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伍 解永霞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8182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依靠傳統家庭結構對老年人進行照顧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其對服務需求快速增長的現狀。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我國正在推行一種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醫養結合模式。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醫養結合模式下的服務需求,依據我國對三大經濟帶地區的劃分,研究不同地區老年人需求問卷的調查結果,分析在不同經濟區域下,適老化產品的個性與共性特點,為同類型產品設計提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老齡化? 服務需求? 醫養結合? 適老化產品
中圖分類號:TU241.9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5(a)-0095-05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Aging Products under the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
SHI Yuanwu? XIE Yongxia
(School of Industrial Desig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6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aging degree,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of the elderly is also growing. Relying o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tructure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apid growth of their demand for servi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ur country is carrying out a mode of combining medical service with providing for the aged.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servic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are, 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of the three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of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alyzes the personality and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ing products in different economic regions, and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same type of products.
Key Words: Aging; Service demand;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Products suitable for aging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1],而現有的家庭結構使得家庭養老功能也在逐漸弱化,通過依靠家庭實現對老年人進行照顧的方式,已經無法完全滿足老年人數量和需求快速增長的現狀[2-4]。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更好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3]35 號)[5]和《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3]40 號) [6],要求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推進醫療康復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本文對我國醫養結合模式中3種主要醫養結合類型分別進行介紹,并基于我國對經濟帶區域的劃分原則,分析不同經濟帶地區的老年人服務需求產品問卷調查結果,考慮在不同經濟區域情況下,老年人對產品服務需求的異同,對不同區域適老化產品的需求進行整理和歸類,研究該模式下適老化產品的個性與共性特點,以此對產品設計提供建議,同時為同類型產品設計研究提供參考。
1? 我國醫養結合模式的類型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快,各地在對養老機構進行提升改造的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出了適合當地實際需求的醫療與養老結合的獨特模式。其中以養老機構內開設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內增設養老機構,以及養老機構與醫療結構合作等3種是現階段我國醫養結合模式的主要類型,它們各自的代表性醫院和特點分別如下。
1.1 養老機構內開設醫療機構
養老機構內開設醫療機構是通過在養老院內建立醫務室,療養室等為老年人提供康復保健服務,以及為長期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顧服務。代表性機構如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青島市福山老年公寓內設二級康復專科醫院[7],其中青島市福山老年公寓的醫師資源配備齊全,而且專門收住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養老機構。但是由于其收費標準也相對較高,只有部分經濟條件好的老人才能承擔得起,因此機構建成兩年來,入住率仍不足30%。
1.2 醫療機構增設養老結構
醫療機構增設養老結構的代表性機構如安徽合肥濱湖醫院[8],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投資建設的青杠老年護養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其中合肥濱湖醫院憑借現有的醫療平臺開設無陪護老年科,將老年無陪護病房發展成集健康教育、醫療、護理、康復、養老和臨終關懷為一體的病房模式,老年人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療期進入住院狀態,在病情穩定期和康復期可轉為休養狀態。對入住的老年人實行護理包干制和整體護理制,將老年人劃分為自理型、半自理型、全護理型和臨終關懷型4種類型,根據不同護理需求確定不同服務內容,住院費和護理費納入醫療保險。
