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平



關鍵詞:TISC;WIPO;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創新
摘 要:文章介紹了TISC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國外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對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帶來的啟示,指出了我國TISC的建設現狀并提出了一些建議,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100-03
1 TISC概況
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于2009年啟動的合作項目,旨在向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者提供依托本地的優質技術信息和相關服務,幫助他們開發創新潛能,創造、保護及管理知識產權。十余年來,TISC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到2019年年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已在全球80個國家或地區的接近900家機構建立了TISC,建成了一個惠及發展中國家的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并能提供高質量知識產權服務的網絡。我國加入TISC項目的時間較晚,在《慶祝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項目實施十周年報告》中,還沒有出現中國TISC機構的名字。從2019年開始,我國陸續有機構或組織加入TISC項目。
2 TISC的基本情況以及取得的成就
創新可以來自任何國家,也可以采取任何形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創新者都能在本地獲得他們需要的知識產權服務。TISC項目啟動的目的正是幫助創新者或企業家提高知識產權意識,有效利用海量的專利文獻以及科技出版物中大量的技術信息,促進其創新并運用、保護好其創新成果。
2.1 全球性TISC網絡基本形成
TISC項目自2009年啟動以來,已經建成了一個有效的、可持續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全球網絡。TISC 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已在全球80個國家或地區的接近900家機構建立了TISC,詳見圖1及圖2[1],并且已經建成多個TISC區域網絡。TISC區域網絡有助于區域內的創新者分享經驗,從而促進本區域的創新和發展。
2.2 WIPO對TISC在提升知識產權意識和服務能力方面的貢獻
為了促進創新者、研究人員及企業家更有效地利用全球知識產權系統,WIPO聯合TISC組織了一系列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和服務能力的活動。例如,WIPO聯合TISC在哥倫比亞舉辦了345次關于知識產權和科技信息方面的培訓,共有9,600多人參加了培訓;印度知識產權組織在印度各地的學校和企業舉辦了150多次關于提高知識產權意識的活動。為了提升TISC工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WIPO通過各種方式提供多種培訓。培訓既包括現場講習班和研討會,也包括與WIPO學院合作開展的遠程培訓以及基于“問專家”平臺開展的專題研討會及會議等。2009年以來,13,000多名TISC工作人員參加了現場培訓并從中受益。僅在2019年,就有2,000多人參加了TISC培訓研討會,2,539人參加了WIPO學院課程。
2.3 WIPO為TISC在資源和工具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為了幫助TISC方便獲取和有效利用有價值的科學技術信息,WIPO開發了很多資源和工具。
2.3.1 “專業化專利信息獲取項目”(ASPI)和“發展與創新研究成果獲取項目”(ARDI)。為幫助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個人或機構免費或低成本獲取科技期刊及專利數據庫,WIPO啟動了“專業化專利信息獲取”(ASPI)和“發展與創新研究成果獲取”(ARDI)計劃。目前,ARDI收錄了17個出版商提供的近20,000種期刊、書籍和參考書目,其注冊用戶涉及全球117個國家的300多家機構。隨著越來越多符合使用條件國家知識產權能力的提升,ASPI的利用率也在穩步上升[2]。
2.3.2 制作出版物和培訓材料。為了提升TISC的服務能力,WIPO設計了許多出版物和培訓材料。這些刊物是很多學科領域的主要參考資料,包括專利文獻、數據庫、專利檢索、專利分析以及TISC管理。這些出版物和培訓材料內容豐富,如多種語言形式的小冊子、指南以及WIPO的專利報告。
2.3.3 探索技術趨勢的系列成果。WIPO開展的一系列專利分析活動為專利信息用戶了解不同技術的發展趨勢提供了幫助,有利于提高用戶的專利分析技能。2018年,WIPO發布了題為《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趨勢——人工智能》的報告,作為該報告的伴隨成果,一個全新的“專利領域人工智能索引”也被推出,用戶可以通過關鍵短語或分類符號一鍵獲取AI相關技術、功能以及AI應用領域的相關資料[3]。
2.3.4 學習和利用專利信息電子教程。為了幫助創新者利用專利文件中豐富的信息,WIPO推出了免費的、交互式的電子教程。該教程包括專利基礎知識、專利檢索和專利分析等,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在移動端學習;該教程有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版本,并在2019年推出了中文版本。
2.3.5 e-TISC知識共享平臺。e-TISC是一個社交網絡,全球的TISC通過它開展協作、交換信息并獲取新的學習機會。截至2019年年底,e-TISC擁有來自133個國家的2,637名成員。
2.3.6 專利注冊門戶。該門戶是一個全球門戶網站,提供在線專利登記冊和公報的鏈接,同時支持在線檢索與法律相關的信息。該門戶網站推出的第一年,就有42,000頁法律文件的查看量和90,000次的下載量。
2.3.7 專業化專利信息報告索引平臺(WIPO INSPIRE)。該平臺將商業專利數據庫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旨在為創新者、服務提供商、專利局和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選擇數據庫提供幫助。
2.4 TISC在全球各地提供高質量的技術和創新服務
年度報告顯示,TISC在2019年收到了約124萬件請求,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33%,各地的專利申請數量普遍提升。在哥倫比亞(Colombia),TISC于2019年提交了140項專利申請、60項工業外觀設計申請和1,162項商標申請。在巴基斯坦(Pakistan),312項國家專利中有145項是通過TISC機構提交的。
TISC提供的技術和創新支持服務創造了真正的價值,促進了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商業化。在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41項肉類加工領域的專利和31項香草加工領域的專利已進入了公共領域,可在該國免費使用。
3 國外TISC的發展對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啟示
3.1 有助于引入WIPO的優質科技信息資源
WIPO與世界領先的數據庫提供商和出版商簽署合作協議,為項目內合作機構提供免費的或低成本的科技信息服務。TISC成員可以便捷地利用WIPO的出版物、培訓材料、WIPO學院、電子教程等資源。
