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慧 陳楠 靳琦
摘 要:廟會是融宗教、藝術、民俗、經貿和游樂等為一體的社會文化現象,其文化性、參與性與體驗性受到游客的喜愛。商丘火神臺廟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廟會的旅游開發尚處于初級階段,存在文化內涵不豐富、娛樂體驗項目缺乏、特色產品開發不到位等問題。在文旅融合發展大背景下,融合廟會的文化與資源優勢,文章提出商丘火神臺廟會應深入挖掘文化元素、規范廟會秩序、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增強居民參與等改進措施,以期推動商丘火神臺廟會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文旅融合;火神臺廟會;商丘
中圖分類號:K892.24;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2018GGJS023);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人文社科類)支持計劃(2020-cx-002)。
廟會文化是中華民族大眾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古老、復雜而又新鮮的社會文化現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單純的觀光游覽已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文化體驗型產品受到人們的歡迎,廟會由于具有文化、經濟、社會、娛樂等功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按部就班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商丘火神臺廟會是以祭祀火神閼伯而民間自發組織的群眾活動,主要于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之間進行,是商丘重要的文化名片。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火神臺廟會以其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為廟會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對火神臺廟會文化資源進行開發與挖掘,有利于傳播當地文化,豐富民眾生活,充分提升其影響力與知名度,進而提升商丘的旅游形象。因此對商丘火神臺廟會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廟會作為中國的傳統民俗形式之一,國外學者對廟會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筆者主要從國內學者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我國學者關于廟會旅游的研究多選取知名度較高的廟會,且多側重于定性描述,從廟會的資源、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在資源方面,張長偉、李廣全以河南開封集市廟會為案例,借助層次分析法,對其進行旅游資源評價研究,探析集市廟會與旅游的關系更好地推動集市廟會的發展[1];劉夢柯以四川省洪雅縣五月臺會為例,基于文化旅游視角,為洪雅五月臺會旅游資源開發提出相應改進措施,以期促進洪雅五月臺會文化旅游的持續發展[2]。在文化方面,魏超杰闡述了中岳廟會的文化價值及其文化產業開發的作用與意義,并提出相應的廟會發展措施[3]。在價值方面,楊環煥研究濟瀆廟廟會活動開展的歷程和意義,對推動濟瀆廟廟會文化的傳承與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蔡梅良對南岳廟會文化的旅游價值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旅游價值提升路徑,以推動南岳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5]。
商丘火神臺廟會與其他廟會相比影響力與知名度較弱,對火神臺廟會的研究也少之又少,如葛磊探討了商丘火神臺廟會的歷史淵源與存在問題,并就其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6];張慧芝從火神臺廟會代表的地域母文化著手,探討其與商丘地區城鎮化的發展進程[7];余福海探討古代社會火神閼伯的歷史發展及其祭祀變遷[8]。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廟會旅游的研究多集中在知名廟會,對商丘火神臺廟會的研究文獻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歷史淵源方面,對新時代旅游方面的廟會發展研究較少。本文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對火神臺廟會旅游進行分析,以期對火神臺廟會旅游研究內容有一定補充。
