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琳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我國勞動力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進一步加劇。因此,高職教育院校若想制定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則必須要對學生的企業實習現狀進行系統全面地調查,并圍繞企業實習工作的重點來設計教育模式,以此來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的整體水準。
一、高職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難點問題
1.學習專業與實習崗位不對口。根據調查顯示,當前大量的、正在進行企業實習工作的高職學生,其所學的專業與實際工作的崗位并不對口。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的市場競爭激烈、各專業的崗位數量分布不均勻、企業規模較小,并且崗位實際的技術含量也不高。這種企業與學校之間的無序沖突便造成了學生實際的職業技能無法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再加上政府也沒有對這一現象進行過多的干預,因此該問題也成為了當前高職學生企業實習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與此同時,雖然目前有很多高職院校已經與企業建立了實訓合作關系,但是這些企業仍有很多沒有配備科學合理的實習制度,企業只會在缺人時緊急設立實習崗位;由于一些大型企業的薪資福利待遇較好,因此,員工的歸屬感較強,員工隊伍也不愿意接納新鮮血液,這均為高職學生的企業實習工作增添了難度。
2.高職教育指導不到位。就整體而言,當前高職學生實習的企業規模整體不大,所以目前也主要采用“分散實習”的制度模式。“分散實習”表現在一個班級內的學生也許會分散在各個企業,這為高職教師集中進行指導工作增添了難度,學校在實際管理時也難以全面了解學生實習現狀。并且,由于目前的高職院校師資力量配備并不是十分充足,因此一般會由一名教師負責指導好多名學生的實習工作,與此同時該名教師也需要承擔好自身原本就有的教學任務,這直接導致了高職教師在進行實習工作指導時,大多只能采用遠程管理、電話答疑解惑等方式,學生在工作中產生的不解和疑惑也難以細致解決,最終消極了實習工作指導的效果。
3.企業實習工作質量無法保證。由于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仍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實習工作評價標準和監控體系,這也導致了很多高職學生和教師都無法對實習工作的最終效果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也無法保證日常的工作質量達標。根據調查顯示,當前大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實習記錄時,大多采用學生自己紀錄、總結工作內容的方式,并將其作為最終考核的重點參考依據,這嚴重忽視了對高職學生最終實習成果和過程的考量,即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犯了一些錯誤,那么也很容易就能隱瞞過去,嚴重消極了實習考核的公平、公正程度。并且由于很多高職教師對于考核的標準并不明確,這也直接導致了在實際考核時教師會犯下片面的錯誤,最終仍沒有達成考核工作的目標。
二、高職教育指導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意義
1.滿足高職學生的就業需求。在目前的勞動市場上,各大企業的員工招聘秉持著“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在滿足了企業用人標準的同時,也要對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衡量,從而做出最終的就職決定。為此,高職院校通過指導學生的企業實習工作,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自我職業需求的了解程度,從而進一步找到適合自身工作的崗位。而在指導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工作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也能夠通過充分了解學生的實習現狀,提出更加切實有效的指導建議,從而為高職學生的實習工作保駕護航。總而言之,合理的就業需求能夠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做好鋪墊,院校教師要充分重視起這一要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滿足高職學生的發展需求。在現有的勞動力市場上,基本的用人制度已經日趨成熟和完善,這也就說明我國的就業環境還是非常公平公正的,公平競爭仍然是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為此,高職院校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鼓勵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崗位需求,首先能夠進一步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現有的社會條件下,我國基本的國民活動和社會狀況,從而為個人的未來發展制定出更為切合實際的目標,提高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努力程度。其次在高職學生個人發展需求被滿足的前提下,我國的高職教育行業也會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我國的高職教育行業雖然目前已經呈現出了朝氣蓬勃的上升發展態勢,但是高職教育從業者也要進一步提高教育的質量,從而保證教育的內容能夠貼合社會需求的現狀。總而言之,良好的實習指導工作能夠充分滿足高職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也能夠進一步擴大高職教育行業的發展規模,保持社會的穩定。高職教師為此要切實提高對企業實習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滿足了學生基本需求的同時,提升自身工作的整體質量,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高職教育指導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有效建議
