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嬪 龍游縣百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
深化改革屬于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主要戰略方針,除了能夠推動國有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目標之外,還能夠加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要想實現與時俱進,就應積極改革相關制度與體系,明確現代化發展目標,讓企業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當前,核算屬于國企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但在新形勢下,財務工作應進行升級轉型,將管理會計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構建科學、合理的業財融合制度,以確保企業財務與業務工作作用的良好展現。
對于業財融合而言,指的是企業業務與財務之間的全面結合,同時在確保業務與財務部門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讓財務管理滲透到業務的各個環節之中,進而為業務經營方案提供參考。并且,業財融合屬于企業業務與財務部門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達到數據共享等的主要途徑。

為了能夠讓業財融合作用得到全面發揮,并協助決策層掙脫傳統財務管理觀念的影響,加強內部信息交流的通暢性,鼓勵財務工作人員深入到業務中,全面獲取各類財務數據,夯實決策可靠性與準確性,需要國有企業確保業財融合的有效性。同時,業務和財務工作的良好結合,可以建立起科學的交流機制,使管理層和部門、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摩擦得到減少,進而加強企業執行力。
國有企業財務部門掌控著各項資金在實際運作方面的相關數據信息,形成的數據能夠消除經營活動存在的模糊性,財務數據根源又來自企業業務活動[1]。同時,財務部門只有對業務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才可以將企業價值創造的全貌展現出來,避免浪費,并消除不增值的業務環節。另外,業務部門能夠結合財務部門反饋的相關數據信息,對業務活動存在的偏差進行修正,進而讓經營風險得到化解,確保企業目標順利實現。并且,國有企業進行業財融合時,業務和財務部門能夠建立起相互監督的機制,若企業存在風險隱患,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能夠第一時間進行交流,進而消除、規避風險。
隨著企業財務信息一體化的順利建成,業務與財務數據之間存在的壁壘被打破,數據能夠結合不同管理層需求,實現多維度以及多層次地細分,并且數據顆粒度也會變得更加精細,數據處理與傳遞速度逐漸增快,進而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向著精細化的方向進行發展。另外,涉及可重復性、同質化等特點的會計工作逐漸被信息化工具取代,讓財務工作人員的精力得到釋放,進而可以根據業務活動全面分析數據,然后再融入全價值鏈管理理念,全面探究企業經營活動,讓管理職能得到順利轉型。
業財融合中應建立和諧、積極的基礎環境,業務與財務工作人員對業財融合的認識、業務流程、制度規范、人員崗位調整等,均會對業務融合效果產生影響,分析國有企業現階段業財融合的具體狀況能夠發現,其實施效果差強人意。雖然國企對于業財融合的關注度有一定提高,并對業務與財務工作人員開展了積極的培訓,諸如結合員工觀念、能力等進行培訓,同時還對業務、審批流程予以梳理,但因為每個人屬于不同的個體,進而會在培訓效果方面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需做到全面提高業財融合隊伍素質[2]。另外,國有企業業務和財務部門的交流、互動缺乏深入性,進而使得兩者會在管理理念、目標上存在差異,財務人員未熟練掌握各項業務流程,業務人員則沒有將工作過程中形成的各類數據及時反饋到財務部門,進而使得業財融合障礙增多。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全面普及,讓不同系統的接口實現了有效連接,數據信息銜接也更加順暢。并且,在數據自動集成的作用下,財務工作人員精力得到了釋放,他們能夠在其他工作方投入更多的精力。但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著不足,產生此情況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兩點:其一,系統多,且未實現良好整合。企業中通常包含經營、營銷、辦公、財務、資金監管以及報表等相關系統,這些系統的開發商可能并不相同,系統功能性不強,系統間存在的壁壘也難以打通,進而導致數據信息難以實現良好的銜接,同時財務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時需要在不同系統間來回切換,并將系統不能銜接的數據信息通過手工編制工作表的形式進行獲取,嚴重影響了業財融合的開展效率。其二,盡管許多企業發現了以上問題,并對系統予以了整合,但也只是把系統簡單地歸集到一個使用平臺,沒有解決系統銜接與數據傳遞問題。另外,因為信息化建設需花費較多的資金與精力,某些國有企業在經濟等相關原因的作用下,不愿意主動對內部信息系統開展全面改造與整合,進而妨礙了業財融合的順利實現[3]。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國企要想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方針、政策,應科學優化財務結構,并通過正確的措施開展業財融合工作。但在實踐方面,受工作量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導致開展效果欠佳。同時,業務與財務部門存在工作流程、目標不同的情況,進而引起業財融合缺乏均衡性。當前,國企依然用傳統眼光看待財務人員,未對管理會計進行深入的了解,進而導致業務與財務工作受到了原有領域的影響,缺乏融合積極性。另外,國企中缺乏復合型人才,難以及時、高效地解決業務與財務工作出現的矛盾[4]。
