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祿
(濰坊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山東濰坊 261005)
專利制度是知識產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申請數量和申請質量能綜合體現一個地區產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現狀。本文以濰坊市機械裝備領域專利申請情況為例開展深入分析,可以準確把握濰坊市機械裝備產業的優勢及短板,了解當前區域內核心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及市場競爭能力,摸清區域內企業的發展方向,助力“招商引資”以合理引進區域產業結構亟需的優質企業,推動“招才引智”以精準吸納核心行業領域的優秀緊缺人才。
因對濰坊市近期專利申請進行分析,故檢索地域限定為濰坊市,時間限為2011―2019共10年的時間,其中選擇專利數據庫為incoPAT專利數據庫,檢索中申請地址檢索字段選擇CITY字段,申請時間字段選擇AD字段,分類號字段選擇IPC字段,申請人類型選則Ap-type字段,通過對各字段進行邏輯關系運算構建檢索式[1]。以國際專利分類號小類為歸類基本單元,并結合濰坊地區產業結構特點,將濰坊市技術產業劃分為機械裝備、光電、化工、生物醫藥等4大產業領域,并選取核心技術產業機械裝備產業領域的專利申請數據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經檢索分析,可以獲知近10年山東地區各地市機械裝備專利申請數量情況,濰坊地區機械裝備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約占全省的10.48%,在山東排第三位,與排名前兩位的青島(專利申請總量占全省25.86%)、濟南(專利申請總量占全省15.92%)差距較大,與排名第四的煙臺基本持平,由此可反映出,濰坊市在山東地區技術創新水平居全省前列,但相較青島、濟南尚有較大差距。
圖1展示出山東省機械裝備領域專利申請量前五地市申請趨勢,通過對圖中散點分布進行線性擬合,可以看出,青島地區專利申請數增長率位于全省第一位,濰坊地區專利申請增長率位于全省第三,與第二位的濟南相近,與第一位的青島的差距較大。

圖1 山東省機械裝備領域專利申請量前五地市申請趨勢
專利申請主體構成分析可以明晰創新主體的類型,并通過對創新主體的性質、研發實力和研發目的分析,定位專利技術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和可能的運營模式。本次研究對不同類型的專利申請人做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山東地區企業類型申請人約占全部申請人的2/3,濰坊地區企業類型申請人約占全部申請人的3/4,高于山東地區整體水平,個人申請占比兩者基本相同;濰坊地區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等申請人類型占比明顯低于山東省整體水平,對本地區技術發展推動力不足,反觀濰坊地區企業專利申請占比較高,反映出當地企業注重技術創新發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強。
由中國專利審查制度可知,發明專利審查較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更為嚴格,需經過實質審查確認有一定創造性高度后方能獲得授權[2],因此,在我國目前的專利制度下,相比較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無疑具備更高的專利質量和權利穩定性,一個地區的發明專利申請情況能最大程度上反映該地區的技術發展水平和創新程度。經檢索分析,近年來濰坊市發明專利申請量穩居全省第三位,但是與排名前兩位的青島、濟南市相比差距逐漸增大。
圖2反映出濰坊地區機械裝備領域發明及新型專利的申請趨勢,可以看出,企事業單位新型專利申請量逐年呈增長態勢,而且增長速度逐漸加快,而發明專利申請量雖然同樣逐年增多,但其增速緩慢,這主要與機械裝備領域的行業特色有關,側面反映出機械裝備作為傳統產業創新面臨瓶頸,高質量發明專利偏少。

圖2 濰坊地區企事業單位機械裝備領域發明及新型專利申請趨勢
通常來說,專利維持時間越長,說明其重要性和經濟效益越大,專利價值度越高[3]。通過對濰坊地區機械裝備產業授權專利維持時間的分析,可以獲知,專利獲得授權后維持5年以上的只占極少數,平均維持年限為不足3年,其中個人申請維持年限在1年以內的占比一半以上,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包括項目申報或者個人發展臨時需求的專利申請多、專利維持耗費資金高等,但從側面反映出,濰坊地區的專利價值度并不是很理想。
通過本次研究分析可知,濰坊市機械裝備產業近十年專利申請量及增長率存在優勢,創新能力及活力較強;在各類申請主體中,企業占主導地位;發明專利數量及增長速度不突出,授權專利維持時間較短,專利質量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濰坊市機械裝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合理引導企業,有效配置資源,加大創新研發投入,提高地區創新能力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引導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化高新產業過渡。
本文通過研究地區核心產業專利申請數量占比、專利申請趨勢、不同申請人占比、發明專利申請情況、專利維持年限等數據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對區域內專利申請的活躍程度、主要申請主體組成、區域內核心產業組成、區域內專利申請質量有較為全面的把控,有效地反映了區域內核心產業及相關申請主體發展階段及創新水平,對通過專利分析角度探究區域內某一技術產業創新發展情況具有普適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