就業問題是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與我國積極向上的發展速度呈對照的是,目前我國的社會勞動力市場大多呈現出壓力大的狀況,因此如何對高職學生的企業實習工作進行良好地指導,也成為了高職教育從業者的工作重點內容。
1.提高學生對實習工作基本內容的了解程度。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高職教師要明確,引導學生開展良好實習工作的前提是保證學生對實習工作的基本內容有一個充分的了解。為此,高職院校教師首先要基于實踐的層面,向學生宣傳勞動法的基本制度,以及在日常實習工作中有哪些常見的法律漏洞,確保學生能夠切實保障個人的權益。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要積極地與政府教育部門進行交流溝通,盡可能的為高職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利用政策制度來保證高職學生在實習工作中也能夠享受其應當享有的利益,從而切實有效地解決高職畢業生在實習工作中所產生的社會保障疑慮和困惑。其次由于解決企業實習工作供大于求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開展高職教育時,圍繞社會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來設計出教學的內容,并通過合理分配各專業的人員數量,從而盡可能的保證每名高職畢業生都能夠在求職時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因此高職院校教師也要盡可能的圍繞實習工作基本內容來設計教學內容,并將其作為學生了解實習工作內容的主要途徑。再其次,高職教師也要積極地與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的實習企業進行溝通,盡可能地減少企業根據職工學歷來定薪資標準的狀況,反而要增加根據職工實際的工作水平和技能能力來決定對其福利待遇的情況,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學生在實習結束后能夠真正的學有所成、有所進步。
2.與校外實習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為進一步解決高職學生的實習工作難點問題,高職院校也要盡可能的與校外實習企業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關系,通過主動的服務于企業,來促使企業能夠為院校學生提供恰當的實習崗位。為此,高職院校首先要立足于社會實踐層面,篩選出適合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有關人員應當事先考察社會上各企業的基本能力和條件,考量出其是否具備開展合作關系的前提,以及能否為高職院校提供合作育人、就業的服務,和與專業相匹配的崗位;同時也要考察相關企業是否擁有當今市面上先進的技術,以及優良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在此基礎上再通過“挑選合作企業、尋找合作項目、洽談合作事項、建立合作關系”這一基本流程來進行工作,盡可能地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要充分明確與社會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關系的目標,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實習點”、實現學校與企業合作共贏,而不是單純的作為企業的物質后盾,對于企業提出的一些條件盡可能的滿足,更不可能長期的為企業提供各項援助。在明確了這一合作前提后開展工作時,高職院校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也能夠為本院校的學生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再其次,高職院校也一定要兌現自身對企業所作出的承諾,在設計學科專業和教學內容時,將企業所需要的研發、管理、生產人才標準納入進教育體系內,保證培養出的人才真正具備良好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要立足于整體,不要僅片面的圍繞理論知識層面進行教學,反而要盡可能的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眼界和技能,從而培養出真正被社會所需要的多功能復合型人才。
3.配備雄厚的師資力量。為能夠及時地解決學生所反映出的實習問題,高職院校為此也要配備雄厚的師資力量。因此,高職院校首先要做好校內指導和校外指導相結合的工作,院校不僅要在內部設立專門的項目負責教師,同時也要在合作的企業內部安排一名與學生對接的教師,通過這兩名教師的緊密合作,在保證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合格的同時,也保證學生在實際實習工作中的權益不受到損害。其次高職院校也要進一步提升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通過開展專任教師的與技術革新、產品研發相關的教學培訓工作,并鼓勵合作企業定期的委派專業人才來到高職院校內部對教師工作進行指導,從而盡可能的打造一支專業能力強、技術水平過硬,并且隊伍內部也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將其作為指導實習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基礎。再其次,高職院校也要應用有責任心、并具備一定教學資歷的教師來作為指導學生實習工作的負責人。這種類型的教師不僅有著過硬的實操能力,同時對學生有著一定的包容心,能夠真正地將學生所反映出的問題放在心上并去解決,是學生的實習難點問題能夠有效解決的強力保障。
良好的高職教育實習工作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歷,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工作的能力。為此,高職院校要在充分明確當今社會就業現狀的前提下,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明確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供援助,從而盡可能地為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蓄積力量。
(作者單位: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