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王英偉
(1.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2.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 長春 130000)
吉林省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業資源豐富,在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影響下,形成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根據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顯示,吉林省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共有24 個。從種類看,涵蓋糧食作物、雜糧雜豆、中藥材、山珍及果蔬類農產品,為吉林省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貿易提供了產品保障。同時,吉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受到政府、企業和農民的高度重視。
從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規模上看,根據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顯示,2008 年吉林省開始注冊地理標志農產品;2013 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吉林省注冊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持續增加;2016 年“絲路電商”誕生后,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大幅度增加;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僅增加1 個??傮w來看,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逐年增長,尤其是“絲路電商”成為經貿合作新亮點之后,數量規模增長尤為明顯。
從產量規模來看,以玉米和水稻為例,兩者產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13 年開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吉林省玉米、水稻產量呈現總體穩步上升局面。2018 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玉米、水稻產量有輕微下滑。2019 年吉林省大力發展“絲路電商”,玉米及水稻產量呈現較大幅度提高。
從種植面積來看,中國人參種植主要集中在東三省,其中吉林省約占東三省人參的80%。吉林省人參種植面積情況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吉林省人參種植面積大幅度增長。

表1 2014—2019 年吉林省人參種植面積 單位:hm2
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出口品種結構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從2006 年開始,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不斷引進農產品精加工和深加工技術。例如人參出口企業開始重視人參多元化發展,向人參干制品及人參提取物等方向發展。同時,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中的五味子、黑木耳、靈芝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不斷提高。
吉林省地處“一帶一路”北線,東北亞區域和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心,其地理標志農產品主要出口到亞洲、歐洲和美洲。其中,亞洲出口額約占吉林省出口總額的50%,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東亞。同時,隨著中俄雙方高層互訪,俄羅斯成為與吉林省進行地理標志農產品貿易的最活躍市場。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網財經報道,2020 年上半年,在吉林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出口中,東歐國家出口增幅較大,其中匈牙利、杰克、波蘭等國出口同比增長10%以上。
“絲路電商”沿線國家和地區眾多,產品需求差異較大。相比其他省份,吉林省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種類偏少,無法充分滿足“絲路電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需求。
根據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顯示,截至2020 年,從東三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來看,黑龍江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為149 個,遼寧省為97 個,分別是吉林省的6.2 倍和4.04 倍;從全國范圍看,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數量明顯小于其他農業大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數量。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眾多,工業化水平差距大,文化差異較大。吉林省位于“一帶一路”北線必經省份,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從吉林省近幾年地理標志農產品出口情況看,大部分農產品經銷企業缺乏有效的市場調查,對“絲路電商”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特色了解較少,不能針對目標市場的文化特色進行產品定位和宣傳,導致產品開發無法真正滿足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
吉林省出口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以土地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初級農產品為主,精加工、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相對較少。貿易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很多地理標志農產品以原始狀態出售,不對產品進行二次加工,例如長白山人參、集安邊條參、靖宇林下參和西洋參、靖宇平貝母等中藥材產品,主要出口原料參及鮮參。二是產品外包裝簡陋,外在形象難以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認可,例如新開河貢米、集安蜂蜜、舒蘭大米、大安黃菇娘和花生、香瓜等產品。
這種以初級產品加工為主的貿易結構直接導致的影響有3 方面。一是農戶及農產品出口企業出口銷量大,但是產品附加價值較小,利潤較低,一旦國外采取反傾銷手段,對本省農產品出口價格影響嚴重,農產品出口銷量嚴重縮減。二是直接出口初級農產品,物流成本較大,出口成本上漲,降低了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三是初級產品出口容易受到貿易壁壘的限制。
品牌價值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種涵蓋范圍較廣,但受觀念、經驗、文化意識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品牌意識淡薄。雖然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好、產量高,但是品牌商標注冊不及時、不注冊品牌、品牌宣傳推廣差等問題嚴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眾多,市場需求大。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在邁向國際化市場的道路上,應充分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了解目標市場的文化、風土人情,生產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需求的農產品,增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
一是商務廳應召集專家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需求,召開企業論壇,將目標市場的文化特點與企業分享,為企業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打好基礎。
二是農戶及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生產滿足目標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尋找市場空白點,根據目標市場的文化特點進行產品生產。優化產品包裝,從包裝顏色搭配、文字翻譯、圖案選取等方面吸引目標市場農產品進口企業的注意。同時,跨境電商平臺及企業應開展精準營銷,做好跨境電商平臺店鋪的開設與營銷推廣工作,提高客戶粘性。
三是鼓勵“校農”合作,共同參與跨境電商。鼓勵電子商務及國際貿易等專業的高校教師、學生與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合作,充分利用高校教師和學生的知識,擴大跨境電商農產品出口在吉林省農產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
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面臨諸多競爭對手。要在國際市場獲得競爭力,必循遵循國際標準,不斷優化出口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是政府牽頭引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借鑒發達國家及國內其他農業大省的農業種植經驗及農產品銷售經驗,例如日本的“精致農業”模式、美國的“農超對接”銷售模式以及山東省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的方法等。同時,應限制農藥、肥料的不合理使用,提高農產品土地生產率和要素利用率,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二是農產品龍頭企業主動調整農產品出口加工結構。農產品加工企業應加大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加工的科研投入,提高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比例。例如玉米、水稻等糧食產品向食用油、玉米肽及品牌大米等方向發展,人參、五味子、平貝母靈芝類產品向中藥材、中成藥、中藥飲品、藥材提取物等方向發展。同時,農產品出口企業應主動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及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配備情況,提升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吉林省應抓住“絲路電商”發展機遇及國家鐵路網規劃優勢,努力提升農產品品牌形象。政府應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注冊品牌,并給予一定的品牌注冊優惠。農產品出口企業應主動注冊品牌并積極進行品牌宣傳,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點,完善網絡營銷平臺,積極參與農產品跨境電商交易。利用展銷會等傳統營銷方式展示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品特色,發揮營銷優勢,積極推動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銷售。
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通公路13 條、鐵路8 條,為“一帶一路”倡議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其中,最現實可行的通道路線是連接東北亞和歐盟的以“長吉圖”開放先導區為主體和中心的高鐵高速公路規劃。吉林省作為該項鐵路公路規劃的必經省份,應主動出面與鐵路、公路建設企業合作,宣傳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立合作關系,降低吉林省農產品出口企業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