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
最近一直在聽陳文芳老師講《教育的勇氣》一書,再結合自己的學習游泳、教學英語的一些經歷,我覺得學習的過程就是從“覺”到“悟”最后“會”的一個過程。先來看看這個“覺”字,上面是“學習”的“學”字的上部分,下面是“看見”的“見”字。由此我聯想到: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一定要先觀察,在反復看的基礎上,才能做到“覺察”、“覺醒”最終才才能學會。所以,如果讓一個人學習一樣他自己從來沒有看見過、聽見過的東西,我想絕大多數的人是不可能很快上手的很快學會的。雖然在我們新世紀的學習教育當中,都在提倡“創新”,但我理解的“創新”并不是指“無中生有”,應該是指的是“有中生變”。如果變得多一點創新的成分就多一點;變得少一點,創新的成分就少一點。所以,學習一定是在多觀察、見識到更多的情況的基礎上來,喚醒人神經的覺醒。科學研究表明: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在于人具有社會性。社會化就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人在社會化進程中同時發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為方式。人類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這就是由于人腦有大約1千億個神經細胞,組成各種神經網絡,就是自然界最完備的信息加工系統。人腦不僅使人掌握語言,進行學習,積累知識及經驗,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表現出巨大的能動性。所以我覺得人類在學習的過程中首要要經歷的過程就應該是“覺”。
陳老師在文中說:“覺”甚至可以說是人一切身體能力和心理能力發展的起點。比如,嬰兒是在對物體長時間覺察、覺知的過程中,才學會抓握的;孩子是在對雙腳與身體、雙腳與大地的覺察、覺知的過程中,慢慢學會走路的;孩子也是在對聲音長時間覺察、覺知的過程中,才學會說話的。從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要喚醒神經肌肉的覺醒一定是要觀察,并且反復的模仿。從模仿的過程當中進展到“悟”的一個階段。“覺”是人類獨有的能力,通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覺”,環被“化”入了人的生命之中,環境成了建構人的自我的重要元素。從中我受到了這樣的啟示:學習最好是在真實的環境里面去學習,學習游泳最好是多下水;學習語言最好是到真實的語音環境去生活一段時間。
“覺”相當于發現,而“悟”就是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的過程。但是要把學習從“覺”到“悟”,應該是一個質的飛躍,也就是哲學里面說的,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先來看看“悟”這個字,“悟”的左邊是個“忄”,右邊是個“吾”字,“吾”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所以“悟”一定是要靠自己本人用心才能達到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到“悟”這個階段別人,環境是不可能完全幫助到學習者。因為我覺得,如果學習一樣東西還需要外界的幫助,那一定還是處在“覺”得階段。
但是對于英語學習和教學這方面因為我見得太多,經歷得也多,并且做的也很多。所以我現在無論見到一個新單詞、短語、句子都能很快學會。在我教學了很長一段世界過后,我從“learn”這個單詞里面悟出了英語學習為什么一定要多聽、多讀。因為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道理:英語一定要在說英語的真實環境當中多聽、多讀,學習才會更快。但是為什么有些人還是學得快;有些人學得慢?那可能就是因為對于理解真實環境和多聽、多讀有什么聯系,所以總是不能“正心誠意”的去實施,因此效果不好。我就在學習英語和教學英語的過程中就從“learn”、“hear”、“read”、“heart”這幾個詞的詞形構成悟出了英語學習的方法。
首先來看“learn”這個詞,它的中間是“ear”,而“ear”這個詞在英語里面就是“耳朵”的意思。因為英語是表音文字,所以我想,英國人在造“learn”這個詞的時候,他們就表明了英語是表音文字,一定是要“讓耳朵去聽”,然后才會學會。還有“learn”,后面部分是“earn”。“earn”這個詞在英語里面有“得到、獲得”的意思。所以我就從“learn”,這個詞就聯想到“learn English”就可以理解為“let your ears earn”。學習英語一定要多聽,多讀,有更多聲音的輸入才會獲得更多。我從內心里面實實在在的理解并且認可“learn English”的正確方法和原因,還把這個理由也介紹給我的學生,他們也認可并且認真去實踐,取得了很好很好的效果。還有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們的學習首先應該是學習語言開始的。這就是我理解學習和教學英語的一個“悟”的過程。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會”字。“會”上面是個“人”字,下面是個“云”字。我們知道云一般都是飄在天上的,比其他一般的事物都要高一些,并且“云,”形狀是不定的。所以,學習東西到了“會”的階段,一定比“覺”的階段高了很多層次,并且是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不拘泥于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那一部分,還要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獨特的形狀、獨特的方法。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舉一反三”,這才叫真正的會了。我們都是平凡人,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學習一定要經過從“覺”到“悟”最后到“會”這樣三個階段,并且一樣也不能少,并且在“覺”的階段還有腳踏實地,大量輸入,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偷奸耍滑的心思和行動;在“悟”的階段一定要獨立思考,認真思考,自力更生的精神,一定不要有依靠別人的那個想法和行動,不然就又回到了“覺”的階段,最后才會輕松的達到“會”的程度。比如我英語學習和教學,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自己的思想,想法和我這幾十年都在進行英語學習教學一定是分不開的。而游泳,我為什么總是連“覺”這個程度都還怎么吃力不討好因為我見得少,經歷得也太少了,總是建立不起新的神經元鏈接,因此學習進展非常緩慢。所以學習一定不要有“一步登天”的想法,一定要多觀察,多積累多練習。如果這樣都還不夠的情況下,一定不要有所妄想,直接達到“會”的階段。我們也可以看那個“妄想”的“妄”字上面就是一個“死亡”的“亡”字。?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覺”、“悟”、“會”三步,一步一步做到位,循序漸進,爭取讓自己取得更大進步,會更多了更好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在大腦里面建立更多的新的神經元鏈接。腦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新的神經元鏈接的過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反復經歷“覺”、“悟”、“會”三個過程,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為每一個下一次“覺”做準備。往返反復的一個過程,讓自己會的東西越來越多,不斷給自己的大腦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