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然 武漢傳媒學院
5G 時代,網速與傳輸速率的大幅度提升讓視頻化的表達成為主流手段,在體育短視頻領域,NBA 與抖音的合作模式取得較大突破。NBA 能夠憑借其短視頻平臺的優勢,在抖音增加粉絲的基數。也能為粉絲提供優質的體育內容,根據統計,NBA 相關話題播放量達到582 億+,相關點贊評論等互動量超過9 億,官方賬號播放量已經超過70 億,覆蓋粉絲近2300 萬人次。
在球類比賽中,除了精彩紛呈的比賽畫面和精彩錦集。比賽的數據也是觀眾關注的要點。一場體育比賽一定會產生大量與之有關的數據,這些數據連接著比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球迷查詢數據可以了解比賽的歷史和球員的表現,通過數據球迷可以更直觀的評估一場比賽更能夠通過數據的模擬來預判未來的比賽走向與趨勢,體育的數據已經改變了我們觀看比賽的方式,NBA 作為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在體育數據新聞報道方面有著許多值得學習與研究的地方,5G 時代NBA 的數據新聞報道在短視頻領域已經逐漸顯現。短視頻相對于傳統的文字+圖片的報道有著明顯的優勢,他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更大,展現形式也更加直觀,并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形式。
由于NBA 的短視頻版權在2018 年被字節跳動拿下,旗下的抖音是NBA 短視頻的主要陣地。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數據+NBA 為主題,定量以選取抖音上播放量、點贊數多的NBA 數據新聞作品200 份,分析其傳播價值。每一個數據新聞作品均為一個分析單元。
NBA 已經進入大數據分析的時代。NBA 與一家名為STATS 的公司合作,為每個籃球場安裝6 個攝像頭,以每秒25 幀的速度跟蹤球員和裁判的動作,以獲得最多的分析數據,供球隊和 NBA 分析。從歷史上看,球隊只能收集球員的基本統計數據,例如得分和助攻,但今天,由于安裝了視頻系統,球隊現在可以查看更深入的數據,例如球員前進的頻率用他們的右腳或左腳,或分析某些球員在特定動作之前做出的姿勢。這有助于教練根據對手更好地規劃防守策略,決定哪些球員應該與誰配對,并為他們的球員推薦更合適的進攻動作,這樣的數據追蹤也可以為NBA 短視頻解讀NBA 戰術提供數據支持,例如在NBA 官方推出的“解碼24 秒”欄目中,通過使用追蹤數據,對賽場信息進行模擬、暫停、分析,為受眾詳細解讀了NBA 的許多經典戰術探索出球隊的成功秘訣。例如“三角進攻戰術”“擋拆戰術”“手遞手戰術”等,在短視頻《“手遞手戰術”解析掘金憑此戰術成為西部豪強》中(見圖1),通過對攝像頭捕捉到的球員行動軌跡進行復盤,為我們演示了掘金隊的經典戰術“手遞手”的全過程,包括戰術開始前各個球員站位空間,到持球人進攻傳球、約基奇進行反復擋拆、到完成進攻,在視頻片段中,不僅可以分析出當時的進攻是如何成功的,還可以分析出賽場上可能出現的其他的防守變化與進攻變化,讓我們對經典的戰術一目了然。

圖1 來源于短視頻《“手遞手戰術”解析掘金憑此戰術成為西部豪強》
2008 年STATS 公司于收購了 SportVU 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它可以追蹤每一個球員的動作、每一次觸球、每一次傳球、每一次投籃,在這一點上,它所追蹤的信息比球隊知道該怎么做的還要多。例如保羅皮爾斯在一個賽季場均能貢獻4.5 次助攻,從這個數據表面來看,對于一個以得分為主要手段的小前鋒來看,還算不錯的數據,但是卻不能說明全部的情況,在系統數據追蹤之下,皮爾斯的隊友在他傳球后的投籃命中率高于NBA 任何其他球員。這表明皮爾斯的傳球都是傳得恰到好處——主要是上籃和空位投籃的機會。
