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利



成立于2017年的山東新銳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銳機器人公司”),由國有資產投資,是濰坊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抱著“智能制造從我們開始”的初心,新銳機器人公司以振興我國智能制造機器人行業為己任,愿以踏實的步伐,走向中國2035智能制造的未來。
牢記使命 研發新品
作為一家以研發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培養智能制造高端人才為目標,致力于提升整個中國北方地區智能制造水平的科技型企業,新銳機器人公司立足于北方地區廣大的智能制造升級空間,依托于精準的個性化研發服務模式,進行機器人的研發與生產,實現智能制造機器人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引領智能制造技術研發市場的發展。聚焦濰坊市新一輪高技術改造的迫切需求,本著“服務、發展、卓越、奉獻”的企業理念,為企業提供最優質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和服務。
在濰坊市嘉實孵化產業園4號樓,記者看到機器人正在作業。公司總經理劉桂欣說,濰坊濱城投資達1億元打造的新銳機器人公司,辦公區域有2萬平方米,得做出點成績才好交差。
新銳機器人公司說到做到。
在一樓辦公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機器人,據公司副總經理馬程程介紹,這是由山東新銳聯合青島順諾公司、濰坊天頤研究院等單位合作開發的新型工業機器人,相較于傳統工業機器人,具有更精確、更柔順、更高速、更協同、更安全、更開放的特點。目前,新銳機器人公司擁有11項工業機器人相關專利。
在柔性加工中心區域,馬程程告訴記者,Siemens-KUKA八軸數控多功能柔性加工中心是由山東新銳與濰坊職業學院合作開發的八軸數控加工平臺。平臺采用西門子SINUMERIK Integrate Run MyRobot數控操控系統與KUKA機器人技術進行集成,將KUKA的KR500 R2830型號機械臂與西門子目前最高端的數控系統SINUMERIK 840D sl數控系統相融合。相較于傳統機器人,它具有操作簡便、多角度加工、高精度的特點。可以實現在單個工件上實施多種工藝加工,把傳統加工與先進加工技術集中到一臺設備上,預計可節省總投資成本約120萬元,占地空間減少260平方米。
為拓展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同時,又為滿足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保持社交距離的客觀防疫要求,解決“菜籃子”“米袋子”的問題,新銳機器人公司積極研制出全自動機器人售貨設備,實現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為適應機械成套設備的自動化發展,新銳機器人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研發出售貨商店M系列產品,有M1、M2、M3、M4、M5、M6、M7等產品。M1尺寸為1.6m*1.01m*2m,M2尺寸為2.3m*1.01m*2m,依次橫向擴展拼接,最多可以做到M7。其中制冷制熱功能、廣告屏尺寸、人臉識別、機身顏色等均可定制。
相較于傳統的無人售貨機,新銳機器人公司的自動售貨產品有以下特點:
容量大。比傳統的售貨機容量提升了2.5倍,每個單柜最多放置8層貨架,每層貨架最多可放置14條貨道。
更加靈活。貨架可以根據商品的高度,上下任意調節;貨道還可以根據商品的寬度,左右任意調節;大小也可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大小可控。
自動尋址、自動修復。貨道自動尋址,后臺同步更新,商品補貨更加方便快捷。
一次出多件。這也是新銳公司的獨家專利技術,設備可以同時出多件產品,提升了設備的運作效率。
此外,自動售貨設備還具有滿減、計劃促銷、預售、外賣、管錢、管人等功能。不僅可以按照職能分權限、分級管理,還能確保補貨員時實時跟蹤、高效補貨。
在參觀過程中,記者被一款外觀設計獨具匠心的打印機吸引,這款名為濱投·新銳XR300型的3D打印機呈十字結構。當記者對其穩定性、打印速度表示質疑時,馬程程說,它具有全鋁塑板機身,穩定的金屬架構,XY電機都是固定在機箱上,零件材質都要求頂級品質,結構比較復雜,對零件、安裝要求比較高。鋁制平臺導熱均勻,加上電機都是安裝在機箱上的,所以打印速度更快,精度也相對更高。
只見架子上一排排精美的打印產品,大小不一,個個都如同工藝品一般。公司技術總監于文濤介紹說,打印機是采用FDM(熔絲沉積)成型技術,雖只有1個打印頭,但打印頭有0.25、0.4、0.6、0.8共4種直徑噴嘴可替換,所以可以打印出尺寸各異的產品,打印速度可達20mm~300mm/秒,平均工作噪音才50分貝。
成立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
新銳機器人公司本著“拼搏、求實、創新、盡責”的精神,為我國工業自動化水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并正努力把公司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智能制造,從我們開始”的大標語異常醒目。
通過德國工商大會AHK與世界四大機器人企業ABB、庫卡、西門子、LN合作,新銳機器人公司成立了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通過引進德國先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軟件+硬件=理論+實踐”的系統思維,聯合德國手工業協會、德國工業協會、德國工業4.0企業、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及德國相關職教集團,進行德國標準的工業4.0智能制造實訓基地的建設,面向中國的智能制造企業、職業院校、政府部門提供中德智能制造人才。通過人才的培養輸送、合作發展科研項目、共建機器人院系等方式,共同促進中國“智能制造2035”。
