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解愛群
摘? ? 要:長期以來,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教師和家長來說,其關注的重點都在學業成績和學習指導上,而對學生的專業選擇、職業認知、未來發展規劃意識與能力培養等方面的認識嚴重不足,這不但直接導致學生在文理分科、選學選考、志愿填報時茫然無措,無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還會間接影響他們的大學學習積極性及未來事業發展。針對學生發展指導方面存在的問題,我校從提高班主任升學指導能力入手,聯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科任教師、家長、校友、行業精英,形成多主體協作的學生發展指導團隊,從以心理咨詢、升學指導為主,到從理想、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以期探索出具有全程性、個性化特色的學生發展指導體系。
關鍵詞:全程性;個性化;體驗式;學生發展指導
2010年國家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高中教育提出“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2020年教育部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和示范校建設工作的通知》(教基廳函〔2020〕19號)里要求各示范區和示范校“在開發選修課程、推進選課走班、加強學生發展指導等重點環節實現突破。”這些重要文件的出臺都說明全面推進育人方式變革,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工作是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我校作為國家級示范校,一直堅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努力探索構建完善的學生發展指導體系,拓寬育人渠道,為學生提供全程性、個性化的發展指導,有效解決高中生發展指導不系統的問題,實現高中教育深度變革,全面提升辦學育人水平。
一個中心:系統全面的指導課程體系
經過16年的探索,我校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不斷升級迭代,構建了包括自我認知、學業修習、職業認知、選學升學、社會體驗的“五位一體”的學生發展指導課程體系。
1.自我認知探索課程
自我認知課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構建涵蓋性格、興趣、價值觀、能力測試、大學與專業信息、個人學業目標管理、生涯資訊大數據等內容的自我探索平臺。
2.學業修習指導課程
學業修習指導課程主要采取學科融合的方式,以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各科任教師為主體,結合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存在的困難,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進行培養與指導,具有生成性與隨機性的特點。
3.職業認知課程
職業認知課程依托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編寫的《高中生生涯認知課程設計》、《筑夢人生》讀本,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科教師、家長、校友設計系列課程并進行授課。同時,我校將優質社會資源引入校園,邀請校友擔任學長導師,介紹大學與所學專業;邀請家長、行業精英走入課堂,向學生還原行業與職場的真實樣態;邀請大學著名教授、各領域專家舉辦名家生涯講座。除此之外,還組織學生通過職場精英訪談、職場體驗等形式進行學習。
4.選學升學指導課程
除了持續多年的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報指導外,針對為國家重大戰略選材的“強基計劃”,我校迅速組建起了“強基計劃”升學指導小組,為符合國家選材標準的學生提供強基計劃報考指導,實現了“一人一校”一對一指導,形成了標準化的強基計劃咨詢體系。
針對新高考帶來的志愿填報新挑戰,學生發展指導團隊經過4個月的努力,設計和開發了高三學生志愿規劃指導標準流程體系:從生涯規劃的角度構建了與家長深度溝通、與學生深度溝通、提供咨詢、志愿填報指導、大學生涯規劃指導的五大標準流程,編制形成了《高中生選學選考與升學指導手冊》。
5.社會體驗課程
海南中學職業體驗課程,早期主要依托從1999年開始的社會實踐和研學旅行活動,2014年以來逐步課程化,目前完成了三個版本的升級迭代,并形成了《高中生職業體驗課程設計》校本教材。
1.0版的海南企事業崗位參訪見習課程。我們要求高一學生全員參與,3-8人為一小組,寒暑假共2次,每次至少體驗3天,有150多個單位900多個職業崗位供學生選擇,通過遞交簡歷、面試等環節,實現學生與體驗單位雙向選擇。學生發展中心在第三次實施1.0版的體驗課程時,共設計了16項核心節點和執行要求,完成了1.0版課程的標準化建設。
