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平

凌晨4點,大多數人還在夢鄉,中俄界江黑龍江已經醒來。65歲的崔廣平打開“黑愛漁90070”漁船上的鎖鏈,輕輕一推,小船便如同魚兒一般歡快地游向浩瀚的黑龍江。“小心打魚,別越界啊。”“知道咯。”隨著江水一圈圈的漣漪蕩漾開的,是崔廣平爽朗的笑聲。
退休前,崔廣平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公安局副局長。現在,他是黑龍江黑河邊境管理支隊大黑河島邊境派出所長發船管站的船管員兼護邊員。他和愛人朱麗軍住在距離黑河市區5公里的長發村船管站里。這個臨江20多平方米的平房,見證著這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的堅守與初心。
走出來的巡邏路
“崔叔,在屋嗎?今天咱們巡邏到黑龍江公路大橋。”34歲的邢凱人還沒到,聲音先傳了進來。
“好嘞,我前天去走過一趟,沒發現異常。”崔廣平趕緊出來應答。
邢凱是大黑河島邊境派出所負責邊境管理的民警,用崔廣平的話說:“邢凱可是我的直接領導,他讓干啥我就干啥。”
對于這個比自己女兒還小6歲的民警,崔廣平一直非常尊重:“邢警官是有執法權的民警,我這個船管員是在他領導下工作,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這一點不能含糊。”
“崔叔是老公安了,經驗豐富,我是在工作中向他學習。”邢凱說。船管員、護邊員這個工作,技術含量不高,考驗的就是責任心,還有就是要細心。
說到船管站,這是具有黑龍江邊境特色的產物。為了做好邊境管理工作,邊境管理部門對界江作業的漁船實行集中管理、專人看管。有了船管站,就有了船管員。船管員每天早上負責出船登記,晚上歸攏漁船上鎖,嚴密看管。
崔廣平不只是船管員,還是護邊員。當前,中俄界江黑龍江進入明水期,為防止有人涉水過江,崔廣平主動加強巡邏,用腳步丈量國境線。
2020年2月的一個深夜,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室外零下30多攝氏度。崔廣平巡邏到南大通島時,發現了一串可疑腳印。此處屬于無人區,平時很少有人從這里經過,何況還是寒冬臘月的大雪天。
這時他發現前方出現一個人影,急忙追上前去:“你好,這里是南大通島邊境管控區域,你來這里做什么?”
對方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說道:“我要去俄羅斯打工。”
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崔廣平察覺此人精神異常,不能過度刺激。
他一邊穩住這個人,一邊悄悄地撥通了邢凱的電話。10分鐘后,邢凱和戰友將可疑人員帶回所內進行核查,成功阻止了一起企圖偷越國邊境事件的發生。
“年初至今,崔叔勸返可疑人員15人、車輛5臺,有效發揮了邊境前沿觀察員、信息員、預警員的職能作用。”邢凱說道。這幾年,崔廣平每天步行巡江7公里,穿壞了15雙鞋,硬是用雙腳走出了一條巡邏路。
“預言”的破滅
個頭不高,黝黑精瘦,精神矍鑠,聲音洪亮,這是漁民李華勝對崔廣平的第一印象。
“這小老頭在這里干不長,頂多能干一個冬天。”這是李華勝見到崔廣平后對他的第一判斷,“干這行起早貪黑,這里四處漏風,冬天零下40℃,他那小身板扛不住。”
當他得知崔廣平當過10多年的公安局副局長之后,又補充了一句:“他一個月都干不下來。”
6月1日,當大家再次說起4年前李華勝“預言”的那一幕時,他連呼:“看走眼了,沒想到崔哥這么能吃苦。”
漁民王志偉清楚地記得,2018年深秋的一天,上午10點多,崔廣平打來電話:“風雨太大,船進水了,被吹散了,趕緊來。”
王志偉趕緊來到船管站,只見14條船橫七豎八地被大風吹散。每條船都積了半船的水,崔廣平拿著木桶正在船上往外淘水。雨傘早就被風吹翻扔在一旁,羽絨服和棉褲全濕了,他仍然在那兒使勁淘水。
不一會,14名漁民全來了。大家齊心協力,把船里的水淘干凈,又將船重新固定,14條漁船無一沉沒。
“崔哥比我們所有漁民的歲數都大,是我們的老大哥。但無論我們出船還是返航,他總是幫忙推推船,抬漁網,啥事兒都給我們想到了。”61歲的漁民李傳勝說。
到了漁期,界江打魚都要前一天排好號,有些漁民來早了,就需要等著出船。這時候,崔廣平會熱情地邀請漁民到屋里喝口水。年輕漁民王偉軍說:“崔叔家整的老板正(干凈)了,我們都一身泥的,不好意思進去,他都往里拽。”
就沖這盡心盡力地幫忙看船,14名漁民都覺得欠老崔的。漁民韓建國說:“就崔哥看船那認真勁兒,4年沒出一點問題,一般人都做不到啊。”
就這樣,崔廣平憑著當警察時的群眾工作方法,與漁民打成一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確保了界江的安全。
一生只干“正警事兒”
說起崔廣平,妻子朱麗軍有一肚子的委屈。
“我們倆的退休金加起來有一萬多,本來能很好地安度晚年,沒想到來到這黑龍江邊守邊防來了。一個月幾百塊錢,不知道情況的親戚朋友還以為我們家出了什么大事兒。”朱麗軍說,自從嫁給他,就沒見過他給家里出啥力。
1981年10月,朱麗軍生下女兒。可是崔廣平壓根沒記住妻子生產這事,直到晚上回家,被母親一頓臭罵,他這才知道自己當爹了。
當時的生活條件艱苦,一家人住著30多平方米的土房,劈柈子、燒爐子、送孩子,在地下四米深的菜窖儲冬菜,都是朱麗軍自己一個人干。
“老崔一工作起來就拼了命地干。沒辦法,誰讓他是一名警察呢!”朱麗軍對愛人的工作很理解,也很支持。
2003年正月初八,呼瑪縣韓家園子發生一起兇殺案,現場破壞嚴重,所有痕跡都被煙熏的痕跡所掩蓋。時任呼瑪縣公安局局長的王亞坤帶領整個局黨委班子在現場工作三天三夜,王局長因為要回縣城處理工作,決定留下一名局領導率領專案組繼續工作。
當時崔廣平患有嚴重的胃病,剛出院不久,但自告奮勇地留下。那段時間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直到3月初抓到犯罪嫌疑人才回去。
從警37年,從基層民警到刑偵科副科長、科長,主管刑偵的副局長,崔廣平一直戰斗在第一線,立過三等功,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獲得其他表彰30余次。
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崔廣平和老伴來到女兒所在的黑河市生活。他想著小時候沒照顧好孩子,退休了,幫孩子照顧下外孫。2017年,外孫上中學了,也不需要他照顧了。
突然沒事干了,這讓一直閑不下來的崔廣平難以適應。他看到大黑河島邊境派出所招護邊員和船管員,于是,第一時間去報了名,最終被錄用。
1985年入黨的崔廣平,如今已經是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公安局入黨的時候,介紹人對我說,要對黨忠誠,服從領導,好好工作。我現在可以說,我沒有辜負當初的誓言,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回憶起入黨時的光景,崔廣平記憶猶新:“我這輩子干的都是人民警察該干的事兒,都是正經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