1.3 養老機構與醫療結構合作
養老機構與醫療結構合作的代表性機構有中南大學湘雅三院與湖南康乃馨養老機構合作、長沙市天心區人民醫院與社區服務中心共建的馨園老年人關愛中心、以及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聯合河南省36家養老機構聯合成立的河南省老年醫養協作聯盟[9]。老年醫養協作聯盟的成立解決了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互不銜接的局面,為老年人的康復需求與養老照料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在定點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為協作聯盟的老年人提供定期的體檢診治服務、記錄和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況檔案,按照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針對性的醫療康養服務。對于有需要轉診治療的老年人,可以更加方便地辦理轉診,提高工作效率,使得老年人更好地接受治療,當老年人恢復后又可回到養老機構,解決了壓床現象的發生,使得醫療和康養資源高效、合理的利用。
2? 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下老年人需求
2.1 對象與方法
基于我國三大經濟帶劃分的原則[10],考慮區域經濟差異對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造成的影響,得到不同地區適老化產品的需求個性與共性。首先收集相關學者對不同典型區域的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用戶需求的問卷調查結果,再運用KJ法整理和篩分用戶需求,對不同區域老年人的用戶需求進行深度挖掘,最后得到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以此來設計適老化產品,使得產品盡可能滿足不同區域老年人的使用需求,為同類型產品設計提供參考和指導。
2.2 老年人需求分析
2.2.1 西部地區老年人需求調查
依據重慶市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老年人773人的問卷調查結果[11],利用老年人服務需求Kano屬性問卷進行訪問調查,并將醫養結合型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劃分為5種,通過收集問卷和整理結果,得到老年人的22項必備型需求(M),7項期望型需求(O),以及26項魅力型需求(A),具體結果見表1。
通過表1可知,老年人的必備型需求基本是關于老年人生存需要的基本功能,如輔助用餐,代聯親友。而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層次從低到高依次分為5層,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到最高層的自我實現,在高層需求出現之前,首先需要滿足底層需要[12]。人最基本的需求則是關于生理生存的本能需要,這與老年人問卷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而期望型需求與魅力型需求多反映老年人更高層次的需求,是情感和歸屬方面的需要。如老年人文娛室需求,出行陪伴需求等。老年人對于必備型需求應在產品設計時應首先進行滿足,該類型的需求對老年人的滿意度產生最重要的影響;而期望型需求反映的是老年人對產品的服務的期待,提供該類需求將對老年人的滿意度產生重要影響;魅力型需求是超出老年人意料之外的需求,該類型需求如果被滿足,將會對老年人的滿意度產生較大影響。
2.2.2 中部地區老年人需求調查
通過對河南省6個省轄市的57家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13],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與需求問卷相結合,得到老年人在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需求種類。
在傳統觀念下,老年人更傾向于居家養老,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更多是健康情況較差,需要更多幫助的老年人;其醫養結合模式下的老年人在醫療服務方面的需求重要程度依次為醫療巡診、臨床治療、醫學護理、醫學康復、保健咨詢、預約就診、中醫養生保健;在健康管理服務需求方面,需求的重要程度依次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健康體檢、糖尿病管理、康復訓練;在生活服務方面的需求依次為助浴、娛樂、助廁、心理關懷、助餐、陪同與代辦。
在進行醫養結合老年人產品設計時,需要考慮老年人在以上3個方面的需求指標,按照重要程度分別進行滿足,以此提升老年人的滿意度。
2.2.3 東部地區老年人需求調查
基于山東省青島市7個市轄區的醫養結合機構的入住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服務需求的問卷調查結果[14]。發現自理能力,年齡和健康狀況對老年人選擇醫養結合機構起到了主要決定作用,在3種醫養結合機構中,選擇的主次順序依次為養老結構中開設醫療機構、醫療機構中開設養老機構、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合作。其中選擇入住養老結構中開設醫療機構的老年人對于健康管理、日常照料和心理咨詢的需求比重較大;而對于選擇醫療機構中開設養老機構的老年人而言,他們的教育程度出現普遍偏低的現象,患慢性病的概率也較高,因此更偏向于醫療診治、心理咨詢和康復護理服務;對于選擇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合作類型的老年人他們的收入水平普遍較高但是自理能力較差,因此他們更傾向于這種能最大滿足個人全面需求的醫養結合結構。
2.3 老年人需求結果
綜合我國三大經濟帶區域的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老年人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需求率較低,這可能與醫養結合模式在我國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有關;并且健康狀況、子女數量、婚姻情況、醫療保險、了解程度和養老方式是影響老年人選擇何種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再對需求進行整理和歸類。
由于三種經濟地區對用戶的需求屬性劃分在調查時運用的方法不一樣,因此在進行歸類時,可以第一種Kano屬性分類為依據,將中部和東部和西部地區的老年人用戶需求首先運用KJ法進行語義篩選,排除一些近義詞,再對于與西部地區老年人需求存在重合的情況,為達到同時滿足不同地區老年人的用戶需求的目的,將此類需求歸類為必備型需求(M),達到產品的共性特點與個性特點并存。綜合得到在3種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分類表,見表2所示。
3? 老年人產品設計建議
3.1 產品設計方向