在推行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國有企業需要對基礎環境進行全面的優化,增強對業務與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以確保他們能夠在工程的過程中落實好各項要求與任務[5]。其一,國有企業需要對現階段業務與財務工作人員培訓方面存在的困難進行深入分析,結合企業綜合實力向專業人士進行資源,進而更加科學、高效的優化培訓方案,根據業務與財務工作人員實施相應的培訓活動,篩選業務與財務骨干開展交流。同時,結合業財融合培訓構建考核機制,確保業務與財務人員能夠對業財融合涉及的關鍵內容進行主動了解,以更好的狀態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其二,設置人員崗位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業財融合理念,引導業務與財務骨干參與業財融合,建立專業業財融合隊伍,增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加上對雙方工作內容的認識,統一管理目標與思想。
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國有企業需要深入探究財務共享理念中與業財融合相關的內容,立足于客觀角度評估自身綜合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推動業財一體化建設的順利實現,構建業務與財務部門良好交流的平臺[6]。同時,結合財務共享模式優化財務業務系統,組建多系統集成、多技術并舉的新型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改善業務與財務系統對接的方式,確保業財融合的順利實現。而要想實現以上目標,國有企業在設計數據接口的過程中,需要將業務與財務的交叉流程作為基礎,讓兩個系統可以更好地進行對接,在財務核算系統、管理層中保存業務活動數據,然后憑借財務系統提供給企業決策層,以便于做出更加科學、可靠的決策。另外,在具體經營過程中,國企應關注總部提出的新要求和產生的新變化,針對性地進行整改,進而在總部的正確指導下推動業財融合的順利實現,并讓財務人員可以融入管理決策中,實現集思廣益的目標。
針對人員素質問題,國有企業需要組建業財融合復合型財務隊伍。而要想順利組建這樣的隊伍,需要將培訓、授權、激勵作為基礎。其一,增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對于培訓內容而言,應包含財務與非財務方面的知識,明確員工專業短板,有的放矢的進行培訓,并防止員工在培訓過程中出現聽不懂的情況。同時,結合業務明確培訓人員,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比如業務或管理人員,可培訓其財務知識。對業務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工作的過程中,應引導其對財務工作進行全面的了解,確保他們能夠積極、正確的配合財務人員落實各項工作,進而順利實現業財融合的目標。其二,落實好授權管理,培養專業人才。國有企業中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掌握著關鍵信息資源,若不和基層員工之間進行共享,那么就會由于操作人員信息滯后的原因,妨礙工作效率的提高。信任并授權員工部分事務,可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集思廣益,引導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全面展現出業財融合的效果。對于企業而言,其屬于不斷延續的,而員工則會持續地進行更迭,對此企業需重視對后備人才的合理培養,進而夯實長期發展的基礎。其三,建立績效考核激勵政策,保證業財融合的順利實施。首先,優化績效考核標準,例如把培養后備人才以及隊伍建設等,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標。其次,在考核標準中融入業財融合理念,推動其向著更加廣泛的方向進行發展,突破常規范圍,制定科學的框架。最后不只是考核財務方面,還應涉及非財務知識,若業務人員能夠在財務管理方面提出有效建議,可適當地進行獎勵。
開展財務管理時,某些工作會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諸如資金籌集和運作等方面[7]。對此,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決策時,除了需要對獲利進行考慮之外,還需重視財務風險以及管控機制等。首先,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需要展現出業財融合所具備的作用,推動業務與財務工作質量共同提高,并對業務工作中涉及的風險防控點進行深入分析。把風險解決措施融入業務流程中,明確不同業務表現出來的需求,立足于風險評估、目標設定等工具,對已經或將要形成的業務進行評判,然后再運用預測、杠桿對比等方式尋找業務存在的問題,并向業務與管理層予以反饋,以便于指導業務部門結合實際狀況構建針對性強的優化方案。其次,科學配置企業各類資源,立足于業財融合,制定科學的預算管理機制,根據項目投資讓現金流達到最大化。最后,財務部門需要結合成本效益,對運營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尋找,及時預警,避免出現壞賬的情況,再憑借企業內部的考核,達到節約成本的目標。
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實踐方面,需要詳細劃分內部職權職責。對此,可將以下四個方向作為立足點:第一,結合財務部門涉及的相關工作,為了能夠確保業財融合質量,應在業務部門中融入信息處理以及財務管理等相關工作,其他工作則依然由財務部門進行負責;第二,在構建相關指標的過程中,需要立足國企業財融合現狀,并將業務部門參與協作后表現出來的狀況作為基礎,然后再融入績效審核機制內;第三,對業財融合有關制度進行優化與健全,并對業財融合過程中各個階段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予以科學、合理的處理,同時明確配置相應責任部門、管理工作人員,保證后續責任追究等相關工作可以更加規范、合理地進行;第四,國有企業實現業財融合之后,財務部門應立足于業務部門表現出來的業績、效能等,明確支持與協助方式[8]。
綜上所述,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中,國有企業在創造價值的基礎上,需要全面、細致地分析財務管理中涉及的各類問題,認識業財融合在財務管理職能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作用。同時,轉變傳統財務管理思維,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平臺,增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改善企業管理組織機制,促進經營管理水平的良好提升,進而夯實國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