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江 農明英 張世鮑 高海濤 趙凱玲 王獻 何金寶



摘 要 為探索甜高粱品種遼甜13號在云南文山地區的適宜種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兩因素三水平完全隨機區組設計,設種植密度3個水平0.9×105株/hm2(A1)、1.2×105株/hm2(A2)、1.5×105株/hm2(A3),施肥量3個水平681.82 kg/hm2(B1)、1 022.73 kg/hm2(B2)、1 363.64 kg/hm2(B3),測定各處理的株高、莖粗、節數、含糖量及全區植株鮮重。試驗結果表明,甜高粱產量(地上部鮮重)隨著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莖稈含糖量隨著種植密度增加而增加,隨著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綜合考慮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響,種植密度1.5×105株/hm2和施肥量1 022.73 kg/hm2是文山地區甜高粱的適宜種植密度和施肥量。
關鍵詞 甜高粱;種植密度;施肥量;農藝性狀;含糖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9.011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屬禾本科高粱屬,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個變種[1]。它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再生性強等特點[2]。甜高粱植株高大,莖葉繁茂,富含糖分,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既可作青飼,又可調制成草粉或其他草產品[3-5]。
甜高粱莖葉可青貯或制成飼料,莖稈可榨汁用于制備糖料、釀酒,或制成酒精燃料,其副產品還可進一步加工為飼料,造紙,生產有機肥等[6-7]。甜高粱用途廣泛,發展甜高粱產業,可以實現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循環發展,符合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思路,對拉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發展甜高粱產業將為西南石漠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新思路,甜高粱可作為鐮刀灣地區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的替代作物之一。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是影響甜高粱產量和含糖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調控作物高產優質的主要農藝措施之一。近年來,甜高粱作為一種新興優質飼草作物、糖料作物和生物質能源作物而備受關注[8],國內外已有諸多專家學者對甜高粱施肥量和種植密度進行了研究[9-10],國內研究目前集中在中國北方,西南地區的相關報道鮮見,而且不同品種、氣候環境、土壤肥力、水肥管理條件下,甜高粱最適密度存在較大差異[11-13],需要深入研究。
為探尋文山州乃至西南石漠化地區的綠色發展之路,文山州農業科學院從遼寧、甘肅、山西、山東等地引進18個甜高粱品種開展引種試驗。根據前期觀察篩選鑒定結果,遼甜13號的田間綜合表現相對較好,適應性較強,是適宜在文山州推廣的品種之一。基于此,本試驗以遼甜13號為研究對象,開展不同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其農藝性狀、產量及含糖量的影響,以確定該品種在文山州的適宜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為推動以文山州為代表的石漠化地區開發新興產業(甜高粱產業)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9年在云南省文山州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前茬為小麥,土壤質地為黏土,耕層土壤(0~20 cm)的pH值6.6,土壤有機質含量28.0 g·kg-1、全氮1.72 g·kg-1、全磷0.83 g·kg-1、全鉀15.71 g·kg-1、堿解氮109.0 mg·kg-1、有效磷21.5 mg·kg-1、速效鉀216.0 mg·kg-1。
1.2? 試驗材料
供試甜高粱品種為遼甜13號,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提供,其具有產量高、莖稈多糖多汁等優點,是生產燃料乙醇較為理想的能源作物和飼用甜高粱品種。供試肥料為復合肥(N 22%,P2O5 10%,K2O 8%,總養分≥40%)。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裂區試驗設計,以種植密度(A)為主處理,設0.9×105株/hm2(A1)、1.2×105株/hm2(A2)、1.5×105株/hm2(A3)3個水平,以復合肥施用量(B)為副處理,設681.82 kg/hm2(B1)、1 022.73 kg/hm2(B2)、1 363.64 kg/hm2(B3)3個水平。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5 m2(6 m×2.5 m),人工開溝點播,行距0.5 m,種植5行,重復3次。2019年5月24日播種,試驗地四周播種3行甜高粱作為保護行,設計肥料的50%作基肥于播種時施用,剩余50%肥料在拔節期追施,其他田間管理措施按常規進行。
1.4? 測定項目
收獲前3 d,測定各處理甜高粱株高、莖粗、節數等農藝性狀,產量及莖稈含糖量。農藝性狀和莖稈含糖量測定選擇每個小區的中間三行具有代表性的5株為測定對象。株高是測量地面到植株穗頂的高度(cm),莖粗用卡尺測量植株中部最粗部位的直徑(cm),節數為植株從地面至旗葉葉痕間的節間數。
莖稈含糖量(%):使用手持式折光儀(量糖儀)測量植株最粗部位節間糖汁錘度。
甜高粱產量:2019年9月24日,將甜高粱基部以上人工收割,稱鮮重后折算公頃產量。
