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能 劉敏
摘 要:我國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所做研究的并不多,課程設計面向全體學生,具有普遍性強、特殊性弱的特點。作為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有研究成果匱乏。這就需要結合心理學、成功學、管理學等理論,探索獨特且適用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教學實踐開辟新途徑。同時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的豐富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等院校;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169-002
一、前言
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人生規劃能力相比本科學生較弱,普遍存在不同方面和程度的困境,導致他們的立場、思維、情緒不穩定。職業生涯規劃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促其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捷徑。有針對性地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計劃,并將感恩勵志教育、團體輔導等其它學科的教學技能與方法融入到整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使大部分高職學生能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做比較完整的評估與規劃,使其在未來的就業、擇業、創業的競爭中把握優勢。高職院校就業辦也可經過畢業后持續幾年的跟蹤調查,觀察他們是否實現人生價值?是否為社會帶來更多效益?總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正視自我、激發遠大理想,對未來愿景做出合理的計劃,從而成為有用之才。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構成
1.職規課教師隊伍
專門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下文簡稱職規課教師隊伍),因高職院校教師管理規定的差異性而存在不同的劃分。有的學校將職規課教師隊伍劃分入“公共課教師”;有的劃分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等。但總的來說,職規課教師隊伍是指能夠比較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課教學的教師。高職院校職規課教師隊伍肩負著為我國社會各行各業一線工作領域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使命,有著各個專業課教師無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職規課教師團隊一般擁有獨立的教學團隊和教研室,其教學計劃比較系統;也會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安排或個人教學任務量需求,來兼任其它專業的某些課程。
2.輔導員隊伍
輔導員指專門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具體包括:黨建團建、班風學風、網絡思政、評獎評優、校園危機、日常管理、生涯規劃、資助幫扶、心理健康與咨詢、就業創業指導等。在教學上,專職輔導員大多都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國內政策與國際形勢》等課程。同時也可兼任《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就業與面試技巧指導》這類課程。輔導員所兼任的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學時短、教學計劃靈活,可操作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并存的教學方式。此外,科班出身或教學能力較強的輔導員,也可兼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某些課程。
3.班主任隊伍
班主任是指專門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全面事務的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教師應該以本專業教學崗位的教師為主,以其它專業教學崗位、思政崗位、教輔崗位或行政崗位的教職工為重要補充。在高職院校,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區別在于任課教師只負責本專業課程的教學。而班主任一般都是在原有工作任務之外全權負責管理一個班級。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站在最前沿陣地,他們把各項學生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如果說《職業生涯規劃》課屬于“第一課堂”,那么除此之外的其它教育教學,統稱“第二課堂”。因此,班主任在指導本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依然占據的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雖然班主任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是在課堂上進行,但會經常發生在日常小事的潛移默化之中。因此,在高職院校嚴格執行班主任制度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1.鞏固黨對教師的絕對領導作用
“黨的領導”在我國各類高等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高職院校,“黨的領導”所體現的作用更加明顯。
1.1進一步優化黨領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的合理化結構。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高校管理體制指導下,高職院校應進一步落實黨總支領導下的分院院長(系、部主任)負責制。并且,在大學生班團集體建設中也應進一步落實班團一體化,推進團支部領導下的班長負責制,突出團組織在班集體中各項學生工作的領導地位。各高職院校要把職規課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班主任隊伍的黨性培養作為本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形成以職規課教師隊伍的理論課堂教學為主體,結合輔導員隊伍的課堂外思政教育,輔以班主任隊伍的日常管理為重要補充的層次性清晰、梯度性鮮明的師資師隊伍合理化結構。這樣,使高職學生能夠全方位、無死角地接受有正確方向指引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勵志為國家建設和黨的建設服務。
1.2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在任何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有黨組織的營利性企業中,黨支部是黨的最基本單位。同樣的,在高職院校,黨支部也是黨領導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的最基礎組織,是黨對黨員進行引導、教育、監督和管理的基本力量。不僅如此,高職院校黨支部更是黨聯系教師群眾、團員和學生的橋梁,是黨團結和領導教師群眾高效完成高等教育事業的紐帶。因此,高職院校黨委應強化黨支部切實履行教育與管理黨員的神圣職責,嚴格開展基層黨組織生活,不斷增強高職院校廣大教師隊伍的黨性修養以及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師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偏離方向,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1.3進一步推進非黨員教師的入黨工作。在各個高職院校,專、兼職輔導員100%是中共黨員;而班主任隊伍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該隊伍的黨員教師也會達到很高的比例;至于職規課教師隊伍,黨員比例很可能低于前兩者。但是,如果職規課教師隊伍的黨員比例越高,在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其學生的黨性領悟效果勢必越好。對此,高職院校黨支部作為發展黨員工作的直接組織部門和實施單位,要積極推進非黨員教師的入黨工作。當然,在吸收教師入黨的過程中,務必按黨章要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保證高質量。在此基礎上,不斷提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的黨員比例,不斷擴大黨員教師的良好群眾基礎。
