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受到眾多教育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大學英語教學中藝體類學生及教師也開始關注文化失語現象。加強對文化是與現象的深入分析,可以使中西方文化達到平衡狀態,也能使藝體類學生建立文化自信,促進其愛國意識及愛國精神的增加。該文首先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藝體類學生的文化失語現象,其次講述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建設的思路,最后闡述了解決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策略,希望可以有效促進英語教學發展,也能為素質教育發展并定基礎。
關鍵詞:大學? ?英語教學? ?藝體類學生? ?文化失語
中圖分類號:H319.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a)-0152-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aphasia in English teaching is widely concerned by many education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rt and spor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also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aphasia. To strengthe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phenomenon can mak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reach a balance, and also can make art and sports students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their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and patriotism.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aphasia of art and sports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 ideas of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inally, it expounds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aphasi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opi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rts and sports students; Cultural aphasia
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不僅限制素質教育發展,也使藝體類學生無法增加文化自信。因此,英語教學中應增加文化內容,不僅要引導學生加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也要使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這樣不僅能解決文化失語現象,也能增加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語言學習必須加強文化認知,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提升聽、說、讀、寫、譯能力。語言、文化本身屬于一體,加強二者融合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但傳統英語教學中明顯存在文化失語現象,不僅不利于學生成長,也不能滿足藝體類學生發展需要。
1? 大學英語教學中藝體類學生的文化失語現狀
藝體類學生具有較強的個性,而且課堂紀律約束難度較大,這也導致藝體類學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是與現象較為嚴重。必須積極加強英語課堂約束,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才能改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積極全面成長,并有效增加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促進中西文化教學平衡。首先,藝體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忽略文化教學現象,雖然一些英語教師會引導學生學習西方文化,希望可以以此增加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卻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和融入,這也是導致出現文化失語現象的主要原因。同時,英語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較少,這也不利于英語教師展開文化教學。其次,英語教學比例中也缺少文化內容,必須不斷引導藝體類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才能使學生有效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并在了解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魅力,有效提升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時,藝體類學生必須加強對中國文化的認知,這樣才能在系統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及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會促進學生積極全面成長[1]。
2? 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建設的思路
2.1 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中增加中西方文化內容
藝體類學生向往自由,不容易受規矩約束和束縛。因此,在對藝體類學生展開英語教學時,必須根據其專業特點構建符合其發展規律的教材內容,這樣才能使藝體類學生加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增加一些音樂、美術、舞蹈等相關內容,也要再增加這些內容的同時,增加中國文化教學比例,這樣才能解決文化失語現象,加強對學生文化自信及民族自信的培養。教材創新不僅能有效解決文化失語現象,還能通過加入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增加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藝體類英語教師應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這樣才能找到合適切入點,充分詮釋教材中的英語文化內容。例如:學習美國文化時,可以適當講解自由女神像;學習英國文化史,可以講解英國女王和白金漢宮,這些內容不僅是英美文化象征,也能有效提升教學趣味性,并且,教學過程中也要增加一些中國文化元素。再例如:龍、故宮等內容,這些內容背后不僅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也象征不同的民族精神,可以有效加強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也能有效解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2]。
2.2 促進英語教學現代化加強實踐教學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因此,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信息教學平臺建設,不僅要促進教學手段現代化,也要利用互聯網加強與學生評論溝通互動,以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有效性提升。首先,可以在教學平臺中增加一些西方傳統節日及中方傳統節日介紹,這不僅能使學生加強對其背后文化的了解,也能使學生了解中西方風俗習慣,從而使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內容增加;其次,可以在新媒體平臺加強中西方文化宣傳。例如: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公眾號、快手公眾號等平臺建立相關賬號,相關賬號不僅要宣傳一些中西方文化內容,也要推送一些拓展性詞匯知識,從而使學生的文化視野和知識視野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教師需要不斷構建實踐活動,例如:可以通過展開文化沙龍講座,使學生加強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并在了解認知中提升民族自豪感,這也能有效解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3]。
