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夢



摘 ?要:通過跨年齡層、跨學歷層的3687份調查,可以發現,在中國人的網絡交流中,拼音輸入法占近90%的絕對優勢,尤其是女性、年輕人以及曾就讀城市小學、高學歷的人,更偏愛使用拼音輸入法。大學專業是否具有拼音方案理論知識與拼音使用量并無必然聯系。同時,形成了與社會因素相關的拼音使用情況的差異。通過對省寫規則和聲調標寫的考察,可以發現,女性省寫規則的正確率要高于男性;碩士、博士的正確率要高于其他學歷層次;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人的正確率略高于其他專業;曾就讀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的人的正確率要高于鄉村、縣城小學。拼音使用的規范程度并未絕對按照行政層級——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城、鄉村的梯度排列。
關鍵詞:《漢語拼音方案》;省寫規則;聲調標寫
一、關于《漢語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漢語拼音方案》,新中國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宣告誕生。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實施?!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边M一步確定了《漢語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
《漢語拼音方案》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1979年,聯合國秘書處決定采用漢語拼音作為在各種羅馬字母文字中轉寫中國人名和地名的標準;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將《漢語拼音方案》作為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的國際標準。英文等羅馬字母文字中吸收了用漢語拼音拼寫的中國人名、地名及其他專有名詞。
今天,漢語拼音已成為認讀漢字、學習漢語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廣泛用于中文文獻排序檢索以及工業、科技領域的型號和代號等諸多方面。
二、《漢語拼音方案》應用情況調查說明
《漢語拼音方案》既然已獲得法律認可,具有現實應用價值,那么,在實際應用中,《漢語拼音方案》的公眾普及程度如何?貫徹實施中還存在哪些未落實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人群?如何使后續拼音推廣工作有的放矢,更有成效?為此,本研究根據《漢語拼音方案》日常使用中所存在的問題,設置了相關調研題目,進行了《漢語拼音方案》應用情況調查研究。
2020年11月,我們發放了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687份。本次調查范圍涉及中國所有省份,其中,個別在海外居住的人士也參與了調研。被試人群各個年齡段均有分布,學歷層次則從初中、高中、大學到碩士、博士均有分布,學科專業領域有中國語言文學及其他各個學科。為了更精確地獲得研究結果,本文把學歷、職業、方言背景均納入考察的范圍。因為拼音的基本內容多是在小學階段學習,所以我們也調研了被試者所屬小學的情況。
三、拼音輸入應用范圍調查
我們知道,輸入漢字最常見的方法是拼音輸入法,這也是日常生活中拼音使用覆蓋面最廣、最為典型的地方。因此,我們從手機短息、微信、QQ等網絡交流所采用的方式入手,對其進行調查研究。國民手機網絡慣用的輸入方式,包括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漢字手寫輸入、語音留言等。我們對手機網絡交流的輸入方式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手機網絡交流時,采用拼音輸入法的共有3310人,占比為89.77%;其次是漢字手寫輸入,占比為7.51%;接下來,分別是語音轉文字(占比1%)、五筆輸入法(占比0.87%)、純語音(占比0.24%)等。由此可見,拼音輸入法是國人日常網絡交流的首選,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
(一)曾就讀小學與拼音使用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以后,漢語拼音就正式進入了小學課堂。因此,本文考察了不同類型小學對使用者選擇拼音輸入是否產生影響這一問題。曾就讀小學與漢語輸入方式選擇之間的關系,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現在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曾經就讀于鄉村小學的占比為86.51%,縣城小學的占比為93.04%,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的占比為94.72%。由此可見,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讀過小學的人,絕大部分都傾向使用拼音輸入法。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就讀者日常使用拼音的比率高于鄉村小學8.21%。