1.4進一步發揮黨校的主陣地作用。黨校是黨委進行宣傳黨的理論和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媒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通過黨校平臺來武裝廣大黨員的思想。在高職院校,無論是輔導員、班主任,還是其它崗位的教師,都經過黨校來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的科學理論,能不斷堅定自身的共產主義信仰、不斷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教學業務水平。并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各種各類課堂教學中。也會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實踐之中。
2.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整體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整體建設,如同木桶效應,不能有短板,還應該有長板,更需要短板與長板合理搭配,發揮1+1>2的效用。
2.1尊師重教。尊師重教需要科學、需要理性、需要智慧。這不光在講地方政府財政重視教育經費的投入和保障教育優先發展;對于高職院校,也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營造良好的從教育生態環境。
2.2理想信念。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同樣要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無論職規課教師、輔導員,還是班主任,都應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政治素質過硬的合格基層建設者的歷史重任貫穿于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增強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全體教師應自覺地運用正確的思想認識來教育和感染大學生,從而指引他們確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2.3教書育人。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的利好時代,同時蘊藏著人們物質欲望膨脹。教育職業是一份崇高的育人的事業。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者,應該經得住校園外各類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的強有力誘惑。在高職院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的教師,只要站在三尺講臺上,就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作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勢必先行的一個環節。其中,輔導員隊伍本身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專業知識,也掌握了嫻熟的授課技能,但這遠遠不夠。職規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必須"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不僅如此,他們所傳授的知識不單純是“職業生涯規劃”層面的知識,還需要與時俱進地跟上時代步伐,時刻更新政策性的知識儲備。另外,由于學生初入大學校園,對個人的未來很懵懂,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太容易吸引部分學生,需要教師們精心改進教學方法,策劃幽默風趣的教學手段,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
2.4教師待遇。在高校,教師隊伍是所有教學工作的主力軍。但在某些高職院校,職規課教師隊伍,其待遇普遍偏低。原因在于很多學校高層決策者往往把職業生涯規劃課作為公共基礎課看待;把班主任視為一名教師應盡的義務性工作;同時認為專業課的教學和科研能夠帶來直接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對此,高校決策者們在教學投入上經常傾向于專業課的硬件投資和軟資源建設。在高職院校,若要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做到盡善盡美,必須要在工資福利待遇上消除各類教師隊伍之間的收入過分差距。實現高等教育的各學科均衡發展,也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
3.健全教師隊伍的科學評價體系
高校職規教師隊伍的績效評價,不能只看重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等方面,應該把他們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的所產生的隱性價值擺在績效評價標準的明顯地位。
3.1高職院校職規教師隊伍的師德評價。第一,自評機制。應該在職規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結方式,把不同工作崗位的教師對自己的師德自評跟其它工作崗位的教師之間的教學業績考核、職稱評聘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得每位教師更加關心、更加認真、更加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第二,他評機制。應該在高職院校的人事、教務、學工、團委等對全體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有領導職責的各個職能管理部門,包括廣大學生,對所熟識的教師進行師德聯合評價,從管理績效上由各個職能管理部門對評價工作履行應有職責。同時,要規定學生須要積極參與對職規教師的職業道德評價;第三,促進機制。應使高職院校職規課教師隊伍職業道德自評機制和他評機制有機結合、自評與他評的相互促進。這種促進,指的是各個職能管理部門對自評活動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常態化,既促進思政教師隊伍自評時更為自覺、更為有效,從自評中尋求他評的方向和動力,又促進學生參加評教時更加積極主動,更加真心實意。
3.2高職院校職規教師隊伍的績效評價。第一,高職院校決策部門應確立一種與本校的長期發展戰略相一致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針對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應構建以“人才培養、技術應用、社會服務”為戰略發展目標,再設計與職規課教師相對應的績效評價體系;第二,在高職院校設計思政教師績效評價體系過程中,應該著重看待職業勝任能力,以有效引導和激勵教師從理論型、科研型,向教學型、應用型和社會服務型教師轉型。高職院校應該更加強調職規教師隊伍的教學、教育和學生管理的成效,尤其重視實踐性教學效果;第三,高職院校在社會服務環節上,與專業教師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不同的是,教師要傾向于為地方社會事務發展而服務。如為企業科普社會知識、做發展趨勢報告、設計企業文化及宣傳等。最后,高職院校應將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的績效形成發展性評價體系,充分實現其職業引領地位。
參考文獻:
[1]張春梅.英國繼續教育與技能體系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啟示[J]職教論壇,2014(8)
[2]溫玲子,許新國.高校輔導員促進學生優質就業的實踐做法[J.智庫時代,2018(12)
[3]魏雷,葉陸艷.“中國夢”思想背景下高等院校繼續教育實踐路徑探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