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武 張武寧
派出所名稱: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城關分局廣武門派出所。
建所時間:始建于1949年。
轄區概況:派出所位于蘭州市城關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總面積2.05平方公里,現轄南城根、廣后街、黃河沿、民勤街、新華巷五個社區。轄區內常住人口50714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集中,人員密集且流動量大。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24人,輔警26人。
榮譽:甘肅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蘭州市“黨建帶隊建基層示范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示范點”,被授予“基層基礎工作成績突出集體嘉獎”“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等榮譽稱號。2021年2月5日被甘肅省公安廳掛牌確定為“甘肅省公安廳民警實訓基地”,2021年4月9日被確定為“蘭州市公安局基層基礎工作實踐基地”。
近年來,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城關分局廣武門派出所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探索和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新路子,在實踐中總結出新時代“楓橋經驗”“六個一線”工作法——矛盾在一線化解、感情在一線聯絡、能力在一線培養、作風在一線磨煉、工作在一線推進、政策在一線宣傳,積極構建了警民共治、多元善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亮麗廣武門“楓警區”。
黨建引領,打造最美“紅色”警營陣地
2019年伊始,以黨支部書記宋治國為班長的新一屆支部班子將黨建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銳意改革、創新推進,充分發揮“拳頭效應”,在實踐工作中形成“三抓、三比、三個一”工作模式——抓班子樹標桿、抓隊伍樹形象、抓紀律樹新風,比形象、比干勁、比服務,搞好團結像一股繩,對待工作像一團火,秉公辦事像一碗水——創建“忠誠鑄警魂,平安廣武門”黨建亮點品牌,開展“五廉”廉政教育活動,用黨建工作凝聚了大家的“魂”,提起了大家的“氣”,激發了大家的“志”。
“怎么發揮隊伍的正能量,這個很重要。”“要想讓民警把派出所當成家,首先要營造一個家一樣的環境氛圍。”所長宋治國這樣說。
所支部一班人注重從優待警,致力于打造派出所“五小工程”升級版,用足用好墻體陣地,精雕細琢走廊文化,讓民警時刻接受文化熏陶,提升精神境界;所內每月集中一天為本月過生日的民輔警送蛋糕、送祝福,民輔警的配偶、子女生日當天準予民輔警放假半天陪伴家人,凡是民輔警及家屬生病住院的,所支部不管多忙也要抽空探望……一系列舉措讓大家真切體會到廣武門派出所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全面激發了隊伍干事的工作熱情和活力
全所民警和輔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將原先的后進所打造成為在市局、分局各項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的示范所。通過黨員傳、幫、帶等形式,以黨員“微黨課”、警營大講堂、主題黨日等活動為載體,全所已經形成了以“真”為要、以“實”為本、以“干”為先的工作氛圍。兩年多來全所立功受獎23人次,4人被推薦提拔到領導崗位。所內涌現出了“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打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先進個人”彭裔涵、卜令軍等一批優秀骨干民警和輔警,形成了黨員當先鋒、隊伍爭一流的工作氛圍。
所長宋治國因工作突出,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情滿萬家·2017全國公安派出所好民警”、甘肅省第四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榮獲“工行杯”感動甘肅·2017十大隴人驕子提名獎,被推選為“蘭州好人”,更是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先進個人”“全市優秀黨員”“搶險救災先進個人”“優秀黨務工作者”,并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