而曾經就讀于鄉村小學者的漢字手寫輸入比例為11.19%,縣城小學為4.57%,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為2.90%,鄉村小學手寫輸入比例高于縣城小學6.62%、高于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8.29%。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根據個人的熟練程度來選擇輸入方式,拼音輸入法速度較快,通常是拼音打字存在困難的人才采用手寫輸入。這說明在鄉村小學就讀者整體上沒有縣城、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就讀者的拼音使用流暢,與他們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大學專業與拼音使用
大學專業為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上都學習過與漢語拼音相關的專業課程。筆者對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群體與其他專業群體的日常輸入法使用情況進行了比較,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兩者拼音使用的比例分別為97.32%、97.29%,相差0.03%,數值極為近似。由此可見,大學以后是否學習過拼音的理論知識,對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比例沒有多大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拼音的書寫方式是從小習得的,它與小學學習程度的關系更為密切。
(三)年齡階段與拼音使用
我們對年齡階段與漢語輸入方式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各個年齡階段使用拼音輸入的比例都在45%以上,數值在45.45%—98.49%之間。其中,11—40歲的拼音使用比例在90%以上,40歲以上的拼音使用比例不斷降低,41—50歲為77.65%,51—60歲為55.63%,61—70歲為45.45%,71歲以上為46.15%。各年齡階段拼音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在21—30歲,達到了98.49%;最低的是在61—70歲,僅占45.45%,兩者相差53.04%。61—70歲之間,有50.51%的人選擇了手寫輸入,遠高于21—30歲的0.19%。這說明年齡階段對是否使用拼音輸入的影響較大。0—10歲使用拼音的比例之所以低于11—20歲,主要是因為這一階段的部分兒童年齡較小,很多是初步接觸拼音。而40歲以上特別是60歲以上拼音使用率較低,主要是由于一部分人沒有很好地掌握拼音規則。中國年齡較高的群體使用方言交流的比例要高于年齡較低的群體,拼音作為普通話的拼寫工具,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普通話語音,用拼音打字就容易出現打不出字、輸入錯誤的現象。這樣一來,使用者自然會采取回避策略,從而選擇手寫輸入漢字、語音輸入等其他方法。
(四)學歷層次與拼音使用
我們對學歷層次與漢語輸入方式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情況如表5所示:
從學歷層次來看,初中、高中、大專的拼音使用程度要低于本科、碩士、博士。其中,拼音輸入比例最高的為碩士,其使用率為96.36%;最低的是大專,其使用率為73.33%,二者相差23.03%。
(五)性別差異與拼音使用
我們對性別與漢語輸入方式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情況如表6所示:
從性別視角來看,女性拼音的使用程度為91.74%,男性為84.03%。由此可見,男性、女性中的絕大多數都愿意使用拼音輸入法。兩者相比,女性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比例高于男性7.71%,而男性手寫、語音轉文字的比例則高于女性。
(六)方言與拼音使用
漢語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因此,我們對方言進行了大致劃分,并對方言與漢語輸入方式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情況如表7所示:
從表7可以看出,不清楚說哪種方言的人使用拼音的比例最低。北方方言之外的方言區使用拼音的比例要高于北方方言區,這說明南方方言群體對方言分區的掌握較好,也更愿意自主選擇使用拼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從小漢語基礎較好,拼音掌握牢固,已經逐步克服了在方言上先天不占優勢這一問題。
四、拼音使用規范程度調查
我們還對被試進行了拼音使用規范程度的調查,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調查者內省式的自我分析;二是提供具體拼音實例做出回答。由于具體實例的回答客觀性較強,因此,對這一部分采用不同社會視角予以細致分析。
(一)調查者內省分析
被試在使用拼音輸入法時,如果出現拼寫錯誤,就不能獲得所需要的正確漢字。就此而言,內省視角也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我們對調查者內省的正確程度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8所示:
