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強
【摘 要】在媒體上撰寫理論文章是社會管理者表達觀點、總結經驗、闡述對策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各種原因,有一些理論文章缺少學理分析,導致讀者不愛看。基于此,文章從選題、結構安排、標題制作等角度進行論述,提出要寫出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必須在選題上力求“新”“小”“實”,在文章結構上力求布局合理,在標題制作上力求“畫龍點睛”,并積極輸出鮮明觀點、加強說理論證,以推動理論文章“飛入尋常百姓家”。
【關鍵詞】理論文章;選題;結構;標題
理論文章是報刊理論宣傳的主要形式,是報刊的旗幟和方向。報刊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常常是通過理論文章來表明立場、發出聲音的。一篇說理透徹、活潑生動的理論文章,有時堪比一場及時雨,能解群眾思想之渴,起到釋疑解惑、鼓舞人心的作用。
一般而言,理論文章旨在詮釋政策、闡明觀點、總結經驗或提出建議,強調說理和論證,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邏輯性、現實性和政治性特點。撰寫理論文章是黨員干部在工作過程中梳理感悟、總結經驗、思考對策的有效方式。寫出讓人愛看的理論文章,是新時代黨員干部應有的技能。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在工作上要有幾把“刷子”,其中一把“刷子”就是要能寫理論文章。
黨員干部寫出理論文章后,多刊發在報刊上,但由于各種原因,報刊上的一些理論文章不太像理論文章,有的像領導部署工作的講話稿,強調“要如何如何”;有的像工作總結,寫幾條經驗、提幾個問題,再配上幾項對策,缺少學理分析;有的文章回避現實問題,無的放矢,難以引起讀者共鳴;有的文章語言晦澀、故作高深,外行看不懂,內行不愿看。
把理論文章寫好,是對作者的文字水平、理論功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驗。要在報刊上寫出讀者愛看、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理論文章,不僅要選好題,還要巧妙構思,深入說理,活用標題畫龍點睛。
一、選題力求“新”“小”“實”
寫文章,首先要確定選題。主題選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理論文章選題應遵循一些基本原則,掌握一些訣竅,力求做到“新”“小”“實”。
(一)念好“新”字訣
新指觀點新、角度新,對于所寫主題,最好能提出新觀點,如不能,那至少要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論述已有觀點,或者用新材料證明已有觀點。因此,理論文章選題要盡量避開別人已過度挖掘的選題,對于舊選題,如無新的視角、新的觀點,應果斷放棄,要不然讀者讀完文章后會產生似曾相識之感,難以獲得新啟發。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領導干部、理論專家在撰寫理論文章時,只有敢于觸碰新話題、提出新觀點,才能寫出有價值的文章,為群眾提供新答案、新參考,受到讀者歡迎。
(二)念好“小”字訣
一般提倡選小題,作大文章。很多領導干部、理論專家在撰寫理論文章時,習慣于定一個很宏大的主題,寫出來的文章往往容易空洞,沒有自己的觀點。這類文章離讀者太遠,很容易讓人昏昏欲睡。因此,選題應盡量選小題,選一些實在的、具體的主題。選好主題后,應盡量從小的角度去切入,把問題的某一方面說深說透,而不必面面俱到。如果一味求全,反而會導致每一方面都論述得不充分、不深入。
(三)念好“實”字訣
實指理論文章選題要針對實際、有實踐意義,要對人們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做出強有力的回答,起到解疑釋惑、澄清是非、建言獻策的作用。撰寫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必須堅持從現實破題,特別是針對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等問題,多發現實之聲、多作有物之文,用有思想、有筋骨、有溫度的內容回應群眾關切,破除人們困惑。反之,如果理論文章缺乏現實針對性,遠離實踐,不能有的放矢,定會被讀者所遠離。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形態、群眾就業途徑、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領導干部、專家學者撰寫理論文章時,要多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多關注群眾“急、難、愁、盼”,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解答實踐難題。