基地引進德國工業4.0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課程和教學,圍繞“模擬仿真、教學實訓、生產設計”的目標,緊扣智能制造技術的現場安裝、調試、維保,以及方案設計與成用的典型崗位要求,培養學生對基于工業4.0概念的智能制造數字化柔性系統的設計、改造、運行、調試和維護能力,打造面向工業4.0智能制造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中德(濰坊)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通過自己的努力,有力拉動濰坊及整個山東地區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向工業4.0標準轉型升級,提高本地高端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產值和技術水平,提升山東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水平和創新能力。這是山東新銳的初心,也是努力奮進的目標。
“基地所有設備國繞智能制造和工業4.0標準建立,從基礎到高端研發設備,包含基礎教學單元、機器人應用工作站、西門子高檔五軸數控機床840D、智能制造生產線等,共計50套應用設備和線體。在基地可以學習從機器人基礎應用到機器人應用開發的全過程,同時所有教學軟件和課程均由原廠和德國LN集團提供,所有設備均是結合客戶實際生產需求設計,保證學生在基地學習后可以無縫對接企業應用。”馬程程說,“學生資格認證是由德國工商大會AHK和工信部起頒發證書,基地有AHK、ABB、KUKA、LN、西門子所有原廠的培訓資質和認證資質。”
在學員手冊里,記者看到,涉及到實訓設備從多功能模擬的培訓站到與工廠真實應用環境一比一的應用工作站共計38臺,全部設備共計50余套。點焊、弧焊、追蹤、碼垛、分揀、雕刻、搬運、上下料、人機協作等應有盡有。
學員稱,每人每年要完成18000小時的實訓時間,時間可以靈活掌握,要學習的課程還真是不少。其中,智能制造基礎能力認證實訓配套課程有:氣動/電氣動基礎技術、傳感器基礎技術、伺服電機和異步電機基礎技術等。ABB機器人標準培訓站配套課程內容包括:工業機器人認知及示教設計、運動學分析及控制、運動控制系統及編程控制、工業機器人軟件使用、工業機器人基本指令操作與位置點設置等。此外,還有電氣回路的安裝及調試、直流電機的特性及應用、電氣故障檢測技能培訓、查找修改程序故障訓練、排除參數故障訓練、排除電氣接線故障訓練、排除電氣元件故障訓練等電氣技術課程內容。
公司行政部主任孫崇洋告訴記者,目前基地年培訓能力可達7000人次,已與清華大學、濰柴集團等知名高校、企業簽署長期合作框架協議。2018年,清華大學將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作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本科生)實習實訓基地,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并舉行授牌儀式。
接下來,公司將以實訓基地為基礎,在嘉實孵化產業園2號樓、4號樓建設人工智能專業學院,預計每年考核認證人數達30000人次以上,模式成熟后年收入可達1500萬,對地方稅收貢獻約150萬元。學員通過實訓,合格者可獲得由民政局批準的結業證書,這相當于為他們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就業頒發了“通行證”。
多元化發展規劃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脊梁,也是我國經濟實現創斷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但是目前的制造業人才培養受傳統的學科體系思想制約,企業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已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數控技術和機器人技術融合并用,而職業院校還停留在分專業的單工種培養、跨專業協作困難的階段,缺乏基于企業需要去培養復合人才的意識。為此,新銳機器人公司致力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量匹配,滿足企業升級轉型的需要。
盡管探索出濰坊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所需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新途徑,總結出了一批操作性強、可復制的經驗,也打造出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互動發展新局面,但是新銳機器人公司并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在為各行業的“機器換人”項目提供應用開發和人才輸送的同時,2020年4月,濱投·新銳人工智能協創中心成立,依托濱城集團和嘉實科技城現有制造業及相關資金、技術、團隊,打造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為主的產業協創中心。
記者了解到,中心總建筑面積32386.8平方米,設有研發中心(性能測試實驗室)、機器人裝配中心、機器人測試中心、項目展示中心、備件及成品倉庫、自動化系統集成生產中心六大模塊,每年研發新型工業機器人4~5種。中心堅持以人工智能為導向,以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為目標,以提高“畝產效益”為重點,著力建設成為“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
濱投·新銳人工智能協創中心目前已吸引了濰坊海之晨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濰坊泰邁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斯貝爾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數控(GSK)等優秀企業的入駐。
在項目合作方面,目前新銳機器人公司已與濰坊市經信委、濰坊市各大制造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承接汽車行業、電子行業、消費品行業的智能工廠升級改造項目,并提供樣品測試服務。
在全國汽車行業、航空航天領域、電子行業,新銳機器人公司推廣SIEMENS-KUKA尖端的高檔多軸多功能柔性加工中心產品,并提供樣品測試服務。在新應用合作開發方面,還有望承接醫療機器人項目。
雙元教育,打造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高地;多元發展,強健國民經濟的脊梁。新銳機器人公司會沿著這一發展理念規劃未來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