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旭
【摘 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是黨中央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文章從黨報新聞工作者如何腳踩泥土、眼向基層、腦裝大局、筆起風雷,打造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精品新聞作品出發,提出新聞工作者要在增強“四力”水平上下功夫、苦練真本領,才能寫好黨報精品新聞作品。
【關鍵詞】黨報;四力;精品;新聞作品
一、腳踩泥土,苦練腳力,抓住新聞事實
一篇好的新聞作品是一位新聞工作者善于抓住新聞事實的素質體現。要抓住新聞事實,就得在“腳力”上下功夫,要求記者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邁開兩條腿,發揚“光著腳板跑新聞”的好傳統,走街巷、進社區,下農村、訪農家,了解國情、黨情、社情、民意。
腳力是一位新聞工作者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是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尋找新聞素材,并在新聞實踐中把大量新聞素材轉化為鮮活的新聞事實,寫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文章的關鍵。
防城港市的“海、邊、山”特色是做好新聞精品的寶庫。特別是“海、邊”特色,是挖不完的新聞“金礦”。1991年,廣西重啟防城那良里火邊貿互市點。特別是從2013年開始,那良邊民借助國家利民的邊民互市政策,靠“邊”吃“邊”,每年有3500多名邊民紛紛自發拉起板車搞邊貿營生。他們憑著人手一本的邊民通行證,每天到越南購進貨物,然后用板車拉回國內,賣給國內居民或公司,一個月下來,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一位記者發現這條新聞線索后,多次深入采訪,但是找不到落筆點。到了2015年末的最后幾天,記者再次深入采訪,此次發現彈丸之地的里火邊貿互市點,擁有拉貨板車650輛。為方便管理,當地以自愿為原則,將參與邊貿的邊民和板車分為26個車隊,每隊25輛,統一由隊長指揮。老弱病殘的邊民亦參與進來,拉不動板車的就幫推車或裝卸貨,共享資源,共同致富。2015年,在當時經濟大環境下行的形勢下,里火互市點交易保持穩定態勢,全年預計邊貿總量34.5萬噸,總值45.94億元。
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多次深入采訪,記者“腳力”到了,抓住了新聞事實,一氣呵成,寫成890字的短新聞《650輛板車一年從越南拉回46億元》,并及時在《防城港日報》頭版頭條刊發。該篇文章是一篇寫“邊”的新聞精品,刊發后全國多家報紙、網站轉載,具有很好的輿論引導力,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社會反響巨大。2016年,該作品被推薦參評2015年度廣西新聞獎,榮獲一等獎。
二、眼向基層,增強眼力,發現新聞價值
“眼力”是新聞工作者要用敏銳的眼光,深入基層一線,在火熱的群眾生產生活中找選題,發現真善美,識別假惡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因此,新聞工作者除了練好“腳力”,還得在“眼力”上下功夫,需要一雙眼睛增強善于發現“金子”的眼力,才能寫作出具有引導力、公信力的精品新聞作品。
2015年,在一次深入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五聯村老馮坪采訪時,記者發現老馮坪地處深山,住著400多名村民。由于信息閉塞,人的思想和經濟發展都比較落后,很多群眾為省事,結婚不登記,生小孩時為省錢不進正規醫院,更不給新生兒做出生登記。于是,全寨無出生證明、無戶口的“兩無”人員非常多,20多名“兩無”人員中年紀最大的已經22歲。這“兩無”令當地群眾苦不堪言,他們外出打工工廠不收,上中學入不了學,無法享受每人每年1560元的邊境補助,各種社會保險也無法辦理。除這些外,“兩無”還影響到年輕人的婚姻幸福。寨里有一個女青年就是因為沒有戶口而險些和男友“告吹”;村里有人外嫁多年,但依然無法辦理結婚登記,所生孩子至今還是“黑戶”。記者把相關情況向有關部門反映,大約2個月后,記者再次深入老馮坪采訪,村民見到記者,激動地說:“我們村20多個年輕人今后讀書、工作、結婚的事好辦了!”原來那良邊防派出所民警已經免費采集了32名當地群眾的DNA,鑒定結果準備3日后送進瑤寨老馮坪。記者立即與那良邊防派出所民警聯系,第三天與民警一同把32名村民的DNA鑒定結果送到老馮坪。這次DNA鑒定,解決了老馮坪22名“兩無”人員的戶口辦理問題。記者敏銳地感受到其中的新聞價值,當時正值我國愛民固邊戰略實施10周年,防城港市與越南接壤,有較長的邊境線。10年來,邊境轄區人心穩、秩序好。解決老馮坪村民的“兩無”問題,正是防城港公安邊防部隊說實在話、辦貼心事的具體體現。32個DNA鑒定結果背后的真情意,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再三深思。當天,記者采訪結束,一氣呵成寫出《32個DNA鑒定結果送進瑤寨老馮坪》的報道,編輯及時編發在次日《防城港日報》二版頭條。該消息刊發后,多家網站轉載,社會反響較好,作品獲2015年度廣西新聞獎二等獎。
