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陸 李鴻浩 穆永杰 張浩 吳舒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1-5640-7317
摘? 要:校企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二級產業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是實現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協調發展、創新發展職業教育的必備途徑。產業學院探索與實踐中最直接參與者和創新改良的最直接受益者是高職院校師生,因此從高職師生角度出發,進行產業學院建設問題中存在問題的探索和分析,是對高職混合所有制二級產業學院的各項機制與運行模式進行創新的最強勁推力。本文從高職師生視角下探討了產業學院建設存在的問題,包括產教學院的學生差距問題、人才培養問題、企業派駐教師師資問題和校企合作時效問題等,需要對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級產業學院的上述問題進行改良和創新,以推進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螺旋攀升。
關鍵詞:高職師生? 產業學院? 建設? 辦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2.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5(a)-0231-0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Lu? LI Honghao? MU Yongjie? ZHANG Hao? WU Shu
(Heze Vocation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industri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mixed ownership is an indispensable way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innovate and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ost direct participant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the most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s right The most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various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modes of the mixed-ownership secondary industry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e problem of student gaps in the college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stationed by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al colleges of ownership ar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to promote the spiral increase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ial college; Construction; School quality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職業教育也隨之走出了一條特色教育之路,如建設示范院校、一流校和雙高院校等,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出了大量的高素質高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得以大幅提升,辦學模式也隨之不斷改革[1-2]。經過一段時間,在借鑒英國產業大學概念的基礎上,具有中國特色高職院校辦學模式的產業學院也隨之產生和發展[3],特別是近期,為了進一步推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落到實處,山東省頒布了全國第一個關于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政策性文件——《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指導意見(試行)》,標志著山東省將舉全省之力深入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勢必會充分調動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主動融入到混合所有制二級產業學院的建設中來,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同時,在產業學院的建設過程中,有不少報道指出了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但問題多集中在宏觀層面,例如在國家層面;出臺一些宏觀性文件卻缺乏獎勵激勵措施;在行業層面;在產業學院的建設過程中,諸多行業協會等沒有發揮自己所在行業的領頭帶頭作用;在企業層面,運行成本高,合作意愿不強;在學校層面;管理制度不明確,合作方式不正規且缺乏創新機制[4]。誠然,上述均屬于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屬于宏觀問題。而在產業學院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產業學院的主要參與者以及建設直接受益者為產業學院的師生,因此從高職師生角度出發,探究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極大促進產業學院的建設,推進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
1? 高職師生視角下產業學院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1.1 產業學院錄取分數低
網上調查發現,同等專業中的校企合作類錄取分數遠低于普通專業類,而且越高收費的校企合作企業,在校企合作專業中錄取的分數越低。面對這一現象,經調研校企合作專業學生發現,學生在報考志愿前,面對校企合作專業和普通專業,他們認為校企合作專業與普通專業的主要區別除高收費外無太大差別,并且也類似于中考的“副榜生”,通過金錢買分,來獲取與達到高中錄取線的學生同樣的入學資格,而現階段的校企合作錄取分數較低,這恰恰與高中“副榜生”的現象類似,因而高中畢業生報考志愿時認為校企合辦的產業學院同等專業的錄取分數低是不足為奇的。
1.2 產業學院的在校生自愧不如,自認低人一等
