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與各族人民富起來

2021-09-03 09:28:36楊社平郭亮
廣西民族研究 2021年3期

楊社平 郭亮

【摘 要】改革開放后,黨的各項工作實現了撥亂反正,民族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在繼承毛澤東民族平等團結思想的基礎上,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民族工作方面的基本觀點作了持續概括與提升,從而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指引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共同富起來。

【關鍵詞】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民族政策

【作 者】楊社平,廣西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教授;郭亮,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廣西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C957,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1)03-0072-0007

改革開放后,黨的工作中心重新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各族人民一道走向富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發生深刻變化,民族工作已完全不同于改革開放前的形勢,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做出回應。隨著改革開放跳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超期服役觀念,民族工作克服了“民族問題就是民族矛盾”的狹隘觀點,從“兩個包括”和“五個共性”的視域拓展了民族問題的理論視野,更加強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2005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隆重推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體系,成為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告別貧困并“富起來”的思想保障。

一、持續中國化的四大歷史背景

從毛澤東民族平等團結思想向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政策體系的轉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其中,既有民族工作撥亂反正后的現實需要,也有蘇聯解體后的復雜國際局勢逼迫;既有理論界學人的不懈探索,更有黨和國家一代代領導人的大力倡導。這是在歷史轉換背景下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實現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政策體系的轉換生成。

(一)民族工作實現撥亂反正

“文革”時期,極“左”思潮對我國的民族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由于混淆了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問題與階級斗爭,在少數民族地區人為地制造和擴大階級斗爭,形成了大量的冤、假、錯案,黨的民族工作受到嚴重破壞。

1978年召開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定恢復國家民委,并任命楊靜仁為主任。197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批準了中央統戰部《關于建議為全國統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摘掉“執行投降主義”帽子的請示報告》。同年,中共中央宣布:1962年、1964年對李維漢同志的批判是錯誤的,在全國統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包括李維漢本人,都不存在執行一條所謂“投降主義、修正主義路線”的問題,凡是因這個問題而受到牽連的人員,都一律平反,恢復名譽。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糾正“左”傾錯誤、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新形勢下,民族工作領域全面開始撥亂反正工作。

1979年4月,全國邊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醞釀重建和鞏固邊防、加速邊疆地區經濟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計。會議報告針對“文革”對民族工作的沖擊和破壞,重申了一系列已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民族、宗教、統戰政策,著重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工作的經驗教訓。同年7月,中共中央批轉了這次會議的報告。這一報告,是“文革”結束后首個重申黨的民族政策的文件,標志著一度陷于癱瘓狀態的民族工作重新回到健康運轉的軌道上來。這場被載入我國邊防工作和民族工作史冊的會議,實現了邊疆地區、民族地區由亂而治的轉折。全國邊防工作會議召開后,地方民(宗)委(廳、局)也陸續得到恢復。自此,一度被破壞殆盡的民族工作體制和領導機制得到恢復和發展。

(二)蘇聯解體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開始,蘇聯經濟長期停滯,物資供應匱乏,人民生活水平出現滑坡和倒退,引起了各族人民的普遍不滿,對國家經濟的不滿逐漸發展成為對國家存在本身的不滿,認為是加入蘇聯導致受拖累,社會不滿情緒以民族主義的方式表現出來。

對于一個多民族大國來說,能否保持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關鍵在于能否處理好內部民族問題。蘇聯的民族問題并不是作為單獨的因素起作用,而是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的政治經濟戰略都會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這樣民族政策就成為有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蘇聯社會建設中失誤的承擔者和表現者。蘇聯各民族間潛伏的矛盾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爆發出來,最終引發加速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蘇聯的解體,對于中國人是一個極大的精神震撼和心靈沖擊,一些人擔憂中國會不會在民族問題上重蹈覆轍,以至于發出“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悲劇會不會重演呢”[1] 的憂思。

(三)黨的歷代領導對民族工作做過諸多論述

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歷來重視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鄧小平非常重視民族地區發展問題,強調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是鞏固民族團結的關鍵,也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重要條件。同時提醒,“民族工作確有很多問題要提起注意。當前是如何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重點是反對大漢族主義。有些少數民族中也有大民族主義”[2]161。這不僅提出了做好新時期民族工作的正確標準,還為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奠定思想基礎。

江澤民指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系,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盵3]180“在新的歷史時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這既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則。”[4]387

