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恒建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5-5640-2206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速,城市交通系統的正常運行受到了較大的壓力,城市交通體系需要適應這個過程。本文從公共路權的角度出發,結合公交先行的城市交通發展思路,分析了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的原理與方法,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涉及到的6項關鍵技術,為城市交通體系的協調規劃提供方向與依據。
關鍵詞? 公共路權? 公共交通網絡? 協調規劃? 城市交通體系
中圖分類號:TU984.19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5(a)-0253-04
Research on coordinated planning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guided by public right of way
Fang Hengjian
(Hunan CRRC Intelligent Transport Technology Co., Ltd., Zhuzhou, Hunan Province, 41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under great pressure, and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needs to adapt to this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right of 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ulti-mode and multi-level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coordination planning, and summarizes six key technologies involved in multi-mode and multi-level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coordination planning, so as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basis for the Coordination Planning of urban transport system.
Key words: Public right of way,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Coordinated planning, Urban transport system
在有限的道路資源下,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引導市民選擇公共交通為主要出行方式,道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將極大緩解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壓力。而在公共交通系統中,存在不同的公交運載工具以及不同的公交運營主體、不同的規劃單位以及不同的設計單位,在各種不同利益訴求的引導下通常會引發不同公交主體之間的不良競爭,造成公共交通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需要從頂層角度,建立一體化的城市公共交通,對多模式公共交通網絡進行協調規劃,從而提升綜合公共交通系統的整體效益。
1? 城市公共交通網絡規劃概述
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的規劃對象是線路、車站和場站[1]。主要從下列4個方面對公共交通網絡進行規劃設計。
(1)確定線網結構和換乘節點;
(2)確定線路站點間距、長度、走向和覆蓋范圍;
(3)非換乘車站選址;
(4)確定場站分布和位置。
城市公共交通網絡規劃一般分4步進行,其流程如圖1所示。
按照上述步驟對城市公共交通網絡進行合理規劃調整,以實現運輸工作量最大化、達到運營效率最大化以及創造積極影響為主要目標,最終構建起安全舒適、高效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城市公共交通網絡規劃過程中,道路和地形條件、城市用地條件、政策因素以及車輛條件這些影響因素應重點考慮。
2? 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基礎理論
對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進行協調規劃時,通常需根據對城市和交通現狀及發展的認識,結合對客流的調查與分析,以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統相關方利益和多模式公交線網間關系分析為基礎,從全局的角度優化確定多模式公交線網的層次、樞紐站點、線路走向、線路服務能力等關鍵要素,從而形成達到某種優化目標的公交網絡。
在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規劃的過程中,主要遵循多模式公交線網分層原理、多模式多層次公交一體化布局原理兩大原理[2]。
2.1 多模式公交線網分層原理。
多模式公交線網分層原理是基于人體循環系統仿生學原理提出的,在該模式中,將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劃分成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干線、公交次干線和公交支線等4個等級[3],具體如表1所示。
不同層次線路之間相互聯系,最終組成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4],其關系是,干線與次干線一般定位為骨干與基礎的關系,干線與支線定位為骨干與集散的關系,次干線與支線定位為基礎與延伸的關系。
2.2 多模式多層次公交一體化布局原理。
由于城市的布局、客流需求的分布特征等因素存在差異,公交網絡具有不同的布局模式與特征,如圖2所示。
3? 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關鍵技術
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涉及到多項關鍵技術,不同階段和模塊的網絡規劃技術方法協調配合[5]。本文參考了大量文獻,總結了如下6種重要的關鍵技術。
3.1 多模式公共交通OD預測技術
多模式公共交通OD預測是多模式公共交通網絡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決定交通網絡體系結構、規模和層次等級的依據,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政策的重要依據。
交通需求預測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四階段預測法”[6],包括交通的生成階段、交通分布階段、交通方式劃分階段和交通流分配階段。
3.2 多模式公共交通場站樞紐體系
對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來講,公共交通場站樞紐作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及配套設施,在公共交通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7]。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其主要有:常規的城市公共汽車系統、常規的城市公共電車系統、城市快速公共汽車系統等;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智軌列車、磁浮系統等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3.3 多模式公共交通線路分級與成網優化技術
城市公共交通線網可以分為骨干線網、主干線網和支撐線網3級,在不同規模的城市中分別對應了不同類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不同城市規模對應的多模式多層次公交線路網絡如表2所示。
遵循提高線網覆蓋率和可達性、縮短居民出行時間、減少乘客換乘次數、提高公交線網整體效率、降低公交運營成本、適應城市的發展的原則對多模式公共交通成網進行優化。
3.4 多模式公共交通路權優化技術
路權的分配應當按照運送人數進行分配的原則,應當優先保證交通安全,尤其是行人、非機動車等交通弱勢者的安全。
3.5 多模式公共交通接駁換乘優化技術
接駁換乘系統將多個單獨的、獨立的公共交通系統連接在一起,整合成更大范圍內的連續公共交通系統,滿足乘客在更大范圍內的交通需要,接駁換乘系統擁有增強公共交通系統服務范圍的功能。
3.6 多模式公共交通線網規劃評價技術
依據科學性與全面性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可測性與可比性相結合、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如圖3所示的評價指標體系。
4? 結語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道路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公共交通需要承擔更多的市民出行需求,而這需要對現有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進行協調優化。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及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的原則、方法,總結了6種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網絡協調規劃的關鍵技術,為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協調規劃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 過秀成. 城市交通規劃2版.[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7.
[2] 于曉樺,晏克非,牟振華,等.基于多級網絡的多模式交通配流研究[J]. 交通信息與安全,2018,36(1):103-110,128.
[3] 鄒繼賢. 常規公共交通多層次網絡結構優化理論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3.
[4] 宋玥. 哈爾濱市常規公交網絡結構優化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8.
[5] 夏春生.新型中運量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分析與實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8,21(5):95-100.
[6] 程爽.城市中小運量軌道交通發展規劃分析——以深圳為例[J].交通世界,2020(17):33-35.
[7] 常藝,尚華艷,趙方霞.城鄉結合部公交運營現狀與規劃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1(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