1.5? 數據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用 Excel 2007進行初步匯總,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甜高粱農藝性狀、含糖量及產量影響的方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種植密度對甜高粱的株高、莖粗和產量均有極顯著影響(P<0.01,下同),對甜高粱莖稈汁液的含糖量有顯著影響(P<0.05,下同),對甜高粱主莖節數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下同)。施肥量對甜高粱的株高和含糖量有極顯著影響,對產量有顯著影響,對莖稈節數、莖粗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水平。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對甜高粱的農藝性狀、含糖量和產量的影響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表示影響達極顯著水平(P<0.01),“*”表示影響達顯著水平(P<0.05),下同
2.2?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甜高粱農藝性狀、含糖量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種植密度處理間的甜高粱株高、主莖粗、莖稈汁液含糖量和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下同),主莖節數的差異不顯著(P>0.05,下同)。其中,A2處理的株高最高,為4.41 m,A3處理的株高最低,為4.32 m;A1處理的莖粗最大,為21.06 mm,A3處理的莖粗最小,為20.00 mm,說明莖粗隨著種植密度增加而減小;A3處理的莖稈汁液含糖量最高,為19.74%,A1處理的莖稈汁液含糖量最小,為17.46%;A3處理的產量最高,為112.64×103 kg/hm2,A1處理的產量最低,為104.54×103 kg/hm2,說明甜高粱產量隨著種植密度增加而增加。
不同施肥量處理間的甜高粱株高、莖稈汁液含糖量和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主莖粗、主莖節數的差異不顯著。其中,B3處理的株高最高,為4.42 m,B1處理的株高最小,為4.31 m,說明甜高粱的株高隨著施肥量增加而增加;B2處理的莖稈汁液含糖量最高,為18.30%,B3處理的莖稈汁液含糖量最小,為17.47%;B3處理的產量最高,為110.74×103 kg/hm2,B1處理的產量最低,為107.38×103 kg/hm2,即甜高粱產量隨著施肥量增加而增加。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2.3?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交互作用對甜高粱農藝性狀、含糖量及產量的影響
表3中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交互作用結果表明,A2B3處理的甜高粱株高最高,為4.49 m,A1B1和A3B1處理的株高最低,均為4.28 m;A1B3處理的主莖節數最大,為21.08,A3B1處理的主莖節數最少,為19.96;A3B2處理的莖稈汁液含糖量最大,為18.33%,A1B1處理的莖稈汁液含糖量最小,為17.00%;A3B3處理的甜高粱產量最高,達114.67×103 kg/hm2,A1B1處理的甜高粱產量最低,為103.23×103 kg/hm2。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甜高粱生長發育、產量和莖稈汁液含糖量有較大的影響。甜高粱產量(地上部鮮重)隨著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莖稈汁液含糖量隨著種植密度增加而增加,隨著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綜合考慮種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響,處理A3B2(即種植密度1.5×105株/hm2,施肥量1 022.73 kg/hm2)是文山地區甜高粱的適宜種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香娜.國內外甜高粱品種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
[2]? 李欣欣,黃萍,莊義慶,等.能源作物甜高粱抗逆性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16,32(6):1429-1433.
[3]? 景海春,劉智全,張麗敏,等.飼草甜高粱分子育種與產業化[J].科學通報,2018,63(17):1664-1676.
[4]? 王曉武,單華佳,羅寧.種植密度對甜高粱農藝性狀、產量及含糖量的影響[J].中國糖料,2016,38(3):21-23.
[5]? 周漢章,劉環,劉凱,等.種植密度與行距對秋閑田飼用甜高粱單株生產力和草產量的影響[J].農學學報,2018,8(3):1-10.
[6]? 付曉悅.甜高粱和玉米青貯飼糧育肥肉羊的養分利用與肉質性能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8.
[7]? 張和平.甜高粱堿—酸預處理產醇及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8.
[8]? 張慶芳.甜高粱作為一種生物能源作物的研究進展[J].園藝與種苗,2020,40(5):54-56.
[9]? 張肖凌,唐桃霞,張秀華,等.種植密度對飼用型甜高粱產量及糖分的影響[J].中國糖料,2016,38(5):35-37.
[10] 郭會學,王發園,李帥等.不同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甜高粱生長、生物量和含糖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4):152-154.
[11] 閆慧穎,李春喜,葉培麟,等.種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對青海旱地覆膜種植甜高粱草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草業科學,2017,34(12):2512-2520.
[12] 周漢章,劉環,劉凱,等.種植密度與行距對秋閑田飼用甜高粱單株生產力和草產量的影響[J].農學學報,2018,8(3):1-10.
[13] 孫麗娜,楊興虎,姚拓,等.密度對河西沙漠治理區甜高粱含糖量及產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科技,2018(6):45-47.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