商丘火神臺廟會源于對火神閼伯的祭拜,逢其生辰、祭日都來上香祈禱,秦漢時期早已開始,早期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唐代時期廟會規模盛大,清乾隆年間進入鼎盛時期[8]。隨著城鄉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廟會作為一個休閑、熱鬧、放松的場所再次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其廟會的上香、祭祀功能也逐漸向著更多元化方向發展,文化性、娛樂性、體驗性也成為人們對廟會的追求,火神臺廟會更多呈現出時代色彩。
火神臺廟會包括豫劇、民間社火、非遺表演、雜技、舞獅子、打鐵花、少數民族歌舞等表演,夾雜著手工藝品、農副特產、特色小吃等各種活動;飲食、娛樂類商品代替了傳統的生產類商品,廟會期間商販主要出售非物質文化遺產類、食品類、玩具類商品,生產類商品幾乎不存在;加之春節期間的夜晚燈會展覽,熱鬧非凡,游人眾多,極大地豐富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是商丘市影響最大的廟會活動。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內涵豐富,有著“龍山文化”遺址、商文化、火文化、木蘭文化、漢梁文化、根親文化、微子文化、書院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包含商丘古城、火神臺、燧皇陵等著名景點,對商丘文化底蘊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商丘旅游活動的發展。目前,商丘旅游發展處于開發階段,人們對商丘的印象多停留在交通、物資集運方面,對商丘的文化特性及旅游發展認知較少,文化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與有效開發,對人們的文化影響力有待加強,火神臺廟會是商丘影響最大的廟會活動,參與人數較多,廟會的發展對商丘文化的弘揚與旅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商丘火神臺廟會主要在火神臺、燧皇陵、開元寺以及各古跡之間進行,包括豐富的火文化、商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資源。三皇之首燧人氏在此鉆木取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加速了人類的文明進程,商丘是火文化的故鄉;帝嚳、閼伯、商朝的建立者商湯均在此建都。同時,商文化主要指商人、商品與商朝,閼伯的六世孫王亥在此創立了商業文化,以物易物,被后人尊為商人始祖,“商人”“商品”等詞即由此而來,商丘是商文化的發源地;除此之外,商丘還存在著刺繡、剪紙、柳編、掛毯等傳統民間藝術,為火神臺廟會的開展提供豐富的原料。除此之外,歷代文人墨客也均在此留有詩作,豐富了火神臺的文化內涵。
火神臺廟會近些年來不斷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廟會主題不明確、與景點結合不緊密、文化內涵不足、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等方面的問題。
(一)文化內涵不豐富,廟會主題不明確
文化內涵是廟會發展的精髓所在,文化是廟會發展的靈魂。目前,火神臺廟會依托的商文化、火文化均未得到充分體現,對商丘火神臺廟會缺乏主題性的把握,沒有一個突出有特色的賣點。來訪游客多為本地或附近游客,游覽方式多是走馬觀花式的,停留時間叫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極其有限。
(二)旅游產品開發不足,廟會秩序管理混亂
在廟會期間,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品較少,文化旅游紀念品缺乏,不能激起游客的購買欲望,也不利于對該廟會文化的傳播。除此之外,廟會攤位管理秩序混亂,垃圾較多,不能很好的突出廟會氛圍,且商品未進行明碼標價,質量上存在欺客現象,特色小吃不足,各種燒烤充斥其中,食品衛生安全等不能得到保障。
(三)游樂項目缺乏,基礎設施落后
廟會中體現本地特色文化的游樂項目缺乏,游客認知度與獲得感不足;活動形式落后,多以舞臺化、表演的形式展現給觀眾,游客缺乏體驗與震撼。除此之外,依托景區的基礎設施較落后,垃圾箱、指示牌以及游客中心等方面有待完善,公共休息設施較少;空間規劃不合理,存在空間浪費、大而空的現象。
(四)活動形式單一,游客體驗性較差
廟會活動形式以唱戲、舞龍舞獅等表演類活動為主,且表演藝術落后,如舞龍舞獅的表演技藝不成熟,表演態度消極懈怠,更降低了游客的滿意度。此外,參與性、體驗性、文化性的娛樂活動類型少之又少,與游客的旅游期望產生極大落差,降低了游客對廟會的好感度。
隨著休閑時代的帶來,人們越來越追求文化與體驗。在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文旅融合成為研究的熱點。目前商丘火神臺廟會對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具體、不深入,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廟會開發必須要突出文化主題特色,凸顯自身優勢,打造與眾不同的文化體驗場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以推動商丘火神臺廟會的發展,使古老的廟會重新煥發新的光彩。
(一)凸顯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廟會