調研發現,校企合辦產業學院的專業錄取分數低于普通專業學生的事實,會導致校企合作專業學生自認為基礎差、能力低,學習動力就不如普通班級,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產業學院建設。另外,普通專業學生對產業學院的了解較少,從而和產業學院的學生有同樣的感覺,在產業學院學生面前高人一等,對產業學院的建設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1.3 企業派駐教師學歷低,欠缺行業工作經驗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可以將企業和職業院校聯合起來,發揮其自身最大的產業價值和教育價值,共同培養適合現代企業所需要的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運營產業學院的過程中,為了使產業學院學生的所學與企業的所用更能“無縫銜接”,產業學院的核心專業課一般由企業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講解。但是,據調查發現,為節約人力成本,部分企業的派出教師是通過社會招聘的沒有工作經驗的本科應屆畢業生,而不是由具有資深工作經驗和教育經驗的在職員工任教,此種現象嚴重影響了產業學院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1.4 產業學院的實際人才培養方式與設想差距過大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是基于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活動的基礎上,也能通過企業合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協同育人模式真正實現學業和技能無縫銜接的人才培養目的[5],但在產業學院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其人才培養模式與普通學院并無太大差別,企業在產業學院中卻發揮不出其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職院校在與企業合作建設產業學院初期,未形成甄別機制,而且合作企業中不乏一些以賺取技能培養費為目的的培訓機構,導致其形成不了有效的雙主體協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市場作用下,企業運行存在著不穩定和不可預料性的因素,長期合作下會有部分實力有限企業的師資力量和設備投入達不到合作協議的承諾,從而影響產業學院的建設。
2? 解決問題的途徑
2.1 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環境
現階段,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企業在職業教育領域全面參與的進程,近期,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螺螄粉產業學院的建立引發了全網的熱議與關注[6-7],政府、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應抓住機會,加大產業學院的宣傳力度,以點擴面,不僅借助網絡,更可以利用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途徑進行宣傳,讓學生和家長全面了解產業學院的發展歷程、國家政策和發展規劃,避免高考畢業生陷入是為低分“副榜生”而特設產業學院的誤區,必要時可以聯合職業中專和高中為高考畢業生開設報考指導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讓報考走出誤區,從源頭解決產業學院建設中的生源質量問題。
2.2 產業學院教師開展相關崗前培訓課程
對產業學院的教師針對性開展崗前培訓,一方面,通過開展相關培訓,緊跟產業學院建設的形勢動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相關培訓快速達到產業學院教師崗位職責要求,并對產業學院的學生增加了解,學習很多針對產業學院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并更新部分教師對產業學院學生固有的認知模式,消除偏見。
2.3 制定產業學院的建設辦法和管理制度
職業院校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要制定一套適合自身特色的校企管理制度和合作項目的建設辦法,要加大甄別力度,摒除一些僅以盈利而不以協同培養人才為目的的“虛假”企業,要與企業簽訂行之有效的合作協議,而且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都要遵從合作協議,在產業學院的運營過程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
2.4 遵從社會發展,創新合作模式
根據社會發展和產業學院建設的需要,在產業學院設立基層黨組織,引領產業學院的建設,促進產業學院師生的全面發展;建立董事會決策行政負責人管理制度,科學全面地運營產業學院,建設由企業工程師和專職教師共同組成教學團隊,充分發揮雙主體教學優勢,多層次、多維度加強產業學院的管理。
2.5 創新產業學院的監管模式
職業院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建設的產業學院運作過程中,對產業學院的運營進行監管,一方面可以在產業學院下設監事會,建立監管制度,監督產業學院的運營。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監管,產業學院是學校和企業兩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沒有第三方進行協調、監督和服務,產業學院的順利運營得不到具體保障,此時,政府可以作為第三方介入產業學院,進行一些相關政策的扶持和法律法規的約束。
3? 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與企業發揮各自特色,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級產業學院,通過校企的協同培養,推動了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有效銜接,實現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生產科研等功能的連貫對接,形成了二者人才共用、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作機制,但其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只有通過從最基層的高職師生的角度出發,提升產業學院學生整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加強產業學院教師的崗前培訓力度,甄別合作企業,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實現高職院校校企共建二級產業學院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雷.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的建設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32):240-242.
[2] 安福全.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之路[J].職業,2007(17):23.
[3] 成倩.貴州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17.
[4] 楊應慧,楊怡涵.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8(12):114-118.
[5] 許鋒,伍娟,陳忻.產業學院:協同育人機制下的人才培養[J].廣東化工,2018,45(1):224.
[6] 朱柳融.中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成立[J].中國食品,2020(Z2):186-187.
[7] 雷丹.“互聯網+”背景下柳州螺螄粉產業面臨挑戰與對策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7):2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