3.2 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
WIPO通過提供現場或遠程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檢索技巧以及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同時,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e-TISC平臺或“問專家”系統分享或學習知識產權服務技巧。
3.3 促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明確提出了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戰略部署。《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增加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點,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因此,深入研究并積極引進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使其成為我國知識產權基礎支撐和條件保障類的創新服務平臺,有利于推進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絡的完善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實施。
4 我國TISC的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考
2019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WIPO簽署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未來雙方務實合作的方向。
4.1 我國TISC項目發展現狀
2019年,TISC項目正式落地中國,近兩年發展迅速。2019年4月24日,首批TISC(共計7家)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2019年9月2日,在第十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為第二批10家單位進行授牌;2020年9月25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和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交流研討活動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第三批34家單位獲授牌;目前,第四批約50余家單位獲批為籌建機構,詳見表1。
4.2 TISC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
近兩年,TISC在我國發展迅速。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司統計顯示:我國TISC(含籌建機構)已達到102家,實現31個省級行政區域全覆蓋。
4.2.1 加強TISC區域網絡建設。自2019年以來,我國已經有31個省級行政區域的相關機構加入了TISC項目,但各省的TISC機構數量相對較少,絕大部分省份只有一個或兩個申辦機構。因此,各省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區域內的TISC網絡建設,從而調動全省創新者或創新企業的積極性,提高其創新能力。
4.2.2 加強不同TISC機構間的聯動建設。已申辦的TISC機構因其性質不同,能夠提供的服務類型及面向的創新主體也不相同。各TISC機構應該根據自身服務特點形成聯動建設模式[4],促進機構之間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從而提高我國知識產權信息利用能力和服務能力。
4.2.3 構建TISC工作交流平臺。在WIPO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推廣下,TISC在國內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快。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應進一步構建TISC工作交流平臺,定期組織工作交流會,分享各機構的工作經驗和案例,從而提高國家知識產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
4.2.4 創建基于TISC的信息服務共同體。各TISC機構應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高校類機構應發揮信息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積極服務高校科技創新、學科建設、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科研院所類TISC機構應將知識產權信息利用貫穿于科技項目立項、研發、產出成果的全過程,促進知識產權的形成,助力研發成果轉化;公共圖書館類TISC機構應發揮場地資源齊備、受眾廣泛等優勢,著重開展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和知識產權信息素養培訓,提升全民的知識產權意識;科技園區類TISC機構應注重園區的技術轉化、企業創新、產業發展,積極為園區內企業和服務機構搭建對接交流平臺;行業協會類TISC機構應加強橫向合作,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各類TISC機構只有做好定位和分工,創建一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共同體,才能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撐。
5 結語
隨著WIPO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大力倡導,TISC項目在我國已取得長足發展。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WIPO提供的人員培訓、信息資源、科技成果等有利條件,發揮自身優勢,對內加強平臺聯動建設,對外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技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ers (TISCs) Report 2019[EB/OL].[2020-10-26].https://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pub_1059.pdf.
[2] 李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專利文獻信息發展現狀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7(5):20-22.
[3]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ers (TISCs) Report 2018-Celebrating 10 years of TISCs[EB/OL]. [2020-10-26].https://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tisc_report_18.pdf.
[4] 劉西懷,趙苗苗,穆向明,等.河南省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項目的運行與探索[J].河南科技,2019(36):34-36.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