商祖文化、重商精神與敬火意識是火神臺廟會的精髓所在,是與其他廟會的區別所在,必須深入挖掘廟會文化內涵,把文化貫穿廟會始終,突出廟會的文化特色,使游客逛廟會的同時,增加對本地文化的了解。加強對文化的運用與體現,注重廟會旅游的文化展示,通過表演、影視、科技、文字等方式充分展現出來,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需求,進而有效提升火神臺廟會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促進火神臺廟會旅游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打造有文化、有氛圍的廟會。同時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弘揚優秀文化,推動廟會的可持續發展,增強當地居民的幸福感與城市認同感。
(二)依托資源文化,打造特色旅游產品
商丘有著豐富的民俗資源,目前火神臺廟會缺乏對商丘特色產品的打造,廟會中多是基本生活用品、兒童玩具,含有商丘文化特色的商品較少,對商元素、火元素的應用不足,刺繡、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現較少。對于外地游客而言,有紀念意義的商品較少,不能激發游客購物熱情,不利于商丘文化的傳播。必須加強對文化產品的開發,用產品來拉近游客與商丘文化的距離,進一步挖掘地方文化內涵。融實用性、美觀性、便于攜帶性與文化傳播性為一體,設計出具有濃郁廟會特色的紀念品和民間工藝品,延長廟會旅游產業鏈。
(三)全面加強管理,規范廟會秩序
火神臺廟會主要在火神臺景區進行,火神臺廟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對景區的規劃與管理。火神臺區域面積較大,然而場地利用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休息區域不足,且空曠區域較多,未進行合理開發,可進行適當的區域劃分,如分成商文化區、民俗體驗館、博物館、觀星臺等不同區域,根據不同區域推出特色旅游項目,增強火神臺景區的娛樂性、體驗性與文化性,進而提升廟會的質量,增加游客期望值,打造物超所值的廟會景點。
(四)融入科技因素,增強體驗效果
科技的運用可增強廟會文化的可視性,增強游客的體驗效果。對于廟會期間的表演可與科技充分結合,使游客身臨其境、置身其中,感受廟會的熱鬧氛圍;也可針對特定的“鉆木取火”文化,打造“鉆木取火”的三維空間,再現鉆木取火場景,感受遠古的文化氣息;對目前存在的靜態展覽館,運用科技使部分文物活起來,激發游客興趣,在體驗的同時學習相關知識,滿足人們的文化體驗需求。
(五)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居民參與
火神臺廟會對當地居民而言是一場重要的文化及娛樂活動,是春節期間游樂的好去處。目前,火神臺廟會娛樂活動較少,必須加強文化娛樂活動,增加居民的參與感,使當地居民在廟會中得到充分放松,充滿歡聲笑語,打造熱鬧、愉悅、和諧的廟會氛圍,進而增強當地居民的幸福感與滿意度。火神臺廟會在當地的影響力較大,然而對周邊地區及外界的影響力較小,對火神臺廟會的宣傳不到位,可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短視頻軟件平臺進行宣傳與促銷;也可借助相應影視、動畫等形式進行文化的傳播,擴大文化的影響力,推動廟會的發展;對活動的開展設置相應的宣傳頁與簡介,附帶廟會表演圖片等,增強游客對廟會的認知。
商丘火神臺廟會是商丘市最重要的廟會活動,對當地居民意義重大。運用文旅融合旅游發展思路加強對火神臺廟會的建設,促使火神臺廟會大放異彩,以火神臺廟會為契機,傳播商丘文化,提升商丘旅游形象。同時,加強廟會與周邊景區之間的關聯性,建立適當的景區戰略聯盟,增強商丘旅游競爭力,更好地吸引游客,傳播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商丘的旅游發展質量與水平,進而擴大商丘旅游品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1] 張長偉,李廣全.開封集市廟會旅游開發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6):12-15.
[2] 劉夢柯.文旅融合背景下廟會資源旅游開發研究:以四川省洪雅縣五月臺會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01-105.
[3] 魏超杰.中岳廟會文化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35):49-50.
[4] 楊環煥.濟瀆廟廟會的旅游價值探析[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1-3.
[5] 蔡梅良.南岳廟會文化的旅游價值研究[J].船山學刊,2009(4):53-56.
[6] 葛磊.商丘火神臺廟會產業發展初探[J].東方藝術,2009(增刊2):62-64.
[7] 張慧芝.火神臺廟會文化與商丘地區城鎮化進程[C]//中國古都研究(第三十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6.
[8] 余福海.商丘火神閼伯祭祀源流考述[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3(2):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