基于我國不同經濟帶代表性地區的老年人醫養模式問卷調查結果來看,當前以至未來一段時間以內,我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仍會以家庭養老的方式存在[15],其養老機構內開設醫療機構是發展的大方向,這與當前我國醫養結合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有關,而且服務對象界定不夠清晰,導致床位閑置和“壓床”的現象比較突出[16];目前我國對于老年人群體的管理屬于多部門聯合管理,因此導致責任無法落實,管理交叉重疊,政策落實難的困境;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對醫養結合機構的明確定位,在管理制度和保障上缺少法律支撐,因此導致缺少優質的人才服務隊伍,出現在照護領域缺少專業的養護人員。
因此在醫養結合模式下的老年人產品設計的方向,應注重那些有完全自理能力和半自理能力,可以進行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來進行設計。對于無自理能力或需要監護的老年人則不適合于居家養老,因此可以選擇具有醫療和養老機構共同作用的機構進行康養恢復。
3.2 產品設計要求
對于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適老化產品設計,應注重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依據表2中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分類,在設計產品時應首先將必備型需求(M)進行滿足,達到產品基本的共性需求,共性需求是老年人最為依賴和最為需要的基本產品屬性需求;另外在產品設計時應考慮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盡量減少需要專業護理人員的參與,使得老年人能夠進行自主照顧,而不需要請專業照顧人才,但是如果在產品設計中忽,必備型需求,則失去了產品的本質功能;而對于期望型需求(O),由于該類需求是老年人群體對產品功能需求的普遍需要,因此在產品設計時應當基本滿足,符合適老化產品的個性特征;而對于魅力型需求(A),反映的是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當存在該類屬性時會使得適老化產品的滿意得到提升,因此在適老化產品設計時可以按照老年人需要進行個性化滿足,設計具有共性與個性共存的適老化產品。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典型的3種醫養結合模式進行分析,總結各個模式下代表性機構的特點,并且依據我國經濟帶劃分的方法,對我國西部、中部、東部3個經濟帶上具有代表性的醫養結合養機構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將用戶的服務需求按照Kano屬性分為必備型、期望型、魅力型。為滿足不同區域老年人的用戶需求,將3個區域的需求調查結果進行分類整理,得到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適老化產品的共性與個性特點,并對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適老產品設計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需要把握產品設計的方向。當前我國大部分老年人仍會選擇居家養老,因此產品設計應以考慮居家養老人員的需求為主;二是要滿足適老化產品的共性與個性特點。對于調查結果分類的3類需求,其必備型需求需要在適老化產品設計時首先進行考慮,其次是考慮期望型需求,而對于魅力型需求,則可以根據老年人的個性化需要進行設計滿足。
參考文獻
[1] 張曉杰.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西北人口,2016,37(1):105-111.
[2] 廖芮,張開寧,王華平,等.我國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的醫養結合:基本理念、服務模式與實踐難題[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3):270-277.
[3] 劉潵潵.“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模式下的家用醫療產品研發[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7):251-252.
[4] 孟娣娟.城市中老年人居住偏好及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分析[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
[5]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號)[EB/OL].(2013-09-06)[2016-07-1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EB/OL].(2013-09-06)[2016-11-27].
[6] 趙曉芳.健康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蘭州學刊,2014(9):129-136.
[7] 黃佳豪.關于“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幾點思考[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4(1):97-105.
[8] 張旭.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3):102-104.
[9] 孫久文,李恒森.我國區域經濟演進軌跡及其總體趨勢[J].改革,2017(7):18-29.
[10] 劉曉楚,蔚坤妍,顧立,等.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老年人服務需求屬性及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0,34(19):3373-3381.
[11] 胡萬鐘.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談人的價值和自我價值[J].南京社會科學,2000(6):25-29.
[12] 魯頔,陳雪嬌,張魯玉,等.機構養老的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需求分析——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評估[J].衛生經濟研究,2021,38(1):50-53.
[13] 司明舒,井淇,張新益,等.青島市不同醫養結合機構老年人服務需求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20,36(4):524-528.
[14] 吳侃,曹裴婭,錢佳慧,等.成都市中老年人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認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8(3):455-459.
[15] 李秀明,馮澤永,成秋嫻,等.重慶市主城區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0):1199-1203.
[16] 李秀明,馮澤永,成秋嫻,等.重慶市主城區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0):119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