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珠玉
摘 要:研學旅行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辟一條嶄新的途徑。針對縣域性農村學校開展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所面臨的素質教育意識淡薄、經濟條件限制以及學生研學旅行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片面性錯誤認識等實際問題,提出基于地域教育資源,開展農村學校研學旅行之德育探究策略。
關鍵詞:農村學校;研學旅行;地域資源;德育
一、研學旅行的意義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中普遍出現知行分離的傾向,主要表現在對書本知識的過度關注及對體驗性活動的相對漠視。體驗性教育薄弱甚至缺失,已經逐漸成為影響我國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因素。因此,要實現育人途徑的突破,需要全面加強其實踐性教育的作用,其中研究性旅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研學旅行有效規避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把學習視野拓寬到了自然界和社會。從德育的本質上說,它是現代化體驗德育、環保德育和榜樣德育的有機整合,是我們培育和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相協調結合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立德樹人教育的一種可行方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被廣大的教育者稱贊為“行走的課堂”。
二、基于地域資源農村學校研學旅行的思考
(一)基于農村學校教育現狀的反思
1.素質教育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總體上是好的,但農村小學的教育把對學生考試分數放在第一位,對小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農村學校德育工作不足、教育方式單一。此外,農村留守兒童比例較大,由于代溝問題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普遍缺乏應有的道德教育,如此種種,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相當嚴重,素質教育意識淡薄。
2.經濟條件的限制
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在自己孩子身上進行教育投入,但是,經濟條件依然成為當前農村學校開展研學旅行的主要障礙。因大部分的家長是普通工人或者是從事穩定性較弱的小本經營,部分鄉鎮家庭主要勞動力則是奔波在城市中,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他們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至于用于孩子認為“好玩的”學習和旅行活動,自然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基于地域文化的優勢
鄉村學生顯然天生不具備和城市相當的研學環境,因而為了保證連續游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地的優厚資源就是當前我國農村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最好的載體。
永春地處閩南金三角,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景色秀麗,南宋蔡襄有詩贊嘆永春“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永春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研學旅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資源保障。
三、依托永春縣地域資源開展“研學旅行”策略
不少城市學校把一個學期的某一周或者寒暑假特定時間開展集中性研學旅行活動,這種組織形式對農村學校來說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實施困難。因地制宜發展本土優勢條件,挖掘本土特色資源,是當前廣大農村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有效策略。
結合永春地域特色、立足當地傳統文化,能夠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的理論實踐化和社會生態化,進而促使課程體制改革的深化。這既是一種具有“高品質”和附加值的教育,又是培養廣大學生激發熱愛祖國、建設自己的家鄉情感的出發點與歸宿點。
(一)完善研學旅行目標,立足當地資源,確立研學旅行主題
在研學旅行正式實施前,農村學校應根據研學旅行目標,因地制宜,就近整合資源,確立研學旅行的教育主題,以滿足農村學校對人才培養的具體需求。
1.愛國主義教育
運用“紅色活動基地”,培育“紅色傳人”。我們充分利用永春本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此地的紅色文化景點串聯起來,開展“永春紅”體驗式活動,推行紅色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
橫口鄉福鼎村是朱德元帥及其指揮下的紅四軍兵團開展革命活動的所在地。1929年8月23日,朱德率領3000多名紅四軍進駐福鼎村,開展了一場為期一周的革命活動。現如今,這里的“紅色遺跡”已經全部得到重新修繕和升級保護,成為泉州市五大“紅色景區”之一。在這座閃爍紅色燦爛光輝的小山村,革命歷史遺跡無處不在,有“紅軍烈士墓”“紅軍井”“紅軍醫療站”“紅軍標語墻”及“千年紅豆杉”等重要歷史遺跡。
在這里,孩子們通過豐富的歷史照片、翔實的歷史資料、寶貴的遺物來緬懷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對中國革命事業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作為永春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福鎮的“林俊德將軍紀念館”主要展示的是這位英雄從永春山區走出來,終生堅守在戈壁灘上的艱辛歷程。通過觀、聽、觸、感等多種渠道,讓廣大學生切實地體會到林俊德將軍那種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和民族愛國情懷,并使之產生內心的共鳴。學生能夠在體驗中有所感悟,在實踐中有所認同,從而充分激發他們珍惜美好時光、努力刻苦學習、立志為黨和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內驅動力。
紅色革命之旅是一次豐富而生動的中國革命文化教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教育,不僅能讓孩子們充分感恩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事跡,更讓他們真正懂得一名少先隊員身上所必須肩負的歷史使命。
2.生態文化教育
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活書本,行走在這充滿靈性的美麗大自然,孩子們可以直觀地嗅到這片土地泥土芳香和花草芬芳,感受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感知自然世界的廣博。
永春自然資源豐富,有閩南獨具特色的長廊房蓋梁橋東關橋;被理學大儒朱熹贊為“月蓬第一峰”的岱山巖;被譽為“避暑圣地”的雪山巖等。除名勝古跡外,生態環境景觀同樣是永春最具中國特色的旅游發展項目。以牛姆林為代表的生態文化景區,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是國家4A級風景區和閩南第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其境內奇花異樹,群鳥歡唱,曲徑通幽,流水潺潺,是人們流連忘返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