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碧玲
摘 要:高職院校完全學分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改革的施行對學校、教師、學生都有重大裨益。本文通過從人才培養、教務管理、學籍成績管理、課程體系與選課、學生管理、配套管理等六個運行機制的合理規劃,來破解完全學分制改革中的難點,化繁為簡,協調有序,實現高職院校完全學分制的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 完全學分制; 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089-002
高等職業教育有別于學術型、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目的是使求學者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識等),提供通向某一職業的道路,為社會輸送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定位點是培養的人才更加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符合地域、區域特色。因而更加多元、應變、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成為各大高職院校近年來重要著力點,而學習方式、時間、形式、管理模式、機制、目標等都更為彈性的完全學分制就進入大眾視野。
一、高職院校完全學分制改革
完全學分制是指學生在畢業時,判定其能否正常畢業的唯一標準是其取得的學分總數是否達到其所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總數,不附加其他,如是否獲得資格證書、課外課程修讀學分及其他等;在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在學校所有校區,時間不沖突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未來就業傾向、喜愛的教師等選擇課程;施行彈性學制,學生在限定的學制期內,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與畢業時間。完全學分制作為一種教學管理制度,打破學校空間、時間、資源的限制,學生學習更加自由、自主,教師教學更加因材施教,教學管理部門配合更加緊密,對復合型人才培養、教師素質能力提升、學校內涵式發展,辦學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職院校完全學分制改革的關鍵點
完全學分制改革是高職院校尋求創新改革、向現代教育邁進的重要抓手,核心在于尊重個性化發展需求,目的是提高培養的人才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應變性與匹配度,重點在于多元化管理模式、轉變管理思路、協調管理部門、教師、學生,資源合理優化配置。完全學分制改革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對學校管理模式、教師教學素質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是完全學分制改革的關鍵點。同時,完全學分制的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學籍成績管理、后勤計財管理、學生教師管理等均突破了固有管理模式,均須重構,而如何合理應對這些復雜要求,化繁為簡、各司其責、協調有序推進改革,就是高職院校完全學分制改革成功與否的難點所在。
三、高職院校學分制改革運行機制的合理規劃
(一)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革命
完全學分制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以學習者為核心,針對不用的學習者給予不同的教授方式,因材施教,提倡個性化、人性化教育,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者。進行完全學分制改革應從最根本革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課程為學生管理的紐帶,打破教師為主、學校統一、成班建制、分院管理的傳統模式,優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共用,轉變專業培養規劃,重構課程體系。完全學分制人才培養機制以理論第一課堂、實踐第二課堂、活動第三課堂、網絡第四課堂相結合的形式,分為專業培養計劃與素質拓展兩大培養模塊。在滿足專業培養的基礎上,拓展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設計靈活、開放、動態的學分制課程體系,各個課程與模塊之間相互結合,互通互補,培養復合全面型人才。
(二)教務教學管理模式的轉變與重構
進行完全學分制改革,高職院校傳統的排課、進度、計劃、評教、學籍、畢業等教學常規運行都隨之進行轉變,轉變就需升級重構,高職院校學分制改革的教務管理機制的重構,其中一方面重點在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需在如彈性學制、學籍注冊、就業率統計等方面進行改革,允許提前畢業、學歷注冊等;另一方面在與學校內部的教務管理機制其一是完善排課機制,科學安排課程,逐漸分步驟實施跨年級選課、跨專業選課、跨校區選課,并做好學分段與時間段的匹配,最終實現滾動排課。其二是進行動態靈活多元的質量評價。從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三個維度出發,依托校、行、企、社會等多方主體力量,對學校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情況等質量進行把控,以評促改,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其三是建立動態的學業預警機制,從學分績點、學習成績、綜合測評、學習進度、考勤情況、選課情況、學籍異動等多角度全面監控學生學習情況,全過程動態監測異常情況,實時推送提醒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情況。其四是依托信息化的教務管理系統,學分制管理下的學生選課、學習、學籍、成績等都不一樣,由此產生的數據與傳統相對固定的學年制而言多出許多,與依賴于傳統的人工或學年制邏輯上的教學系統管理就顯得格格不入。因而應及時升級更新學校教務管理系統,以完全學分制為邏輯起點,進行各模塊之間鏈接與數據共享,實現精益化、有效規范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精確性與效率及管理科學性。其五,建立動態反饋跟蹤機制,及時了解教師、學生在完全學分制改革后的接受度、學校各項制度的落地度、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滿意度、師生互動的有效度等,為各項管理制度與方式的調整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三)靈活多樣的學籍成績管理革新
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學籍、成績管理與學年制相比更加復雜、困難,如學生的畢業時間不同、修業時間不同、課程學習不一致、重修、緩考、升留級等比傳統學年制復雜、困難好幾倍。完全學分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彈性學制和選課制。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亦有延長學習年限延遲畢業的。不同課程的選課,成績錄入與認定的時間亦不一樣。補考、補休、重修、輔修,成績匯總、分析、歸檔不以行政班為單位等都進一步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的復雜度。那么在完全學分制改革中,學校應從課程學分認定、學分績點應用、學分互認互通、畢業審核等方面進行改革。
