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萌


關鍵詞:中醫藥典籍;瘟疫類典籍;地方文獻;宣傳推廣
摘 要:我國人民對于中醫藥文獻的積累、整理、總結和提煉,不斷推動著中醫藥的發展。鎮江市圖書館中醫藥典籍藏量豐富,文章調查了其館藏中醫藥典籍的整理、利用情況,對與瘟疫和鎮江相關的中醫藥典籍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整理,針對地方中醫藥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提升中醫藥典籍利用率、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等可行性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138-03
中醫藥是我國古代醫學的瑰寶,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鎮江市圖書館的中醫藥典籍藏量豐富,充分挖掘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能夠為中醫藥歷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1 鎮江市圖書館的中醫藥典籍整理情況
鎮江市圖書館整理收集了大量民國時期“江蘇省立鎮江圖書館”“紹宗國學藏書樓”“傳經樓”“游經樓”等藏書機構的藏書,其中中醫藥典籍的數量相當可觀。相關統計結果顯示,鎮江市圖書館館藏的中醫藥典籍有780余部、2,500余冊,其中,《薛氏醫案》一百七卷、《針灸大成》十卷等入選了《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館員通過細致深入的普查和整理,基本完成了鎮江市圖書館中醫藥典籍專項目錄,涵蓋了館藏中醫藥典籍的書名卷數、著者、版本、板式、牌記、序跋、鈐印,考證了這些中醫藥典籍的遞藏、源流等。
2 瘟疫類典籍整理與鎮江歷史上的瘟疫防治
2.1 瘟疫類典籍整理
瘟疫類典籍是中醫藥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控制程度的加深,中醫藥再次走進全人類的視野,中醫藥的研究和開發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鎮江市圖書館整理了館藏的瘟疫類典籍,在為中醫藥專家學者及愛好者提供資源服務的同時,促進了鎮江中醫藥文化的發展。目前,鎮江市圖書館對于瘟疫類典籍的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由于中醫藥專業的復雜性及館內古籍工作人員在中醫藥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難以做到專業、細化的普查及分類,亟須中醫藥專業人才的指導和幫助。
2.2 鎮江歷史上的瘟疫防治
鎮江歷史上有很多人針對各種傳染病甚至大面積感染的疫病進行過研究。東晉時的葛洪在其《肘后備急方》中提出“斷瘟病,令不相染”,即用艾灸的方法防止瘟疫傳染[1],其中關于絞青蒿取汁之說啟迪了屠呦呦,最終發現并提取出了青蒿素。南北朝時的徐氏醫學世家,八世行醫。南宋以后,江南何氏醫學世家自鎮江遷播于各地,其后人曾廣泛研究傷寒等傳染性疾病,留存了多部相關專著。清代鎮江名醫王之政,號九峰,自幼聰明,好讀書,“于岐黃家,獨得精蘊”“生死吉兇,一診立辨”[2],被認為是鎮江、常州一帶著名的“孟河醫派”之始祖,門下弟子極多,其中,虞克昌、李文榮、蔣寶素、李欣園等都為清代名醫,他們整理了王之政的診病情況并匯集成冊,即《王九峰醫案》,內容涉及大量對時邪、瘧疾、霍亂等傳染性疾病的研究。
3 鎮江地方中醫藥典籍整理與地方杏林傳奇
3.1 鎮江地方中醫藥典籍整理
與鎮江相關的中醫藥典籍主要指鎮江人撰寫的典籍、在鎮江印制出版的典籍和內容與鎮江相關的典籍,如:《鎮江王氏醫案》一卷、《王氏醫案譯注》十卷等鎮江人撰寫的中醫藥典籍,鎮江文成堂雕印的《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鎮江善化堂刊刻的《保產良方》、鎮江大成書局出版的《湯頭歌訣》等在鎮江印制出版的中醫藥典籍。這些中醫藥典籍既豐富了鎮江的地方文化資源,又促進了鎮江中醫藥文化的長足發展。
3.2 鎮江地方杏林傳奇
鎮江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中醫名家,其中,何氏中醫世家可謂是世界醫學史上罕見的六朝懸壺、行醫濟民近千年的醫學世家,其醫術代代相接、世世相傳。何氏一世以上何公務、何朝柱、何光啟祖孫三代都是南宋初期的御醫和太醫院使,他們先后謝官,作為隱醫懸壺濟世,并囑后代“立志要忠”。何氏第一代世醫“三兄弟”都是與岳飛同時期的京官,岳飛被害時,他們伸張正義,后被罷官,隱居鎮江行醫,成為鎮江中醫藥文化史上的傳奇[3]。筆者列舉了部分何氏名醫及其著作,詳見表1。
4 中醫藥典籍的開發利用
4.1 中醫藥典籍的數字化
目前,鎮江市圖書館的中醫藥典籍數字化工作進展順利,為中醫藥典籍的長期保護、有效傳播和深度開發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鎮江市圖書館雖然已著手建設中醫古籍數據庫,但由于中醫古籍數量眾多、專業性強等特點,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中醫古籍檢索困難等不容忽視且亟待解決的問題[4]。因此,鎮江市圖書館積極與成熟的數據庫資源方建立合作關系,爭取早日完成中醫古籍數據庫的建設,向廣大讀者開放。
