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劍麗
摘要:幼兒園數學教育上,就是要讓幼兒學會數學的思維,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那么如何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性,讓幼兒主動學習呢?本文將做出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育;主動學習
引言: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一種數學啟蒙教育,旨在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讓幼兒學習數學思維,并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在生活中進行數學教育,讓幼兒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樂趣
1.創設情境,在現實生活的過程中體會數學
教學是貫穿孩子的一生的。那么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學生很容易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這是一個十分正常的現象,因為無論什么年齡階段的學生都可能會對某一階段的學習產生一種厭煩反感的心理。尤其在幼兒園的教學當中,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充滿了想象力。他們往往會產生一些奇思怪想的思路,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正確、有條理的去引導他們的思想。僅僅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板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舉動,因為這種教學模板已經不再適用于現階段兒童的教學應用環境當中了。如果硬性的套用這種模式往往會適得其反,兒童會覺得這種教學即不生動有趣,也不符合他們的思想思路,從而對教學活動產生抵觸的心理,并且不配合老師的活動。所以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領導,并且對于所教學的內容進行徹底的改革,更新靈活的運用教學方針、并且根據學生的特性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我們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幼兒產生了學習的興趣,那么接下來的活動也就會輕而易舉地進行了。相反,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給他們灌輸一種學習是一種枯燥乏味,并且十分不有趣的一項活動,那么他們自然而然會產生十分強烈的抵觸心理、更不會產生興趣了。我們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內容,一些他們所喜愛的方式方法、或者是一些玩具進行靈活的教學,將學習貫徹到他們的生活當中。讓他們在游戲當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嗎?同時教師也應當創造一些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情境和氛圍,讓他們在歡笑中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2.巧借游戲,在生活化的數學材料中學習數學
在真正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往往運用游戲的方式會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為吸引孩子一些,因為以游戲的方式會更加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一種親切感。十分自然地便會投入到游戲環節當中,那么在這一過程,也是激發他們數學思維邏輯的一種方式。教師也可以視情況制定一些數學的小游戲,比方說小貓釣魚。將幼兒劃分成一各一各的小組進行比賽,看看哪一個小組釣到了小魚最多,讓他們自己來進行小魚的清點,最后釣到小魚最多且數目正確的那一組為獲勝組。這游戲不僅大大增加了幼兒們之間的熟悉度,增進彼此的友誼,也能夠讓他們對數字產生一些敏感性、創造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今后核心素質的培養,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3.聯系實際,在現實化的生活中使用數學
其實如果細心一點,我們便可以發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其實處處存在著數字,處處存在著數學。比如說去超市買東西最后的結賬、媽媽去菜市場買菜與對方的砍價、運動會上男女運動員背后的數字標簽。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所以說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學的這樣一個大環境之下的,我們離不開他,并且我們也需要靈活的去使用他,如果我們離開了他、可能自己的生活就會變得有些糟糕。所以有些時候不要決策數學是一門很繁瑣的學科,其實他大大的加速了我們世界的發展和進步。
二、在操作中進行數學教育,讓幼兒提高對數學的興趣
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光說不練假把勢。學習的再多,我們也應該到真正的“戰場”上去演練。第一步當然是由教師來進行引導,使學生對于數學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和想法,并且是能夠對他產生一定的興趣的。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其實幼兒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數學有了一些理解,那我們在這基礎上再進行實際的教學,可能會更為有效一些。因為哪怕學習再多的理論知識,可能也只是裝在腦海里的一些數字,如果我們不能將它轉化為自己的能力的話,其實對于我們在生活上的幫助是極其微小的。教師在這一階段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給幼兒分配一些小小的任務、并且是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內可以完成的,比如說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分派小餅干,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制定一位學生進行小餅干的分配。因為有的小孩子飯量比較大,那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多給他一兩塊的餅干,有的孩子胃口比較小,那么我們就要適當的減少一兩塊的餅干,這時候分發的幼兒就會在腦中形成一個思考,應該給幾塊餅干呢?其實這樣的有過程當中,他就已經對數學產生了一定的敏感性,并且他已經開始用實際的操作來研究數學的理論知識。在這樣的一個實際操作的環節當中,他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更能夠從中獲取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三、在教育中引導探究式學習,讓幼兒發展學習數學的能力
探究式學習是指為了發展幼兒學習數學的能力,注重在“參與”、“實踐”和“操作”,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體驗和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精神。在數學活動中,讓幼兒在對結構性材料操作的同時有所發現,然后在幼兒努力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研討,表達他們自己的思維,互相啟發與補充,逐漸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出概念來,加深對概念本質的認識,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我和鞋寶寶做游戲》活動中,我以幼兒最喜歡的形式———游戲,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將探索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始終。首先,我引導幼兒共同參與收集活動材料———帶鞋子,在收集的過程中他們對材料進行了初步的感受,了解了大致的學習范圍;其次,引導幼兒初次進行自由地探索、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幼兒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能力,對于幼兒的操作錯誤,不需要急于糾正,而是給予充分的探究時間,讓他們自我糾錯。教師足夠的耐心和仔細的觀察與傾聽,充分的操作活動,很快就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結束語:總之,幼兒園數學教學過程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如何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發現數學關系,獲得數學經驗,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是我們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們幼教工作者不斷探索、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代明霞.淺談如何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J].數碼設計(下),2019,000(006):211.
[2]江金燕.如何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33):72-72.
[3]郭利娜.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J].好家長,2017,000(049):P.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