“戰‘疫,黨員就要沖在前沖鋒在前。”疫情發生之初,廣武門派出所成立“黨員先鋒隊”,沖在前、勇當先,奮力筑起一道抗擊疫情、捍衛生命的堅強防線。所長宋治國更是時時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多渠道宣傳、信息核查流調、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幫助群眾解決封戶遇到的各種問題,事事想在先、做在前。從疫情開始,宋治國基本吃住在單位,舍小家、顧大局,無私奉獻、無畏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身邊人,單位民警、輔警個個爭先向前,主動請纓到最危險、最艱苦的崗位工作。
“我是黨員我先上!”全所黨員民警、輔警聞警而動、聽令而行,穿警服、戴黨徽、亮身份,把責任扛起來,將表率做起來,深入戰“疫”一線。巡邏老民警程偉民在表態時說道:“我們黨員民警在疫情危急、任務險重的時候不上,誰來上。”疫情防控,警察不退。正是無數個像程偉民一樣的民警,織起了密不透風的“安全屏障”。
多元化解,搭建“金鑰匙”特色調解平臺
針對社會矛盾糾紛,廣武門派出所根據實際情況,專設“金鑰匙調解室”,邀請司法所、社區、律師、物業工作人員和居民代表組建“聯調協會”,形成“三調聯動”網絡。2020年調解矛盾糾紛300余人次、化解率高達99%,轄區內未發生一起因矛盾糾紛引發的案(事)件。
2019年,轄區一培訓學校因拖欠工資致使教師停課,部分家長獲知后相互聯系,可能集體上訪。針對這一不穩定苗頭,派出所第一時間與培訓學校聯系溝通,并協調相關部門聯合工作,召開現場調解會,積極耐心勸導涉事家長,及時化解了不穩定因素,有效防止了群體聚集上訪事件,實現了“矛盾不上交”。
警民融合,建立“彭裔涵”樣板警務室
“彭裔涵警務室”是廣武門派出所第一個以民警姓名命名的警務室。兩年來,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創新,社區民警彭裔涵扎根警務室,總結探索出“六零”社區警務工作法——維護穩定“零差錯”、民族團結“零隔閡”、治安防范“零縫隙”、矛盾糾紛“零上交”、關愛幫扶“零缺失”、溝通服務“零距離”,以及“一標三實”“34567”工作法,通過落實“群眾要事優先訪”“民事民情代辦理”等機制,先后為轄區居民協調解決戶籍、身份證等疑難問題30余人,調解矛盾糾紛240余次,為受傷居民急救送醫,為使用液化氣的老舊樓房的居民預警并協調安裝燃氣、歷時三年幫助居民白某某找到了失散27年的親妹妹并為其聯系就業指導最終找到了穩定的工作等,切實構建了和諧的警民關系,贏得了群眾高度贊譽。
以防為主,建實“反詐聯盟”先鋒隊伍
2020年6月,針對電信網絡詐騙高發不下的態勢,廣武門派出所把降低發案當作檢驗宣傳質效的重要標準,動員社會各行各業廣泛參與組建“反詐聯盟”,線上依托“一標三實”社區警務,聯合街道社區、銀行、電信運營商,邀請轄區單位、場所、小區物業、居民組建“反詐聯盟”微信群,定期開展預警推送,不間斷滾動發布電詐防范信息,引導群眾了解電詐類型,揭示詐騙套路——截至目前,共創建“反詐聯盟”微信群133個,包含街道社區、轄區單位、居民群眾22127人,同時通過網絡媒體向轄區中小學生及家長直播授課,開播防詐課程,收獲點贊好評4000余條;線下組建以社區民警、網格員、樓院長及熱心群眾為成員的反詐聯盟小分隊,通過“五進”宣傳、定點宣傳、LED顯示屏宣傳、展板宣傳等,窮極各種方式提升群眾自防、聯防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
自“反詐聯盟”成立以來,轄區電詐案件發案同比下降40%。新華巷社區第三警務區自“反詐聯盟”成立至今,已保持9個月低發案的良好態勢,正在從“低發案社區”向“無詐社區”邁進。
科技賦能,打造“1136”最強智慧大腦
秉承著“向科技要警力,向創新要效益”的思路,廣武門派出所堅持智慧先導,創建“1136”運行機制,依托綜合指揮室“一個中樞”,以“一長通辦”制度為支撐,構建“暢通警令的高效決策管理體系、勤務運轉的智能指揮調度體系、服務實戰的立體巡邏防控體系”,發揮“指令接收處置、信息收集研判、勤務指揮調度、視頻圖像巡查、數據賦能應用、組織聯動協作”六大職能作用。將轄區重點部位的治安防控、情報預警通過數字“一張屏”來立體呈現與分析。為做強這個“大腦中樞”,廣武門派出所將轄區社會資源探頭整合接入,所內綜合指揮室能夠隨時同步查看調取監控畫面,實現了對相關單位的動態治安管理。