4.2 中醫經典及鎮江地方中醫藥文獻的出版
地方文獻的整理和出版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高地區知名度方面的價值不可估量[5]。鎮江中醫藥典籍和地方中醫藥文化是鎮江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部門和機構應進一步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價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鎮江地方文化的發展。
4.2.1 《肘后備急方》的影印出版。為了擴大中醫藥典籍的影響力,推動鎮江地方中醫藥文化的發展,鎮江市圖書館影印出版了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其內容囊括了急性傳染病、慢性病、外科、兒科、眼科和六畜病的治療方法。
4.2.2 《鎮江文庫》的編輯出版。為紀念鎮江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30周年,鎮江市圖書館開展了鎮江歷史文獻叢刊《鎮江文庫》的編纂工作?!舵偨膸臁贩譃榉街揪帯⑹妨暇?、學術編和文學編四個部分,其學術編預計收錄中醫藥典籍40余部,包括《肘后備急方》八卷、《劉涓子鬼遺方》五卷、《藥議》一卷、《食鑒本草》二卷、《何氏濟生論》八卷等。
4.2.3 《鎮江市圖書館藏珍貴古籍圖錄》的編輯出版。2019年,鎮江市圖書館開始整理館藏珍貴古籍文獻,共選出250余部珍本古籍,逐一核查其著者、版式、牌記、序跋、鈐印等信息。2021年2月,《鎮江市圖書館藏珍貴古籍圖錄》由廣陵書社正式出版,其中收錄了七部珍貴中醫藥典籍,詳見表2。
5 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推廣
5.1 建設中醫藥展館
中醫藥典籍是鎮江市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應建設專門的中醫藥展館進行展示宣傳。鎮江市圖書館在建設中醫藥展館時,應將展館劃分為現代圖書閱覽區、典籍專柜展區、鎮江地方中醫藥史展區、電子閱覽區和文創產品區等多個功能區,提高空間利用率,增強宣傳推廣效果。
5.2 積極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推廣工作
鎮江市圖書館不僅應通過電視臺、報社等傳統媒體開展針對中醫藥典籍的宣傳推廣工作,還應積極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發揮互聯網傳播速度快、輻射范圍廣的優勢,全方位地宣傳推廣館藏中醫藥典籍[6]。
5.3 與相關科研機構深度合作
鎮江市圖書館不是專業的中醫藥科研機構,難以充分開發和利用館藏中醫藥典籍資源。因此,鎮江市圖書館可與鎮江中醫院、鎮江地區的高校等專業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其自身可作為中醫藥學習教育基地,為醫學生提供資源服務,充分發揮館藏中醫藥典籍的價值,使鎮江的中醫藥知識薪火相傳。另外,鎮江市圖書館還可與鎮江方志館、鎮江市檔案館合作,整理地方中醫藥專題資料,加大對鎮江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力度,促進鎮江地方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及地方中醫藥文化品牌的建設。
5.4 舉辦鎮江中醫藥文化學術會議
鎮江市有關部門為了推動地方文化研究、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曾多次舉辦大型學術會議,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鎮江市圖書館可效仿該做法,舉辦鎮江中醫藥文化學術會議,以深挖鎮江中醫藥文化底蘊,打造鎮江地方中醫藥文化品牌,推動鎮江文化事業的高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 葛洪撰,陶弘景補.肘后備急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05.
[2] 何紹章,馮壽鏡修,呂耀斗等纂.光緒丹徒縣志[M].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20:831.
[3] 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文體中心,上海市青浦區圖書館,上海市青浦區中醫醫院.何承志口述何氏世醫1000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2):7-10.
[4] 黃寅焱.淺析中醫古籍圖書特點及檢閱困難的原因[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3):282.
[5] 孟豫筑,張云端.地方文獻整理出版的著作權問題[J].中國出版,2020(16):60-62.
[6] 張偉云,陳全成,鐘俊,等.“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播傳承的建議與策略[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0(7):1-3.
(編校:馮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