一是科學確定各課程的學分,課程的學分確定,應結合課程性質、課程學時數、是否核心課程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設定。明確每一個專業畢業的最低要求修讀學分,給出學生最低學習目標。同時施行學分績點制,將學生獲得的學分績點作為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評價依據;二是推進“以賽代考”“以證代考”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在校期間所獲得的技能競賽獎項、考取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合格證書、考取全國計算機等級二級證書、考取全國醫護英語水平考試合格證書等,均可獲得相應的學分抵扣,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三是開展學分互認。制定相應的學分互認制度,允許學生在與學校有簽訂學分互認的學校獲取學分的或在本校其他專業學習獲得相應學分、出國出境學習獲得相關課程的學分,認定為本校的相應課程的學分與成績。
(四)課程體系與選課模式的升級
傳統學年制下的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強調是知識的完整與系統,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技能技術,而對于文化素質教育等所占比例相對較少,這對于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完全學分制管理模式而言,無疑是不適應的。高職院校完全學分制改革重中之重的一環就是要進行課程體系的重構。合理規劃專業課、專業拓展課、核心課程、綜合素質課程等結構,合理分布學分數,將勞育、德育、美育等學分適當增加,同時要加快推薦課程思政化建設,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完全學分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選課制,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中,應當下大力氣在選修課架設中,從選修課的數量、選課模式、質量、開課模式等進行大力革新,允許學生跨專業按興趣選擇選修課程,允許教師將方向課、拓展性的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出,同時分批分時段開展課程選修,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完全學分制核心的選課制,對高職院校的軟硬件教學資源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在軟資源方面,完全學分制改革后,要求高職院校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對教師資源、教師教學能力、學生自學、自我規劃能力等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硬資源方面,完全學分制改革后,對學校多媒體教室、實驗實訓室、教學設備等都跟學年制下的要求有所不同。高職院校需要統籌全校資源,合理調配,提升教學資源使用效率。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加快課程建設力度,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供學生選擇,另一方面要健全課程負責制,教師開設的課程將更多,如何保障教師開課質量、課程建設質量等也是重要一環。因此建議實行課程帶頭人制度,課程帶頭人與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配合,主要負責課程的規劃、課程標準、課程組卷與考試、集體備課等相關工作,及時收集學生選課情況、課程開出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等信息,為課程調整與教學改進提供支撐;第三要為學生配備學業導師,指導學生如何選課程,選擇哪些課程,規劃學習進度。同時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及時答疑解惑、疏導難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課程學習,更科學的制定學習計劃等。
(五)以課程為紐帶的學生管理方式轉換
完全學分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以傳統班級為單位進行的學生管理模式,同時學生不再以宿舍為單位,而是以課程為紐帶,一個班級里可以同時存在多個教學班,一個宿舍可以同時存在多個課程學習學生。彼此之間打破界限,學習的內容多樣豐富。這就要求在進行學生管理時,不能再以教師、輔導員為核心,倡導以學生管理學生為主,依托新媒體技術,結合信息技術,用QQ、微信、郵箱等更加及時高效、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更加注重學生社團、興趣班、生科班組等建設與管理。
(六)統一綜合化的配套管理模式蛻變
完全學分制改革對高職院校的配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后勤管理,上課時間已經突破傳統的時間概念,各個時間段均有老師學生在教與學,這對高職院校在宿舍管理、食堂管理、物業管理、圖書館管理等方面都要求更加靈活,對人力資源要求也更多。同時,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學費收繳也與學年制不一樣。學生選擇課程的學分不一樣,學費自然不一樣,每一位學生每一學期的學費均不一致,還有重修課程所產生的學分收費等,這都增加了財務工作難度與工作量。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統籌考慮教務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后勤管理系統綜合建設,將學生選課、課程學分、收費標準、獎勤助貸等資源在一個系統中進行統一管理,實現信息互通,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準確度、時效性。
完全學分制的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高職院校需要從學校頂層開始進行設計,各部門之間互相配合,切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協調好校內外各項資源,宣傳好各項管理規定與要求等,引導好教師與學生,全校上下一盤棋,統一部署,分工協作,內外合力,才能保障學分制改革的順利開展。
基金項目:泉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般)《高職院校學分制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0D20;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9年校級課題青年社科《高職院校學分制改革的研究》,項目編號:XJS1915B
參考文獻:
[1]曹洋.高職院校實施完全學分制教學綜合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2019,35(1):45-46
[2]趙清艷,李微波.高職院校學分制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