二、結構力求巧妙合理
文章選好主題后,作者在調研和閱讀材料過程中會形成觀點,大的觀點層次下又會形成很多小的觀點,如何將這些大大小小的觀點與相關材料安排妥當,就需要謀篇布局,只有巧妙安排好結構,文章各部分內容和段落才能各得其所。
(一)謀篇布局應靈活而不逾矩
一般意義上的文章結構,“是指文章的各個部分以及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指把組織起來的材料按照其自身規律進行排列,也就是通常說的‘謀篇布局’”[1]。文章結構如果安排妥當,文章就會思路順暢,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密;如果結構選用不當,文章就會思路不暢,線索雜亂,層次不明,說理不透。文章的結構和謀篇布局沒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但由于理論文章寫作仍要遵從所寫題材的內在邏輯,不可能信馬由韁,故理論文章作者在靈活布局文章結構的同時,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后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2]一般來說,報刊上論述工作問題的文章,謀篇布局大致是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的;闡述理論觀點的文章,很多是按照提出理論觀點、闡釋理論背景及時代價值、分析實踐舉措的思路進行的。
(二)文章結構應與內容相適
理論文章常見的結構形式有遞進式、并列式、總分式等。遞進式結構是“沿著作者提出的中心論點一步比一步深化,一層比一層邏輯嚴密,這樣的安排說服力強,使文章能不斷深入分析說理”[3]。并列式結構是“把從屬于基本論點的幾個下位論點并列起來,從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論述,共同論證主題”[4],這種結構條塊清晰、內容分明,能從不同的方面把問題論述得透徹、明白。總分式結構可細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對正論部分的內容先總提后分論,即先總的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幾個層次進行論述;第二種是對正論部分的內容先分論后總括,即先從幾個方面分別論述中心論點,最后從整體上進行論證并得出結論。文章選用什么樣的結構,并非隨意而為,而是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觀點來決定的。如果文章觀點之間是并列關系,那就適合用并列結構來寫文章。如果觀點之間是遞進關系,那就適合用遞進式結構來建構文章。但不管使用哪一種結構模式,邏輯層次一定要分明。
(三)段落安排應符合內容需要
在考慮理論文章結構的同時,文章的段落安排也應加以考慮。段落,通常被稱作自然段,它是在文章層次或部分以下的邏輯單元,是文章最小的部分,具有“換行”的特點,一般在內容上能夠完整地表達一定的意思,各段落之間相對獨立。文章的段落和文章的“論證層次”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文章全文的論證層次必須靠段落去實現,但段落不等于層次。單獨把文章段落拎出來看,可將其看作一篇微型小文章,它一般也由論點、若干論據、論證組成,表達的意思相對完整。一般而言,段落要服務于更高的文章層級。如何安排文章段落,需要視文章具體內容而定,但段落之間要避免內容交叉,一個段落最好只論述一個觀點,集中筆力把所要論述的內容說深說透。
三、標題力求“畫龍點睛”
在一些理論作者看來,理論文章寫得好不好,關鍵在于有沒有獨到觀點,說理充不充分,而不太注意對標題進行“包裝”。信息時代,注意力成為媒體搶奪的資源,一篇文章標題不亮眼,就難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因此,理論作者在撰寫文章時,要精心打磨標題。
(一)標題要能抓人眼球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的文章,必須有一個畫龍點睛的好標題。有的理論文章內容很好,但因為標題不新穎,不能激發人們閱讀興趣,常常被讀者錯過。而有的文章內容一般,但標題觸發了讀者的興奮點,就能留住讀者的注意力,讓讀者帶著好奇心進行閱讀。因此,理論文章寫作時,要精心打扮標題這個“閱讀向導”,以牢牢抓住讀者眼球。