十六大后,胡錦濤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堅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深入學習黨的民族政策,學習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宗教學等有關民族問題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為做好民族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識。同時指出,二十一世紀頭20年,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促進我國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關鍵時期。必須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努力把民族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5]

三代領導人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是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政策體系形成的理論背景。

(四)民族理論研究蓬勃開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理論學科迎來大發展。這期間,恢復和新建了一批民族理論教學研究機構,研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民族理論學科建設和教學積極推進。民族理論研究的蓬勃開展,為構建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政策體系提供了支持。

“隨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中國經濟社會巨變,民族現象的復雜性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階段,因而對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學和科研提出了新要求?!盵6] 在這種需求推動下,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等中央與國家機關和科研及教學單位相繼恢復或新設了專門性的民族理論研究部門。除此之外,中央黨校、地方民族學院也恢復設立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研室。1979年,成立了全國性學術團體“民族理論研究會”(今中國民族理論學會),負責聯絡和組織全國的學者開展民族理論研究,并于1990年升格為國家一級學術團體,是唯一一家全國性的民族理論研究學術團體。各省、市、自治區也多次召開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方面的學術研討會。這些學術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理論學科、民族理論研究的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有關人員深入研究了許多民族理論課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如開展當代中國民族關系、民族區域自治、世界民族問題研究等。學術界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努力推動關于民族問題實質、民族問題概念等重大基礎命題的討論,拓展和深化了民族問題的理論認識。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整理出版了馬列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族問題的論述、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民族工作的論述、民族政策文獻匯編等基礎文獻資料,極大方便了相關學者學術研究。

總之,民族理論研究的蓬勃開展,民族理論學科理論體系的完善和學術水準的上升,支持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政策體系的推出。

二、改革開放帶來的三大理論突破

改革開放破除了人們腦中超期“服役”的階級民族問題觀念,引導人們深刻了解中國特色多民族統一國家基本國情,形成了新的民族問題概念,最終建立起第一個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體系。

(一)突破了民族問題上的“階級斗爭實質”觀念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理論繼承了毛澤東民族平等團結思想的精華,并趁著突破“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勢頭,糾正了“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努力推動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和社會主義時代化,拉開了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轉型的序幕。

1979年6月,鄧小平指出:“我國各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盵7]186 這段話,反映黨中央對我國民族問題的性質作出了兩個基本估計:一是我國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二是民族矛盾的性質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因此,1980年4月,中共中央在《關于轉發〈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所謂‘民族問題實質是階級問題的說法是錯誤的,這種宣傳只能在民族關系造成嚴重誤解?!蓖?月,《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評所謂“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這篇評論員文章旗幟鮮明、理直氣壯,緊扣“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觀點的三大政治理論要害,引發了學術界對這一陳舊觀念的反思和批判,形成了代表民族理論界思想解放高潮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形成的共識是“民族問題就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問題”這個定義,從而在民族工作領域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顯然,“民族問題實質大討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我國民族工作思想的撥亂反正,由此開始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轉型。

(二)突破了隨之而來的民族問題概念狹隘界定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黨中央領導集體針對民族工作在民族問題定義和黨的基本路線之間的一些搖擺狀況,強調了民族問題的兩個“包括”,關切各民族“自身發展”,形成了民族發展理念。1992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改革開放后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江澤民以總書記講話的形式指出:“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盵4]384~386 這“兩個包括”是在民族問題實質大討論之后,在民族問題概念上進一步解放思想獲得的新理念。民族問題概念在民族問題實質大討論之后聚焦于民族之間的矛盾,但那樣定義過于狹窄,實際上無法涵蓋民族工作所應對的問題。

在“兩個包括”的理論視野里,民族工作不再僅僅局限在“民族之間的矛盾問題”,更多聚焦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不均衡發展導致的東西部發展差距擴大的問題。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享改革開放成果,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大開發雖然首先是個經濟問題,但它對于民族問題的解決同樣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因為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在西部地區,西部的“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會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大大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保持民族地區穩定和鞏固祖國邊防,也就具有了更加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思想政治基礎”[8]344。

