魏冬

高職高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不高,是制約其就業競爭力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高職高專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參與者。因此,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強學生管理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迫在眉睫。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近幾年各大高校紛紛擴招,龐大的畢業生數量無疑帶來了大學生就業難題。雖然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人才缺口很大,但是勞動力的數量與質量不平衡,是造成當前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企業需要具備較高學習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但是現階段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畢業生還有很大一部分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一、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競爭力不足的原因
1.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內容滯后。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一方面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內容上很難做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大部分院校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據調查,很多高職高專目前為了方便,節省成本,還在使用五年前甚至八年前的教材,該類教材中的一些觀點與知識,早已與當代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尤其是一些對專業技術要求高的專業,五到八年前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除了教材的選用存在滯后的問題,教師的教學方式上也存在問題。教師缺乏培訓,不能及時了解到社會上現有的一些新觀點、新技能,不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拘泥于課堂,與社會脫軌,缺乏外出實踐的機會,不能從實際出發為學生傳授有價值、實用性高的技能。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落后是導致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學生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從目前的教育形式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大部分院校都在走擴招的模式,這種做法雖然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上學的機會,但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降低了學生入學的門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導致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這與當前我國用人單位的需求不相匹配。由于各大院校的擴招速度不斷提高,但是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并沒有進行更新和增加,所以導致教學資源配置不足,學生缺乏充分的社會實踐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談兵難以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例如,現在大部分的畢業生在入職之后,不會使用辦公設備,不會操作辦公軟件,動手能力低,沒有哪一個用人單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一個新人最基本的辦公技能,這也是大部分企業不愿意接收應屆畢業生的原因之一。
3.高職高專學生自身能力不足。首先,從生源背景來看,大部分高職高專的學生在年齡、學歷等方面參差不齊。學生之間的年齡差比較大,甚至是有的學生已經在社會上工作過一段時間,社會經歷有所差別。其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低,學習漫無目的,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人際交往上,主要表現在有的學生工作能力與適應能力都比較強,但是學習成績卻往往落后于人,而有的學生雖然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于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績也是一直不理想。再其次,學生的思想情緒不穩定。由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大部分處于青少年時期,再加上社會上急功近利的風氣,導致學生容易受到社會負面信息以及不良風氣的影響,尤其是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就業壓力、生活壓力都會造成學生的消極情緒。這些原因都是導致當前社會上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總之,無論是從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模式來看,還是學生的自身能力方面,都導致了現階段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畢業生缺乏一定的就業競爭力。
二、加強高職高專學生管理是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以及學生的現狀分析,無論是從自主學習能力上,還是自我管理能力上,與本科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針對這一問題,要想進一步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必須加強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管理工作。
1.加強高職高專院校的制度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健全高職高專院校的規章制度,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根據院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有效的管理,約束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同時,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教學內容上也要與時俱進。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更多教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實現學生的專業技術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
2.合理規劃學院專業建設。要想提高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各大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高職高專院校要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與動態,關注人才需求的信息,主動配合市場,與時俱進,在進行專業設置與建設的時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合理的設置招生人數。保留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淘汰或者調整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以免阻礙學生的發展以及專業技能的提高。另外,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的時候,要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入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能力為出發點,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增加實訓課程,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高職高專的畢業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與實習的機會,加強校企合作,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為以后的求職積累經驗,讓學生在實際工作當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并改進。由于高職高專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大一期間也要加強專業文化課的學習,為學生大二以及大三的實訓實習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他們能夠更好適應用人單位以及市場的需求奠定堅實的基礎。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受社會急功近利風氣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對就業存在誤解:他們往往對找工作抱有比較高的預期,一方面想找薪水比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想去做辛苦的工作。大部分的畢業生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迷茫與焦慮,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因此,院校應該在大一就要為學生設置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引導學生在大學初期就要知道自己專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就業前景,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清晰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正確看待自己的專業以及就業形勢,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專業,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課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到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適應市場與社會的發展。
4.重視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想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要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除了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思想道德意識以及社交能力與合作精神的培養,幫助畢業生養成良好的就業心態,培養畢業生的榮譽感與責任感。用人單位一直以來比較看重的就是畢業生的學習能力,只有會自主學習的畢業生,才會更快的適應崗位、勝任工作,贏得企業的青睞。在滿足日常教學的前提下,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參加辯論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參加和本專業相關的資格證考試,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三、結論
從當前的宏觀就業環境來看,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既有院校的客觀因素,也有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所以,要想提高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一方面需要高職高專院校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平臺,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求。
加強高職高專學生管理,院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對學生行為進行規范,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就業難的形式,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作者單位: 山東鋁業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