從表8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時候都能正確輸入的人數占比為83.6%;出現部分錯誤的比例為15.08%;部分字音經常出現錯誤的比例為1.33%。
(二)漢語拼音ü上兩點省略規則考察
我們接著對實際使用中容易出現偏誤的拼寫規則進行了調查,這里主要是選取了省寫規則和聲調標寫。省寫規則是拼寫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以漢語拼音ü的拼寫為實例進行考察。《漢語拼音方案》規定,韻母ü與聲母j/q/x相拼時,ü上兩點要省略;y后ü的兩點也要省略,變為u。在題目設計時,我們也選取了帶u的音節,以考察被試是否真正掌握了ü省寫規則。
1.ü省寫規則整體情況
我們首先對ü省寫規則的整體運用情況進行了考察,具體如表9所示:
第一個字“努”為n與u相拼,是正確的,有92.27%的人回答正確。第二個字“女”為n與ü相拼,是正確的,有68.78%的人回答正確。第三個字“魚”,按照《漢語拼音方案》,應寫作“yú”,有17.03%的人回答錯誤。第四個字“娶”,注音為“qǔ”,是正確的,有88.5%的人回答正確。第五個字“序”,注音不正確,應寫作“xù”,11.5%的人誤認為正確。
可以看出,在本次調查中,錯誤的占比依次為7.73%、31.22%、17.03%、11.5%、11.5%。這五個拼寫代表了以下情況:前兩個的聲母n既可以與u相拼,也可以與ü直接相拼;后三個則涉及到省寫問題,其錯誤的比例均在10%—20%之間,正確率均在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出現錯誤比例最高的并不是在省寫的時候,而是n與ǚ的拼寫,這時正常拼寫即可,ü的兩點不能省略。
2.性別差異與拼音ü省寫規則
我們對性別差異與拼音ü省寫規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0所示:
從性別差異視角來看,每道題目的正確率,女性分別高于男性6.35%、6.27%、4.72%、5.43%、5.57%。這說明女性格外重視省寫規則的細節,并能夠更好地落實。
3.年齡階段與拼音ü省寫規則
我們對年齡階段與拼音ü省寫規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1所示:
從年齡階段來看,第一列“nǔ努”的注音,11—50歲年齡段的正確率都在90%以上,其中,正確率最高的是21—30歲年齡段,達到了95.09%;正確率最低的是71歲以上年齡段,只有69.23%。第二列“nǚ女”的注音,21—30歲年齡段的正確率最高,為72.92%;其次依次是11—20歲、51—60歲、31—40歲。第三列“魚”的注音,給出的是一個錯誤答案,因此,比例最低的回答正確率最高。其中,1—10歲年齡段比例最低,其次是41—50歲、31—40歲、21—30歲年齡段,而71歲以上年齡段的比例最高,即錯誤率最高。第四列“qǔ 娶”,21—50歲及71歲以上年齡段,回答正確率均超過90%,其中,41—50歲年齡段比例最高。第五列“序”給出了一個錯誤注音,比例最低的是0—10歲年齡段,31—40歲、41—50歲、21—30歲三個年齡段的比例也在10%以下,正確率相對較高。就整體而言,各個年齡階段的正確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其中,11—50歲的年齡段表現較為穩定。
4.學歷層次與拼音ü省寫規則
我們對學歷層次與拼音ü省寫規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2所示:
從整體上看,碩士層次的回答正確率最高。第一個考察的是正常拼寫,不存在省略的情況,碩士的回答正確率最高,其次是博士。第二個應保持原貌,不需要省寫,博士的回答正確率最高,碩士次之。第三個考察的是隔音字母y后ü的省寫,碩士、博士的回答比例基本一致,分別為12.29%、12.57%,都是正確率最高的,碩士略占優勢。第四個屬于舌面前音后省寫情況,碩士的回答正確率最高,其次是博士。第五個需要省寫,沒有去掉ü上兩點,碩士的比例最低,即回答正確率最高。由此可見,在各個學歷層次中,碩士的回答正確率要優于其他學歷。
我們又按照每一個考察點的正確率進行了排序,其中,最優的為1,最后的為6,具體情況如表13所示:
從表13可以看出,碩士學歷最優,其次為博士,本科、高中或中專并列第三,再次為初中及以下階段,最差為大專學歷。
5.大學專業與拼音ü省寫規則
我們對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群體與其他專業群體的拼音ü省寫規則運用情況進行了比較,具體數據如表14所示:
從表14可以看出,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比其他專業的回答正確率高,高出的百分比依次為2.83%、2.68%、2.71%、5.87%、4.01%。
6.不同類型小學背景與拼音ü省寫規則
我們對不同類型小學背景與拼音ü省寫規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5所示:
從表15可以看出,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背景的回答正確率各項均為最高,這說明曾就讀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的人占有一定優勢?;A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時期是學習拼音、使用拼音的最主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效對以后的拼音應用具有重大影響。本研究是按照小學所屬區域進行劃分的,第一、二、三、四項回答正確率最高的均是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回答正確率最低的均是鄉村小學;不過,第五項曾就讀鄉村小學的人的回答正確率僅次于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而都市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級市小學正確率最低??偟膩砜矗妥x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的人較好地掌握了拼音ü的省寫規則,但正確率并未絕對按照行政層級——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城、鄉村的梯度排列。