(二)標題要題意相符
標題是展示文章思想內容的櫥窗。理論文章不是文學作品,其標題不要太含蓄、太抒情,要力求準確、醒目、平實。理論文章的大小標題要簡潔、凝練,能概括文章或一個部分、一個段落的大意,使讀者只要掃一眼標題,就能準確把握主旨。與此同時,標題與內容應力求一致,不能題大意小,題意不符,要避免出現標題意思與文章內容不相適應、文章大標題小不能概括文章對應部分內容的情況。
(三)標題要和諧均衡
理論文章標題除了要凝練、準確外,還應力求和諧、均衡。均衡是指標題字數應大體相近,不能有的小標題只有三五字,有的卻有十余字,視覺上長短不一、缺乏美感。和諧是指文章各小標題的語序最好基本統一,做到對仗工整,讀起來才朗朗上口,讓人記得住。
四、讓人愛看的理論文章應具有的特質
不同作者的理論文章風格各異,好的理論文章各有各的精彩。但理論文章本質上屬于議論文的范疇,重在說理和論證,一般多用于表述觀點、闡明事理,故好看的理論文章往往具有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話語生動等特質。
(一)觀點鮮明立靈魂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理論是否徹底,能否說服人,最關鍵的就是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質,對問題有獨到見解,提出創造性觀點。因此,在報刊上寫出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必須加強觀點輸出,少喊空洞口號。報刊上的理論文章不僅要有觀點,還必須要有鮮明的觀點,要敢于對新事物、新情況表達新觀點。反之,如果理論文章觀點不鮮明,習慣于發陳詞濫調,那文章必然沒有銳氣和朝氣,也就沒有了靈魂,也就不會有市場。理論文章要有鮮明觀點、新觀點,但也不能為求新而新,要有的放矢,為社會關切發聲,那樣提出的新看法、新主張才有實踐價值,否則就變成了脫離現實根基的夸夸其談。
(二)說理透徹打動人
說理是理論文章的生命。理論文章要說服人,就需要用觀點征服讀者。理論作者在論述自己觀點時,不是把觀點直接灌輸到讀者頭腦中,而是要通過深入說理、嚴密論證來征服讀者,使讀者在文章嚴密的論述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觀點。報刊上的很多理論文章,往往只注重輸出思想和觀點,卻不太重視論證過程和說理方式,導致很多理論文章常采用“觀點+事例”或“觀點+具體做法”的寫作模式,致使理論文章不像理論文章,而像經驗總結或工作報告。報刊理論文章要想征服讀者,讓讀者心悅誠服地接受其觀點和主張,就必須摒棄強詞奪理的論述方式,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用嚴密的論證過程,一環扣一環、一層接一層地把論點送到受眾心坎上,讓讀者在共鳴中“抓住事物的根本”,心甘情愿地接受理論觀點和見解。
(三)言說生動接地氣
“理論宣傳本質上是一種思想表達與接受的互動過程,最忌諱直接的吶喊和生硬的灌輸。”[6]但報刊上的很多理論文章習慣于端著架子喊口號,喜歡高高在上地進行說教,結果常常是說得越多,讀者就逃得越遠。要想吸引讀者、說服讀者,領導干部和理論專家必須改變言說方式,要試著用情感話語去論述理論問題,用通俗話語去闡釋學術問題,做到說理又陳情,寓情于理,這樣才能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感受到理論的深度,又體味到理論的溫度。報刊理論文章要讓人愿看、看得下去,必須改變言說方式,倡導清新、質樸的文風,多用通俗、生動的“大白話”,讓讀者在接地氣、有“煙火氣”的話語表述中,輕松抓住文章內核,領會理論深意。
參考文獻
[1][3][4]楊文江.報刊網絡理論文章寫作和編審筆談(三)[J].社會主義論壇,2018(9) :28-30.
[2]王向東.文風十范[EB/OL].(2013-04-17) [2021-06-17].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417/c1003-21166880.html.
[5]李林寶.抓住根本的理論最管用最動人[EB/OL].(2017-06-29)[2021-06-17].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629/c1003-29369945.html.
[6]李瑩.讓黨的理論宣傳出彩出新——“黨校公開課”是如何煉成的[EB/OL].(2020-9-7)[2021-09-0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907/c40531-31851934.html.
(責任編輯:黃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