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國標
摘 要 新時期要實現林業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從森林撫育入手,采取科學的撫育手段,制定完善的森林撫育目標,將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在實現國有林場生產經營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進一步豐富林業資源,切實提升林分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分析了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旨在進一步提升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 國有林場;森林撫育;林業資源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42
我國地域幅員遼闊,有著十分豐富的森林資源,要更好地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就必須要重視對國有林場森林的科學管理和撫育。森林撫育本質上屬于一種經營性措施,主要是指在完成造林后到林木成熟前,通過撫育間伐等措施調整林木與林木之間、林木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目的是有效調節林場的林分密度和林分結構,提升林場中林木的成活率,同時提高林分質量,構建相對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更好地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1]。國有林場森林撫育是林場經營管理的重要一環,相關部門要從林場經營實際出發,綜合考量林場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從思想、制度、方法、資金及技術等方面入手,加快健全和完善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管理工作體系,予以必要的支撐和保障,促進國有林場的健康發展。
1 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科學的森林撫育意識
在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管理的過程中,不少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的思想認知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學的森林撫育管理意識。森林撫育雖然是一種經營性措施,主要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森林資源,但是開發利用的前提是保護,而在實際開展撫育工作的過程中,不少工作人員將森林撫育看作是簡單的木材生產,存在亂砍濫伐的情況,沒有科學地規劃林分,經常是完成主伐之后沒有后續的跟進措施,使得國有林場中存在空地閑置的情況[2]。與此同時,參與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工作的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性和技術性,不少國有林場出于節約人力成本的考量,會聘請當地的農戶進行撫育作業,但他們缺少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專業知識,不能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森林撫育,使得不少林場仍然沿用傳統撫育方法和技術措施,導致當前的森林撫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降低了森林撫育水平。
1.2 缺乏健全的森林撫育間伐管理制度
在開展森林撫育工作時,需要有相應的制度加以規范化的管理和約束,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在森林撫育間伐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相應的制度體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森林撫育間伐審批制度不完善。國有林場中的森林資源屬于國有資源,無論是用作生產經營還是其他的用途,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批[3]。但是由于當前撫育間伐審批流程較為煩瑣,不少工作人員存在先采伐后上報的問題,不利于實現對森林撫育的有效控制。2)森林撫育驗收制度的缺失。要有效提升森林撫育效果,就必須要執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在驗收管理方面缺乏制度標準,不利于有效指導森林撫育工作的開展。3)缺乏必要的森林撫育激勵與考核制度。當前森林撫育水平和效果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工作人員缺乏積極性,難以實現對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通過健全和完善激勵與考核機制,提升森林撫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1.3 缺少必要的撫育資金的投入
森林撫育工作貫穿國有林場培育的全過程,在森林撫育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在傳統的生產考核體系中,森林撫育間伐作為生產經營的一環,很容易忽視撫育間伐中所需要的技術成本和人工成本,導致撫育間伐的面積不斷縮小,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林分結構和林分質量,不利于國有林場整體生產力的提高。
1.4 忽視對成林的撫育及林分結構的調整
在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的過程中,經常存在重視幼林撫育、忽視成林撫育的問題。一般來說,在完成林木栽培之后直到林木郁閉之前,都可以算作是幼林撫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多數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為了保證林場中林木的成活率,會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撫育,如條狀撫育、塊狀撫育及培土等[4]。但一旦當林場中的林木完成郁閉,也就是成年之后,就很少再采取有效的撫育措施,更多的是任由林木自由生長,使得林木的透光性變差,不利于林分質量的提升。