(三)突破了長期缺乏中國特色民族工作話語體系的歷史局限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中國化,是一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發展與創新過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始,中國共產黨就逐步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主體的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成功之路;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長期缺乏系統化民族理論政策,黨在民族工作實踐上出現過“極左”的失誤,而社會上也因缺乏官方推出的權威的民族理論政策體系而對民族政策有誤解言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又根據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從階級斗爭學說向科學發展觀的跨越。黨中央、國務院2005年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深刻地反映了這一跨越,其中對民族理論做出十二條概括?!爸醒胧l”是我國第一個民族理論政策體系。這個新體系,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原則,全面吸納了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民族工作的基本經驗,又根據新世紀新階段的世界民族格局和國內民族形勢做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安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正確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的總和。[9]

三、理論話語體系的兩大板塊內容

“中央十二條”構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話語體系,從宏觀上可以分作兩大基本板塊,即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政策。

(一)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

第一條指出:“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一般來說,民族在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宗教起著重要作用。”[10]488 這是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深處和現實工作實際,既可以用在中華民族的一體層面,又可以用在56個民族的多元層面的中國特色民族概念。這個民族概念富有開放性和生態性。第二條指出:“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10]488 進一步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指出民族現象的上限與下限,充分論證了民族的歷史性。第三條指出:“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時期,各民族間的共同因素在不斷增多,但民族特點、民族差異和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差距將長期存在?!盵10]488~489 這是結合我們所處的時代強調社會主義時期的族性規律“變中守?!?,依然是交融涵化。這三條是從最高哲學層面對民族現象做出的觀察與定義,為后續的民族問題概念以及處理民族問題的綱領性原則做了鋪墊。

第四條指出:“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在當今世界,民族問題具有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和重要性?!盵10]489 在這里正式確立了民族問題概念,即前文所述的“兩個包括”“五個共性”。這個概念明確了民族問題有別于一般社會問題,是因為它跟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認同形式結合在一起,從而獲得了一般社會問題所不具備的系統特征。第五條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我國的民族問題,只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才能逐步解決。”[10]489 點明我國國內各民族自身的發展問題是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一部分,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通過高質量發展走向偉大復興才可能解決。第六條指出:“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自覺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我國的民族問題是我國的內部事務,反對一切外部勢力利用民族問題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和顛覆活動。”[10]489 從統一多民族國家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國情出發,強調需要樹立和諧而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社會主義祖國觀。

第四至第六條是在世界全球化趨勢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環境下,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原則。這個原則,在充分認識當今世界民族問題的“兩個包括”和“五種特性”系統特征基礎上,強調國家和民族和順,從而確立了我國妥善處理民族事務、正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性方略。

(二)基于“兩個包括”推進“兩個共同”的民族政策

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都是在上述理論原則指導下,具體針對民族與民族、階級、國家等三個“關系”上的民族問題提出的應對方略。第七條指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國家為少數民族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條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義務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盵10]489 各有側重地應對民族問題概念中的“三個關系”,這三層含義雖然各有側重,但每一層都與保障民族平等息息相關。因此,這一條的核心概念是“保障民族平等”。第八條指出:“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和不斷完善?!睹褡鍏^域自治法》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須全面貫徹執行。”[10]489 重申民族區域自治在整個國家制度體系和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地位,是解決民族問題必須長期堅持并完善的基本政策,并提出要依法保障實施。第七條與第八條都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以往處理民族與民族、階級、國家關系方面的成功經驗。接著,第九條指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族人民要相互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不斷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盵10]489~490 進一步在民族關系本質特征里強調“和諧”,在鞏固發展民族大團結的目標上凸顯“和諧”,并著眼于民族關系建設,指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及其表現形式,并明確了各族人民通過“四個互相”促進民族大團結。

第十條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盵10]490 這是側重于加快民族經濟的發展,但更強調全面協調科學發展。第十一條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支持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10]490 第十二條指出:“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是一項戰略任務,要大力培養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10]490 這是依然緊扣“兩個共同”主題,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從文化和人才兩個角度提出我國各民族和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的基本策略。這三條集中應對民族自身發展方面客觀存在而且必須解決的問題,因而更深刻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由此可見,“中央十二條”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從抽象到具體,從外圍到核心,對民族和民族問題基本概念、對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和重大方針等,都做了明確而精辟的論述。