三、腦裝大局,強化腦力,提升新聞魅力
一篇好的新聞作品,要有強烈的時代感,體現鮮明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腦裝大局,在“腦力”上下足真功夫。
增強“四力”中的“腦力”,是新聞工作者從簡單的新聞事實中提升出有價值新聞的關鍵,也是普通的新聞工作者成長為優秀新聞工作者的關鍵環節。新聞工作者要心中始終裝著群眾、胸中懷有大局,圍繞中心、多思善謀、去偽存真,善于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寫出的文章才會有新聞魅力。
2021年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民族博物館視察,一眼認出了京族服飾。記者在看到新聞報道后,馬上在網絡上搜集京族傳統服飾的有關情況。當時網上只有一篇報道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京族服飾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樊文英的新聞。記者對此新聞繼續跟進,到了5月中旬,記者在朋友圈看到樊文英走紅的視頻新聞。視頻中的京族傳統服飾也同時成為熱點,一個旗袍總會向樊文英定制幾百套京族服飾,各地訂單也紛至沓來,有的甚至來自美國、新加坡。
通過對新聞線索的前后對比分析,記者發現樊文英成為網紅的視頻新聞線索很有價值,急忙四處打聽樊文英的聯系電話。經過一番苦尋,終于聯系上樊文英,并預約了采訪時間。采訪小組深入采訪,寫出《總書記一眼認出的京族服飾是我做的》的文章,并且在《防城港日報》要聞版面刊發,新媒體同步發布。由于文章把握好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度,被國內多家網站轉發。
四、筆起風雷,錘煉筆力,寫出新聞精品
“筆力”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層注解:一是字、畫、文章在筆法上表現的氣勢和力量;二是寫作能力。新聞工作者的“筆力”與“腳力”“眼力”“腦力”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做到“四力”融會貫通,相互激蕩,才能做到筆起風雷。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在“筆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向群眾學習,用好群眾語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闡述觀點,謀篇布局,把腳力所到之處、眼力發現之美、腦力思考之深訴諸筆端和鏡頭,創作出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內容充實、語言樸實的好作品,努力做到寫得實、寫得新、寫得活。二是要善于學習,博覽群書,做到知典用典、學史用史、旁征博引,任何詞匯表達可信手拈來,不費功夫,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力作。
2020年11月,記者到防城港碼頭公司采訪,得知雅萬高鐵即將進入鋪軌階段,備受中國—印度尼西亞兩國元首關注的雅萬高鐵建設項目采用的鋼軌將于當月在聞名中外的“胡志明小道”起點——防城港開始啟運出口。這條新聞線索含金量很高,因為雅萬高鐵建設項目是象征兩國友誼的標志,是中國高鐵整體出口的首單,是東南亞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項目,也是中國—印度尼西亞務實合作和各領域特別是基礎設施、產能領域合作的新標桿。印度尼西亞各界廣泛關注,中國—印度尼西亞兩國元首更是高度重視。2020年11月28日,中國高鐵出口首單——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鋼軌在防城港啟運,記者再次深入現場采訪,寫出《中國高鐵出口首單印尼雅萬高鐵鋼軌在防城港啟運》的報道。文章是團隊開動“腦力”精心打磨而成的900字的文字稿件,編輯再次精編細改,當天,防城港市新聞網、《防城港日報》微信公眾號、“防城港新聞”客戶端同時發布,全國60多家媒體紛紛轉發,29日《防城港日報》又在要聞版刊發,獲得社會各界好評。
五、結語
媒體融合時代,內容為王,質量為先。黨報新聞工作者在增強“四力”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理論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準確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統籌網上網下、內外宣傳,講好老百姓關心的故事,寫好新時代精品新聞作品,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