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心衰是人體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引起的心血管類疾病,早期心衰合并房顫可使心臟功能急速下降,心室射血驟然減少,患者預后差,死亡率高平[1,2]。臨床上應用快速控制房顫的方法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胺碘酮是臨床上常用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能充分發揮β腎上腺素以及非競爭性α受體阻滯劑的作用,應用于心衰合并房顫患者中具有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3]。為探討胺碘酮治療心衰合并房顫的療效,本院對106例心衰合并房顫患者開展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心衰合并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臨床表現及超聲心動圖確定為心衰合并房顫,年齡均>18歲且均無嚴重肝腎疾病,無嚴重肺部疾病,無認知障礙性疾病。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3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3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59.17±5.95)歲;心衰病程1~8年,平均心衰病程(2.81±1.73)年。觀察組中男31例,女22例;年齡47~77歲,平均年齡(58.79±6.07)歲;心衰病程1~7年,平均病程(2.93±1.6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積極給予控制原發病、吸氧、強心利尿劑治療,糾正患者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必要時應用擴血管藥物。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胺碘酮治療,將150 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緩慢靜脈推注,同時應用微量注射泵靜脈泵入胺碘酮0.5 mg/min,劑量≤1800 mg/d,3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炎癥因子水平。①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心律轉為竇性心律,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未轉為竇性心律;無效:患者心功能未改善,仍持續快速房顫[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炎癥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及超敏C反應蛋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同時心血管疾病也是我國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心血管疾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導致缺血性心臟病、卒中和心衰等。心衰是多種心臟疾病發展的最終階段,疾病診斷后5年內死亡率較高,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心衰使心臟射血能力降低,使冠狀動脈灌注不足,心臟出現心律不齊或房顫[5-7]。房顫又使心衰加重,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導致惡性循環。患者出現房顫后,雖不能造成患者死亡,短時間也不會威脅生命健康,但房顫能使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如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疾病可使心功能進一步惡化,導致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休克發生,危及患者生命。對于心衰合并快速房顫的患者治療上應評估血栓栓塞的風險程度,進行抗血栓治療;控制心室率,評估是否需要轉為竇性心律[8]。心衰合并房顫的常規處理措施包括快速糾正酸堿平衡及水電解質紊亂、擴張血管保證血液流通、利尿、應用強心劑、控制原發疾病、防止病情惡化、吸氧增加血氧含量等,但治療效果不理想。胺碘酮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它能延長各部心肌組織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降低竇房結自律性,從而糾正心律失常;胺碘酮還有輕度非競爭性的α、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的作用,能緩解心衰合并房顫患者血液循環阻力,減輕患者心功能損傷;胺碘酮還能抑制心臟鈣鈉等通道,緩解心肌缺血程度。胺碘酮可作為心衰合并房顫患者的首選藥物,此藥能將房顫轉為竇性心律,將心率控制在穩定狀態,如轉復失敗仍可較好控制心室率,但應用過程中易出現低血壓、房室傳導阻滯加重及心動過緩等,因此應用胺碘酮后應監測生命體征,定時測心率、心電圖,嚴格控制藥量[9-11]。為探討胺碘酮治療心衰合并房顫的臨床療效,本院對106例心衰合并房顫患者開展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胺碘酮治療心衰合并房顫療效確切,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心功能,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