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大學委員會
在《文史哲》雜志創刊70周年、山東大學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的特殊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體現了總書記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山東大學的親切關懷。山東大學黨委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努力回答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課題,奮力書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山大篇章,不斷開創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一、堅持在“學懂”上下功夫,認真抓好學習領會。
學校黨委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立足“兩個大局”,從“兩個維護”的高度,及時學、系統學、深入學,第一時間召開《文史哲》編輯部座談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一是掀起學習熱潮,廣泛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把全體師生醫務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上來。二是做好結合文章,將學習宣傳重要回信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迎接建黨100周年結合起來,與慶祝建校120周年結合起來,與深入推進文化引領戰略結合起來,與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結合起來,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三是深化研究闡釋,組織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重要回信精神研討會、文科學者座談會、人文社科期刊工作專題會等,加強對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解讀、研究和闡釋,努力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和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走深走實的進程中彰顯山大擔當、凝聚山大智慧、貢獻山大力量。
二、堅持在“弄通”上下功夫,深刻領會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是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出的歷史囑托和時代使命,是新時代弘揚中華文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動員令”,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導性,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價值關懷和哲學智慧。
一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指示要求。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其中,堅守初心是立刊根本,引領創新是辦刊使命,展示研究成果、支持人才成長、促進學術交流是強刊關鍵。回顧《文史哲》70年辦刊歷史,我們深刻體會到,在新時代背景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必須把國家和民族的重大需求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辦刊導向,始終把學術質量視為生命線,守正創新,光大傳統,引導學術研究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努力推出更多重要精品力作、培育更多優秀學術人才、促進更多中外學術交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希望期許。哲學社會科學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值此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召開五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回信中進一步提出了“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一重大課題,這是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重要論述的新發展,是對哲學社會科學地位作用的再強化、使命任務的再賦能和責任擔當的再壓實,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將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放到“兩個大局”中去思考、放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去謀劃,不斷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努力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三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使命定位。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深層支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兩創”的目標使命,即推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望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我們深刻感受到,必須始終從積淀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代表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的高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獨特戰略資源、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對傳統文化價值進行再挖掘、再凝練、再詮釋、再創造,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堅持在“做實”上下功夫,努力回答時代課題。
山東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領會、精準把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切實增強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道路的骨氣和底氣,充分發揮學科綜合、“文史見長”等優勢,制定實施《山東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重要回信精神奮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全面提升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引領能力、學術原創能力、學術話語體系構建與傳播能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深入研究好中國問題、總結好中國經驗、闡釋好中國道路、講述好中國故事,努力彰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擔當。
一是著力做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山大貢獻。深入貫徹“堅守初心、引領創新”的指示要求,全力落實“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三大任務,集全校之力將《文史哲》雜志辦得更好。謀劃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強刊計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文史哲》雜志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數字化、集約化為導向,大力建設高品質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群,深入探索山大特色的辦刊模式,傾力打造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山大方陣”。聚焦“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戰略任務,切實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勇于突破學科“藩籬”,推動實現哲學社會科學內部以及與自然科學的融合貫通,在跨學科研究中提升原始創新和基礎創新能力,重點布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中國特色經濟學管理學”“國家治理”等學科集群,精心培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以研究中國問題為重點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山大學派”,大力推進國家治理研究院、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等中國特色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積極打造哲學社會科學重鎮和原創思想策源地,努力貢獻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智慧和方案。
二是著力提升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水平。堅持在全國新文科建設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探索完善“新理論、新專業、新模式、新課程”四位一體建設新文科模式,全面推進文科從理念到行動的轉變、從開拓到深化的發展,加強新文科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構建山大特色的文科實驗室體系,實施新文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推出本科通識教育2.0升級版,探索行之有效的山大特色新文科建設路徑。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謀劃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薈萃計劃”,不斷加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建立健全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與評價機制,全面夯實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培根鑄魂作用,以培養中國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創造力的研究生為己任,強化思想價值引領,突出文化育人特色,彰顯“為國育賢”底蘊,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教學和研究全過程,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史”等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現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全方位融合、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悉心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是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厚植齊魯沃土,回應時代需求,大力實施文化引領戰略,加快建設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學,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為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山大貢獻。充分發揮“古文、古史、古哲、古籍”學術優勢,大力推動人文學科匯聚融合創新,重點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學科集群,深入實施全球漢籍合璧工程,深度參與文明探源、考古中國、《永樂大典》綜合整理、《中國通史》編纂等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著力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整理和系統研究闡釋。不斷加大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力度,精心打造“鄉村儒學”和“社區儒學”文化品牌,充分發揮博物館、校史館、文學生活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等文化功能,切實“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集成全國重點馬院、當代社會主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平臺,統籌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資源,著力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重鎮,積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扎實推進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深化與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合作,著力辦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儒學全球論壇等文化盛會,大力弘揚中華文明,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不斷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探索建立具有山大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積極彰顯中華文化魅力,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