森林撫育的主要目的是調節林分密度和調整林分結構,但就具體的執行情況來看,仍存在重視林分密度調節忽視林分結構調整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大片的混交林,沒有根據樹種與樹種之間的競爭與共生關系來調整林木的數量及結構,不僅導致一部分樹種生長緩慢,還使得林木沒有錯開的生長期,影響了森林資源的豐富和整體生產力的提升。
2 優化策略
2.1 增強森林撫育的意識
要切實提高國有林場的生產經營質量和水平,就必須進一步增強對森林撫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1)要將森林撫育工作作為國有林場生產經營的核心環節,明確森林撫育的目標,要建立以撫育為主、以砍伐為輔的工作體系,科學制定撫育計劃,避免對林木的亂砍濫伐。2)要在森林撫育目標的引導下,對國有林場中樹木的種類、年齡及數量加以統計和分析,分出間伐區、主伐區及種植區,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國有林場的綜合效益[5]。3)國有林場要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組織其進行專門的學習,采取更為科學和多元的方法進行森林撫育,切實提高森林撫育質量和水平。
2.2 完善森林撫育管理的各項制度
國有林場的森林撫育工作需要不斷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因此要加快健全和完善森林撫育管理的各項制度。1)林業管理部門要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從生態平衡和經濟效益2個方面入手,按照林木的生長期科學制定采伐限額,同時簡化審批流程,做到先審批后采伐,提升管理部門對林業資源的管控力度。2)要完善森林撫育管理的驗收機制。制定明確的驗收標準,根據撫育計劃對人工作業情況和補植情況進行評定。同時,國家林業部門要定期對下屬林場進行抽查,強調過程評價與驗收,對采取新技術和新方法進行森林撫育的加以獎勵,督促有關撫育工作的有效開展。3)要建立必要的森林撫育激勵與考核制度[6]。要把森林撫育工作納入到政府績效考核管理工作體系中,將撫育效果與績效掛鉤,實施多種激勵舉措,如提高林場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和福利待遇水平,同時給撫育成效顯著的林場頒發環保衛士獎等。通過有效的激勵和績效考核,切實提升臨床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森林撫育質量和效果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礎。
2.3 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
國有林場的森林撫育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技術作為支撐和保障。因此,國家林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將森林撫育中相關的成本費用納入到財政資金體系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政策,通過定向的財政資金撥付解決撫育管理不到位的問題。與此同時,為有效緩解政府的財政資金壓力,國有林場也要逐步探索市場化運作的經營模式,可以根據市場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進行生產結構的優化調整,在實現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加大森林撫育的資金保障[7]。除此之外,國有林場還要重視對新技術的引入,強化同農業科技部門的合作,定期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和調研,給出技術性方案,更好地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有效提升林分質量。
2.4 做好全過程的森林撫育
在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幼林撫育,又要重視對成林的撫育,一定要做好全過程的森林撫育。在完成林分郁閉后,工作人員還要定期進行成林的透光伐和衛生伐,根據成林的年齡還要進行撫育間伐。一般來說,在一個輪伐期內,要對成林撫育間伐2~3次,主要的目的是合理的控制林分密度,給林木提供更為充足的生長空間,提高林分質量[8]。此外,在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對林分結構的調整。在控制密度的基礎上,要綜合考量和科學評定不同樹種之間的競爭關系及共生關系,明確優勢樹種和次生樹種,對優勢樹種加以保護,調整次生樹種的冠幅和數量,對于存在共生關系的樹種要進行層次化的結構調整,確保在不同的生長期林分結構都能達到最優狀態,從而切實提升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
3 結語
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工作對于林場生產經營和林木健康成長都有著十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要結合國有林場的實際情況,解決好當前森林撫育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國有林場的健康發展,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曉東.中條山林區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經營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20(9):128-129.
[2] 張寧,劉元芳.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問題與對策:以云南昆明西山林場為例[J].綠色科技,2020(5):157-158.
[3] 錢梅清.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索:以馬龍區國營林場為例[J].綠色科技,2019(17):243-244.
[4] 郭紅斌.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8):27.
[5] 劉興明.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經營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3):30-31.
[6] 劉琳琪,廖丹丹.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索[J].現代園藝,2018(4):227.
[7] 朱鮮.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7(20):142.
[8] 郭志民,金紹武,王少明.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15(3):42-4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