而這樣的數據也能夠運用在NBA 數據新聞短視頻中,2008 年,凱爾特人大手一揮,組建了“三巨頭”,皮爾斯、加內特、雷阿倫。這三位球員在之前都是球隊中老大的存在,三人來到同一支球隊,必定要對過去的比賽風格進行改變,那么雷阿倫是如何改變的呢?在短視頻《從核心打法到頂級投手,數據告訴你雷阿倫的轉變》中(見圖2),通過持球進攻數量、受助攻比、單打比例、三分出手比例的對比變化,從全方位分析球員從主角到配角的轉型,為了給皮爾斯和加內特留出更多的進攻出手空間,雷阿倫提高了無球進攻和三分投射這兩項的占比。雷阿倫的這種改變和犧牲或許就是他們能夠在同一支球隊保持良好的化學反應并奪得總冠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圖2 來源于短視頻《從核心打法到頂級投手,數據告訴你雷阿倫的轉變》
自2014—2015 賽季勇士隊奪冠開始,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NBA 正悄悄發生著轉變,通過三分球和快速的攻守轉換,一支以小個陣容組成的球隊也可以獲得總冠軍,NBA 開始進入“小球時代”,作為一個普通球迷,又該如何去理解NBA時代的變化呢?通過NBA 短視頻的數據傳播會告訴你這些變化。
說到NBA 的快節奏進攻,不得不提2004—2005 賽季,掀起快打旋風提倡7 秒或更短的太陽隊,從太陽隊開始NBA 開啟了一個快速進攻的開端,在隨后的十年中它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速度是一種美,轉換中的突然三分會讓球迷陷入瘋狂。在菲尼克斯的快打旋風結束近14 年后,金州勇士隊和休斯頓火箭隊之間的西部決賽正式宣告了一個事實,即曾經僅僅是一個想法的進攻形態已經成為 NBA 的新常態。
在短視頻《2004—2006 賽季菲尼克斯太陽隊“快”到了什么程度》中(見圖3),通過數據和圖表為我們直觀展現了,2003—2004 賽季的比賽得分有多低,以及是如何開始受到太陽隊影響而逐年增長的,太陽隊帶動全聯盟都“跑”了起來,而在短視頻《回顧低位進攻三十年演變史》和《全能中鋒完成進化,約基奇與戴維斯誰更勝一籌》又以數據作為支撐,展示了通過低位單打作為進攻手段的球隊越來越少,而聯盟中以此賴以為生的內線球員都進行了轉型,甚至都開發出來三分球,成為空間型的內線。

圖3 來源于短視頻《2004-2006 賽季菲尼克斯太陽隊“快”到了什么程度》
通過數據的分析與使用,在NBA 短視頻中可以全方位分析球員、球隊甚至解答NBA 戰術與時代的變化。但它也面臨兩個主要挑戰。首先,數據會使得NBA 變得過于可預測,這不是球迷所期待的。籃球是關于懸念和意想不到的運動。就像NBA 的宣傳標語那樣“where amazing hAPPens!”數據模型無法全面評估球員的表現,因為他們缺少心理、心態和與其他隊友的關系等關鍵方面。這是數據無法呈現的,例如模型如何預測一名球員是否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團隊球員?籃球主要基于球員之間的化學反應。一名球員可能是明星球員,但如果被放在錯誤的球隊中,則可能不會表現出色,第二球迷也可以直接通過比賽的數據和精彩畫面錦集去快速衡量一場比賽,這雖然迎合了碎片化的傳播和閱讀習慣,但是人們不會再去完整地觀看一場比賽的全貌,人們的信息共享空間,將越來越多地被較小的、只有部分重疊的信息領域所取代。“信息繭房”會越來越嚴重。
對于體育數據新聞報道者來說“數據”是我們接近世界真相的一種工具,而不要完全理解成世真相的全部。數據驅動新聞是未來體育新聞報道的主流形式,什么是好的數據新聞報道,其實就是用最合適的方式講故事,如何讓數據更好的輔助新聞真相的表達以及如何去呈現數據,還亟須廣大新聞從業者的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