以“零發案小區”創建為抓手,加快“智慧小區”建設,配置“互聯網+”小區智能防護等系統,將小區居民人卡關聯、人房關聯、人車關聯,安防智能動態跟蹤,實現對社區人、財、物的全程管控。現已成熟的“智慧安防小區”有兩個,利用人臉識別、智能門禁、人像比對、視頻巡邏等科技手段,實現了對社會治安管理全要素的動態感知和全方位掌控。
聯動治理,撬動“平安義警”群防群治力量
立足“警力有限,民力無限”的工作思路,精選轄區內178名保安員整編成廣武門派出所“平安義警”群防群治力量,由社區民警指導巡邏防范,推動矛盾糾紛聯調、實有人口聯管、安全隱患聯治、重點區域聯防、安全防范聯宣,形成聯合巡防、共創安寧的“一盤棋”局面。
秉持“破小案、零懈怠、順民心”的原則,主動出擊徹底整治了金昌路手機市場長期以來售、販賣假手機、手機“黑”號等治安亂象,現此類案件已實現“零”發案。2019年以來,全所共破獲刑事案件75起,移送起訴70人;查處治安案件378起,破獲涉毒案件26起,查處吸毒人員153人。轄區呈現治安警情逐年下降,破案率逐步上升的良好趨勢,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惠民利民,創建群眾“最滿意”辦事窗口
在戶籍窗口打造“兩個一”—— 一個“民”字掛心頭,一個“公”字貫始終的工作模式,落實“三勤”——眼勤、嘴勤、腿勤工作法。率先設立“軍人、退役軍人、老弱病殘”優先窗口,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新措施和“全城通辦‘就近辦、戶籍e辦‘在線辦、智慧門牌‘碼上辦、容缺辦理‘簡化辦”四項為民服務措施。居民身份證相片采取“多拍自選”模式,在大廳內公開張貼崗位職責、服務項目、工作流程、收費標準等內容,為辦事群眾提供等候區、排隊抽號機、直飲飲水機、宣傳手冊、便民工具箱等便民服務設施,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2020年以來共受理身份證業務3981人次、出生登記448人、死亡注銷242人,戶籍遷入2181人、遷出2081人,節假日共辦理預約戶籍身份證業務86人、解答群眾業務咨詢100余次,沒有不滿意投訴。
借助甘肅公安微警務平臺,開展“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業務辦理,學歷落戶、出生登記、居民身份證丟失補領、無犯罪記錄證明等32項戶政業務已全部實現在線辦理。自2020年至今,已通過網上服務共遠程辦結戶籍身份證業務139件。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2021年4月7日上午,一位姓蒙的中年男子來到廣武門派出所戶籍室,說自己82歲的老父親至今沒有戶口,希望民警能夠幫忙解決。經過一番詢問,原來老人原系蘭州軍區退休老干部,2010年由部隊移交安置在蘭州市,因落戶需要入伍前原籍派出所出具的入伍銷戶證明,但老人只知道自己是1958年從西安當兵入伍的,至于當時是在哪個派出所注銷的戶口由于時間太久遠根本想不起來,所以落戶的事就耽擱了下來,而這一耽擱就是11年。看著眉頭緊皺的老人兒子,廣武門派出所戶籍窗口民警立即仔細查看了老人目前能夠提供的僅有的幾份材料,終于在一張已經發黃的兵役登記表上查到了老人入伍前登記的戶口所在地為西安市南大街。可當把電話打到西安南大街派出所時,南大街派出所說他們根本沒有這個地址,也查不到關于這位老人的任何信息。民警沒有放棄,又從材料中找到老人當時的家庭住址為陜西省涇陽市的一個山村,幾經輾轉,終于聯系到當地的派出所。也許是時間太久遠的緣故,當地派出所的回復仍然是查不到任何信息。經請示分局戶政中隊,民警又與南大街派出所戶籍民警打電話、發微信、發調查函積極協調溝通,最終通過郵寄的形式落實了老人落戶所需的全部手續。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民警又主動“上門服務”,為老人在家中采集了身份證照片。4月15日下午,在戶籍窗口民警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將新辦理的戶口本和身份證親手交到了老人顫抖的手中,解開了纏繞在這位82歲老人心頭長達11年的心結。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廣武門派出所所長宋治國說:在新起點上,將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扣“楓橋經驗”的核心實質,做實做細“反詐聯盟”“平安義警”“金鑰匙調解室”“彭裔涵警務室”等特色亮點品牌,努力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全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廣武門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