3? 解決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策略
3.1 加強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師屬于基礎教育工作人員,會與學生進行密切接觸,因此教師言行直接影響學生。必須加強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才能使教師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文化失語現象,并不斷拓展自身文化視野,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加強對中西文化理解和認知。同時,教師也要通過強大的互聯網數據資源,不斷更新自身教學意識和教學理念,也增加課堂教學權威性,這也適當解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失語現象。其次,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差異時,適當增加一些表達中國文化及西方文化的詞匯,這也能使學生加強英語表達能力。同時,學校也要對教師展開不定期培訓,不僅要邀請相關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也要選拔一些優秀年輕教師到優秀院校進行溝通交流和學習,以此加強對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培養,從而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英語教師不僅是語言傳播者,也是文化傳播者,必須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知才能不斷提升,才能有效培養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4]。
3.2 積極促進英語教材內容創新
英語教材內容關乎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這也是藝體類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必須不斷促進英語教材內容創新,這樣才能為教學展開奠定基礎。首先,教師要根據藝體類學生個性特點,整合教學資源,也要在教材內容中適當增加一些文化內容。例如:可以在教材中融入人文建筑、風土人情、政治、藝術等內容,也可以引導學生加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性的了解和認知,并選擇一些與實踐相關的內容融入教材,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也能促進教學生活化。其次,教師要加強中西方文化比例調整,必須要注重文化內容融入的適量,傳統文化過多和西方文化過多都容易造成文化失衡,因此必須使二者保持平衡,才能使英語教學展開更順暢。藝體類學生發展方向比較廣闊,因此教師也要增加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避免因文化隔閡而產生語言交流不順暢現象。同時,可以在英語教材編寫中增加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以此引導學生加強對不同語境的了解和認知[4]。
3.3 促進教學模式及評價模式多元化
傳統評價模式明顯不利于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也不利于文化詩與現象的解決。因此,首先,教師要改善目前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模式,這種評價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臨陣磨槍的僥幸心理,不利于教學工作展開。應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增加學生課堂學習表現、線上學習互動情況、文化交流情況等,通過綜合全面考核,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文化內容的認知,也能增加評價的有效性,使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展開相應英語教學工作。其次,教學模式的多元化,也有利于增加學生文化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次輪流做課前3 min報告,課前3 min報告要以英文內容講述,但要講述中西方歷史中的今天,這樣不僅能有效增加學生英語表達能力,也能使學生加強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展開探究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分層式教學等,以此加強對學生文化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也使英語教學趣味性增加,從而有效滿足藝體類學生發展需要[5]。
3.4 引導學生加強文化實踐
雖然課堂教學具有系統性、科學性特點,但僅依靠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也不能滿足藝體類學生的發展需要。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例如:可以展開社團活動及相關講座,探討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也在探討中展開積極辯論,以此增加學生對語言背后文化的了解,從而有效解決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失語現象。同時,學校也要積極展開文化講座,不僅要引導學生加強對傳統優秀文化的了解,也要在文化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思想政治內容,從而促進課程思政發展。促進課程思政發展,可以有效引導藝體類學生加強思想認知,也能使藝體類學生把握社會發展方向和國家發展需要,從而為藝體類學生就業奠定基礎[6]。
4? 結語
根據實踐教學可以發現,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比例明顯偏小,這不僅不利于英語學科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學校和教師以及學生都要加強對文化的重視。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文化內容,也要幫助學生在文化學習過程中,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對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加強文化學習,能使學生擔負文化傳播重任,也有利于我國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雖然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仍需要進一步革新和發展,但隨著學校、教師及學生的不斷重視,英語教學正在趨于完善化,這也使藝體類學生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好,有利于藝體類學生綜合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鄧耘.中國母語文化“失語”與英語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母語文化[J].中國教育學刊,2016(S1):10-12.
[2] 王文霞.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藝體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2018(11):175-176.
[3] 趙海燕.從文化變遷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中國文化失語”[J].中國高教研究,2016(11):99-102.
[4] 田微.探析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及應對措施[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8(5):125-128.
[5] 力珈,陳婧.高校EFL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及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20(4):69-70.
[6] 鮑榮.大學英語教學中藝體類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研究[J].科教導刊,202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