2.0版的新時代大海南發展特色課程。內容設計涵蓋海南本土建設特別是自貿港建設的重要行業,包括老齡化康養、新農村文旅產品、自貿港法律研究、海南島原生文化傳播等本地化體驗課程。正在設計的2021年暑假體驗課程包括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和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支持開設的生物基因工程主題體驗課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支持開設的遙感衛星監測主題體驗課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支持的深海探測主題體驗課程、與公益組織共同開展的基層教育調研、欠發達地區支教公益活動、自貿港美麗鄉村改造等主題。
3.0版省外名企名校臨床沉浸式體驗課程。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的前沿動態,喚起學生發展的內驅力和對國家的責任感。該課程聚焦前沿產業,帶領學生走進頂尖高校、一流科研基地、各行業的翹楚企業,讓學生進行沉浸式體驗,實現真實的社會接觸以及與生涯榜樣人物的互動。目前開展的項目有互聯網與科技主題體驗項目(杭州)、大灣區與傳媒主題體驗項目(香港)、金融與跨國企業主題體驗項目(香港)、中國制造2025與基礎科學主題體驗項目(東京)。
兩個兼顧:全程性、個性化指導
1.全程性指導
(1)初高中銜接指導。由于初中與高中的學習生活存在較大差異,不少學生很難快速轉變身份,存在適應不良問題。為此我們從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初高中銜接指導。
(2)高一+高二+高三遞進式指導。當前的高中生,尤其是作為新高考改革試點的海南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即面臨選學選考的抉擇,在高三時又需要面臨專業與高校選擇,為此我們建立了選學選考→升學遞進式的指導體系。
(3)在校+畢業、職前+職后一體化不間斷跟蹤指導。我們秉承終生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電話跟蹤指導、座談會、設立熱線電話、健全校友組織等方式,為海南中學學子提供不間斷跟蹤指導。
2.個性化指導
(1)菜單式、定制化指導。我校建立起了含有自我認知、學業修習、職業認知、選學升學、社會體驗5個大類97個模塊的學生發展指導課程體系,學生可以基于自身多樣化的需求自主選擇所需要指導的內容。
(2)一對一專項+重點指導。基于評估信息和個人檔案就文理分科、新高考科目組合、強基計劃、升學報考、人生規劃、學習障礙、情感問題等進行一對一深入指導,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進行重點指導。
(3)一人一檔跟蹤式指導。從學生入校開始,我校為每名學生建立學生發展指導檔案,每次指導都留下記錄,為后續指導和跟蹤提供依據。
三個特色:主體多元、內容多維、方式多樣
經過長達12年的探索,我校形成了具有主體多元、內容多維、形式多樣三大特色的高中生發展指導體系。
主體多元主要體現在師資的多樣性,我校的指導教師團隊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科任教師、校友、家長、行業精英組成,形成了多元、專業、學科融合的團隊特色。
內容多維主要體現在構建“五位一體”的學生發展指導體系過程中。我校的指導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堅持五育并舉,同時又包括價值觀引導、悅納自己、學業方法指導、心理健康、職業認知與體驗等內容。
方式多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從指導方式上來看,包括校本生涯課程,學科教學滲透,學長、家長、社會精英進課堂,行業與職場體驗,生涯教育基地觀摩,深度生涯體驗等;從實施途徑來看,既有生涯認知課堂教學,又有職業體驗課外活動,還有集學習、研究與參觀于一體的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等;從教學場所來看,學校、國家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等均是學習基地。
從長遠來看,學生的職業認知、職業體驗、專業選擇需要跟學業修習、價值觀引導緊密結合,尤其是在開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研學旅行、職業體驗時,更應該形成科學、系統、具有學校特色的主題,實現職業體驗、學業修習、科學探索、人文情懷的統一,這將是我們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天中,吳先紅.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劉靜.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新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15(10).
[3]竺麗英,王祖浩,全微雷.高中生新高考科目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NVivo的質性分析[J].中國考試,2019(5).
[4]劉杰.學生發展指導應該做什么[N].中國教育報,2021-3-25(6).
■ 見習編輯/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