四、接力建設一個完整民族家園

民族共有家園是相關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域和環境,又是其情感寄托、精神支柱和心靈歸宿。古往今來的歷史表明,民族共有家園是民族成員共同賴以生存發展、共同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建設一個物質和精神相統一的各民族共有家園,是黨的民族工作的題中之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民族工作的重心回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特別強調,“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看那個地區能不能發展起來”[11]246~247。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實現各民族的現代化、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富裕,是這一時期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務。黨和政府在全國推行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針對民族地區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方針,推動少數民族地區也同全國一道進行改革開放。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黨中央針對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過大、存在失衡的問題,重點把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作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抓手。1992年,江澤民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整個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盵12]250 這一時期,黨中央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形成全面開放的格局;做出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部署,將解決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作為一個長期堅持的方針。

黨的十六大以來,世界大格局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新特點,民族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矛盾和新問題。為進一步做好新世紀新階段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胡錦濤強調:“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各族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解決現階段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必須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盵13]75~76 因此,黨和政府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適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劃,既有涵蓋整個民族地區的全局性重大舉措,又有為民族八省區量身定做的專項政策;既有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優惠政策,又有支持社會事業發展的具體舉措;既有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等針對特殊群體的專項規劃,又有針對邊境地區、牧區、特困民族地區等特定區域的政策;同時還有針對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專項培訓政策。[14]133~134 在這些政策安排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自身發展邁上了新臺階,為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各民族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具體到民族工作領域而言,物質家園富足,只是民族共有家園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搞好精神家園的建設,解決各民族成員精神層面的問題,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實現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和諧統一,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造良好的思想環境和強有力的精神保障,是民族家園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命題。

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部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民族精神家園進一步繁榮。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傳承和弘揚,展現出勃勃生機;民族文藝作品不斷推陳出新,極大豐富了各民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華民族精神進一步涵養,內容不斷豐富。

改革開放后中華民族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富起來,這是一種物質家園的富足,也是擺脫貧困的重要目標。因此,黨和國家關于民族問題的判斷和依此所制定的民族政策,更集中于經濟發展。隨著物質家園建設的持續推進,中華民族逐漸走向富起來,精神層面的問題也開始逐漸顯露。比如,民族觀領域的爭鳴日益激烈,“仿蘇”“仿美”觀念持續對撞,在社會層面造成困惑;在全球化形勢下,國家和民族認同問題日益凸顯。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理論界在民族問題上的最大分歧,是“仿蘇”“仿美”兩種理論觀點在中國民族問題解釋上的對壘,是這兩種各持一端的偏見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自信的綜合挑戰。在根深蒂固的“仿蘇”民族理論和“仿美”決策意向兩大對撞觀念之間,以“中央十二條”為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話語體系在理論界的認同度和社會上的認知度都顯然不足,這種狀態在我國民族問題解決道路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構成了一個“川”字形的理論幻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往開來,“一個民族也不少”地實現了全面小康目標,并且聚焦于“三交一鑄”的民族工作主線,相關問題才得到進一步解決。

參考文獻:

[1] 陳建樾.族際溝通與民族主義——族際政治的一種分析框架[J].世界民族,1996(1).

[2] 鄧小平.鄧小平論統一戰線[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3] 江澤民.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4] 江澤民.新時期統一戰線文獻選編:續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5] 胡錦濤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要求做好民族工作[EB/OL].(2004-10-21)[2021-02-15].http://www.gov.cn/ldhd/2004-10/21/content_11675.htm.

[6] 周競紅.新中國70年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9(9).

[7]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龔學增.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J].民族研究,2008(2).

[10]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政策干部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論民族問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13]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獻選編:二〇〇三——二〇〇九[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14]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THE ETHNIC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TTING-RICH OF

PEOPLE FROM ALL ETHNIC GROUPS: The Second Review of Sinicized Achievement of Marxist Ethnic Theory in

A Century of Party History

Yang Sheping, Guo Liang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work has realized the goal of bringing order out of chaos, and its ethnic work has also presented new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Mao Zedong's Thought on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generations of central leadership groups continue to summarize and sublimate the basic ideas of ethnic work, therefor to build up the ethnic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guide people from all ethnic groups to get rich together along the right way to solve ethnic issu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thnic theory; ethnic policy

〔責任編輯:俸代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成年A级毛片| 亚洲视频四区| 黄片在线永久|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第一页亚洲|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六月婷婷综合|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久久永久视频| 91av国产在线| 亚洲天堂777|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久黄色片| 男女男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91在线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毛片基地视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免费毛片a|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a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av色爱 天堂网| 成人夜夜嗨| 午夜日b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香蕉|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h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日本欧美午夜|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激情综合图区| 国内毛片视频| 99re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18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69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色婷婷色丁香|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黄|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