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黨正



當前,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日益變化,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新興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行業融合與賦能創新,已成為制約各行各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公路作為一種最為開放的交通運輸形式,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助力精準扶貧開發、促進地域生態旅游、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伴隨著建設交通強國和發展新基建的戰略要求,公路行業必須順應時代和技術發展趨勢,推動科技手段融合應用,創新發展模式與方法,實現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目標。
內蒙古經烏高速公路作為交通運輸部首批PPP試點項目,以及全國第二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范工程”,對推動當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在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美麗中國”背景下,推進綠色公路建設的典型實踐,就是要通過科技手段與公路行業深度融合與創新,在公路建設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通過優化源頭設計、統籌資源利用、強化生態環保、控制總體成本,最終實現公路與自然、人文、經濟等環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通過實踐打造公路建管養全生命周期科技賦能與融合創新典型示范工程。
理念探索
為實現建設“綠色、品質、平安”經烏的總目標,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新趨勢和新要求,作為經烏公司帶頭人,筆者與領導班子經過多次深入討論,結合經烏項目實際,提出了“夯實三基工程、建設數字經烏”的新理念,推動經烏高速建養數字化轉型升級。
所謂三基工程,就是指“基礎管理、基層隊伍、基本能力”。通過管理體系的創新與標準化,打牢基礎;通過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夯實基層;通過科技手段融合,提升能力。以“三基工程”為抓手,打造三位一體的數字化轉型保障機制。
所謂數字經烏,就是在標準化管理體系基礎上,將數字技術與業務管理和生產過程深度融合,推動公路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建設品質和運營養護效率,打造經烏高速數字孿生體。
轉型之路
經烏人從項目伊始便將數字經烏建設納入整體規劃,提出了“信息經烏、數字經烏、智能經烏、智惠經烏”四步走的轉型之路。
所謂信息經烏是指基于標準化管理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項目管理和施工過程數據的記錄采集,提高管理效率;數字經烏是推動數字技術與生產過程深度融合,為生產組織、質量管控提供支撐;智能經烏是為數字化移交、養護巡查、病害識別等提供智能化手段;智惠經烏就是依托大數據與算法模型,支撐養護決策、服務降本增效,將智能化管理手段更多惠及公路人,助力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實踐探索
自2018年以來,經烏人以三基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數字經烏建設。
在管理創新方面,出臺了《經烏高速信息化管理辦法》,明確了信息化組織、職責和考核要求;構建了以WBS(工作分解結構)、XBS(業務分解結構)和DBS(數據分解結構)為支撐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為一體化管控奠定了基礎;通過公開招標和服務采購的方式,選擇了信息化總承包商,協助經烏公司統籌數字經烏建設;建立了基于業務數據的崗位數字化考評機制,讓崗位考核與評價更加客觀精準,通過總結表彰激發參建單位工作熱情。
在隊伍建設方面,抓實管理、業務、應用和信息等四支隊伍建設,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和專項管理工作組,為數字經烏建設提供組織保障;發揮業務部門主導作用,通過專題研討,明確業務需求;通過集中培訓、現場跟蹤和定期交流,落實崗位主體,確保應用落地。
在手段融合方面,全力打造“1233N”的應用手段和“147X”應用平臺。
所謂“1233N”是指:通過1個平臺、2個入口、3種手段,支撐3類應用,擴展N個場景,這是數字經烏應用的主要手段。
“147X”應用平臺是指:通過1個數據中心、4個中臺、7條業務線,滿足多種應用需要,這是數字經烏應用的重要基礎。
應用成效
經過近4年的持續努力,數字經烏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通過一體化管控平臺和移動采集手段(工程通)的應用,強化業務協同,積累了10萬余條業務數據和4萬余張影像資料,見證了數字經烏建設的重要時刻與關鍵信息;
通過視頻系統集成,實現了兩區三廠和控制性工程現場的遠程監管,利用人證核驗設備,實現產業工人實名制管理,為掌握動態用工信息、保障產業工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支撐;
通過引入BIM手段,融合一體化平臺業務數據,實現了基于實時數據驅動的西拉木倫特大橋BIM可視化管理,為強化控制性工程管控提供遠程可視化手段;
通過數字路面全流程業務設計和智能化手段應用,實現了基于首件工程控制基準和實時無干擾數據的路面施工質量動態化、可視化管控;
通過申報自治區建設項目文檔管理電子化試點,將實現質保資料在線填寫與CA簽章、施工原始記錄現場移動采集、試驗數據集成對接和電子文件在線組卷等目標,形成從數據采集、文件生成、組卷整理到查詢利用一體化的文檔電子化管理新模式,為申報地方標準奠定基礎。
未來展望
歷經4年創新實踐,立足未來發展趨勢,經烏高速將逐步構建融合綠色基因、立體感知交互、全域業務協同、精準判斷決策和持續自我進化的公路生命周期綠色智能體,主要包括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和智慧應用四層結構。
如果以人體為例,智能交互就是“五官”和“手腳”,是聯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基礎;智能聯接是“軀干”,是無縫覆蓋、萬物互聯的關鍵支撐;智能中樞是“大腦”,是分析判斷、精準決策的指揮中心;智慧應用是最終整體的價值呈現。只有大腦與五官、手腳高效協同,在強健通暢的軀干中流淌著數據和AI算法的鮮活血液,才能讓綠色智能體“會思考、可執行、有溫度、自我進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經烏高速將重點在數字運營、智能養護、交旅融合、智慧服務區、綠色新能源等方面繼續實踐,推動交通設施、運輸服務、能源、信息四網融合發展,建設人悅其行、車暢其路、物優其流的綠色智慧公路,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戰略,讓經烏高速成為青青草原上的璀璨明珠,用心服務大眾美好出行!
責編/龐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