(二)漢語拼音聲調標寫考察
漢語拼音聲調標寫的題目設置包括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所有調型,主要是對聲調的標寫位置、輕聲等方面進行考察。
1.聲調標寫總體情況
我們首先對聲調標寫的總體運用情況進行了考察,具體如表16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垂柳”的聲調標記位置,與“i/u并列標在后”的要求不符,有29.29%的人在使用中忽略了這一問題。其他的聲調標記都是正確的,每一項都有超過85%的人回答正確。這說明絕大多數人能夠正確標寫漢語拼音聲調符號。
2.性別差異與聲調標寫
我們對性別差異與聲調標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7所示:
從性別角度來看,女性的聲調標寫正確率要高出男性。每道題目的正確率,女性分別高于男性5.97%、13.71%、8.26%、9.81%。正確率最低的是男性對標調位置問題的判斷,有超過60%的人回答正確,這說明被試對漢語拼音聲調的標寫普遍掌握較好。
3.年齡階段與聲調標寫
我們對年齡階段與聲調標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8所示:
從各個年齡階段的聲調標寫情況來看,第一組“新年”,71歲以上階段的回答正確率達到了100%,11—60歲階段的回答正確率均在90%以上,其中,21—30歲階段的回答正確率較高,達到了94.81%。第二組“垂柳”,給出了錯誤的聲調示例,選擇比例最低的是31—40歲年齡階段,其正確率最高;61—70歲階段的錯誤率最高,為63.64%。兩者的差別為44.78%。第三組“桌子”,正確率最高的是21—30歲年齡階段,為90.47%;11—2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階段均在80%以上;最低的是0—10歲年齡階段,為60.71%。最高與最低的差別為29.76%。第四組“蘿卜”,正確率最高的是21—30歲年齡階段,為88.02%;其次是31—40歲、41—50歲、11—20歲階段,均在86%以上,相差幅度小于1%;最低的是61—70歲年齡階段,為73.74%。整體而言,21—30歲年齡階段的回答正確率較高。同時,對錯誤示例的敏感度差別明顯,不同組別的差異達到了44.78%。
4.學歷層次與聲調標寫
我們對學歷層次與聲調標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9所示:
從各個學歷層次的聲調標寫情況來看,第一列“新年”,回答正確率最高的是博士,為96.41%;正確率最低的是高中或中專,為88.58%。兩者相差幅度是7.83%。第二列“垂柳”,正確率最高的是博士,認為所給答案對的只有14.97%;正確率最低的是大專學歷,認為對的有41.03%。正確率的差別幅度是26.06%。第三列“桌子”,回答正確率最高的是博士,為96.41%;其次是碩士、本科、大專、高中或中專;最低的是初中及以下,為74.41%。兩者相差幅度是22%。第四列“蘿卜”,回答正確率最高的是碩士,為90.74%;最低的是初中及以下,為79.12%。兩者相差幅度是11.62%。整體而言,博士、碩士的回答正確率要高于其他學歷層次。
5.大學專業與聲調標寫
我們對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群體與其他專業群體的聲調標寫運用情況進行了比較,具體數據如表20所示:
從表20可以看出,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比其他專業的回答正確率高,高出的百分比依次為3.38%、4.86%、6.49%、5.53%。
6.不同類型小學背景與聲調標寫
我們對不同類型小學背景與聲調標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21所示:
從表21可以看出,第一列“新年”,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背景的回答正確率最高,為94.72;其次是縣城小學、地級市小學;最低的是鄉村小學,為91.98%。最高與最低的差幅是2.74%。第二列“垂柳”,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背景的錯誤率最低,為25.86%;其次是地級市小學、縣城小學;錯誤率最高的是鄉村小學,為30.05%。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4.19%。第三列“桌子”,正確率最高的是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為89.45%;其次是地級市小學、縣城小學;正確率最低的是鄉村小學,為84.72%。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4.73%。第四列“蘿卜”,正確率最高的是地級市小學;其次是省會級中心城市小學、縣城小學;正確率最低的是鄉村小學。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2.48%。由此可見,就讀于不同類型的小學,是存在一定差異的,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要相對較好一些,鄉村小學則水平略低一些,差幅均在5%以內。
7.所屬方言與聲調標寫
我們對不同方言與聲調標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22所示:
從方言視角來看,第一個“新年”,北方方言的人的正確率最高,其次為不說方言、說其他方言、不清楚自己屬于哪種方言區的人。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6.94%。第二個“垂柳”,給出的是錯誤示例,錯誤率最低的是不說方言的人,其次是其他方言、北方方言、不清楚屬于哪種方言的人。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6.84%。第三個“桌子”,正確率最高的是其他方言區的人,為86.99%;其次是北方方言、不說方言的人;最低的是不清楚自己屬于哪種方言的人,為80.90%。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6.09%。第四個“蘿卜”,正確率最高的是其他方言的人,為87.11%;其次是北方方言、不說方言的人;最低的是不清楚屬于哪種方言的人,為81.91%。最高與最低的差幅為5.2%。可見,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在這里并沒有明顯差異。值得注意的是,不清楚屬于哪種方言的人在每項中的正確率均是最低,他們的語言知識相對匱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拼音的使用正確程度是與語言素養有關的。
五、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跨年齡層、跨學歷層的3687份調查,可以發現,在中國人的網絡交流中,拼音輸入法占近90%的絕對優勢,尤其是女性、年輕人以及曾就讀城市小學、高學歷的人,更偏愛使用拼音輸入法。大學專業是否具有拼音方案理論知識與拼音使用量并無必然聯系。
同時,在當代中國,確實形成了與社會因素相關的拼音使用情況的差異。就內省視角而言,多數拼音使用者認為自己能夠正確使用拼音。就省寫規則而言,ü的拼寫正確率在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當n后面出現u和ü的選項時,n與ü相拼的正確率僅為68.78%。從性別角度來看,女性省寫規則的正確率要高于男性4.72%—6.35%。從學歷層次來看,碩士、博士的正確率要高于其他學歷層次。有機會接觸拼音理論知識的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正確率略高,高出的區間為2.68%—5.87%。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背景的正確率同比鄉村、縣城小學各項均為最高,差別幅度為2.46%—11.41%。這說明曾就讀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的人具有一定優勢,但拼音使用的規范程度并未絕對按照行政層級——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城、鄉村的梯度排列。
就聲調標寫規則而言,除了“垂柳”之外,其余各項都有超過85%的人選擇正確。從性別角度來看,女性聲調標寫的正確率要高于男性5.97%—13.71%。從學歷層次來看,博士、碩士聲調標寫的正確率要高于其他學歷層次。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正確率全部高于其他專業,高出的區間為3.38%—6.49%。就讀于不同類型的小學,在聲調標寫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省會及中心城市小學要相對較好一些,鄉村小學則水平略低一些,不同小學類型的差別幅度為2.48%—4.73%。北方方言、其他方言、不說方言、不清楚自己屬于哪種方言區的人,聲調標寫的差別幅度為5.2%—6.94%。不清楚屬于哪種方言的人在每項中的正確率均是最低,他們的語言知識相對匱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拼音的使用正確程度是與語言素養有關的。
參考文獻:
[1]漢語拼音方案[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M].北京:中國民族法制出版社,2000.
[3]嚴美華.漢語拼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J].語言文字應用,2004,(1).
[4]柯彼德.漢語拼音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運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3,(3).
[5]陸儉明.漢語拼音的過去與未來——兼論讓漢語拼音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作用[J].語言規劃學研究, 2018,(1).
[6]周明甫.《漢語拼音方案》是創制少數民族新文字的共同基礎[J].語言文字應用,2004,(1).
[7]肖航.用《漢語拼音方案》推進盲文規范化與信息化[J].語言文字應用,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