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利
(山東省臨沂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支氣管哮喘也叫做哮喘,是臨床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癥,常發生于兒童[1]。疾病的發生和外部環境、呼吸道感染以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同時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T 淋巴細胞等炎性因子也參與了疾病的發生[2]。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體是常見的病原體之一,近年來患病人數逐漸增多,給患兒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危害。由肺炎支原體感染誘發的兒童哮喘需要采取抗病毒治療,而變應原所造成的兒童哮喘無需抗病毒治療,因此判斷兒童哮喘類型有利于指導臨床用藥[3]。本文將分析肺炎支原體感染誘發兒童哮喘的臨床特征及其對肺功能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20 年6 月—12 月我院醫治的38 例肺炎支原體感染誘發哮喘患兒作為觀察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2 例、16 例,年齡5.5 ~12.5 歲,平均8.5 歲。另選取同期我院醫治的36 例非肺炎支原體感染誘發哮喘患兒作為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2 例、14 例,年齡6 ~12.5 歲,平均8.3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經臨床綜合檢查證實為兒童哮喘;②觀察組患兒咽拭子、MPIgM 抗體結果為陽性;③全部患兒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病原體感染;②合并其他嚴重感染性病癥;③存在先天性心臟疾病;④患有其他喘息性疾病。
收集兩組患兒臨床資料,記錄發熱、肺炎例數,統計發熱時長、喘息時長、咳嗽時長。進行X 線檢查,觀察肺紋理細胞、肺內氣腫、斑片影等影像表現。
通過肺功能儀測定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50%肺活量時的最大呼氣流量(MEF 50%)、75%肺活量時的最大呼氣流量(MEF 75%)、最大呼氣流速峰值(PEF)。采集全部患兒清晨空腹肘靜脈血液,通過血細胞分析儀和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通過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法測定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
采用SPSS 22.0 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發熱發生率、肺炎發生率、發熱時長、喘息時長、咳嗽時長上,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CRP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WBC、IgA、IgE、IgG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實驗室指標比較(x- ± s)

表2(續)
兩組患兒肺內氣腫、斑片影出現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肺紋理增強出現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X 線特征比較[n(%)]
兩組患兒FEV1、FVC、MEF50%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MEF75%、PEF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x- ± s)
支氣管哮喘的發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發病機制相對復雜,外部環境和遺傳因素可共同作用導致疾病的發生[4]。肺炎支原體在小兒肺炎中最為多見,臨床認為肺炎支原體是導致哮喘急性發作、長期治療無效以及哮喘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哮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肺炎支原體發揮了重要作用[5]。肺炎支原體會通過對機體的刺激作用形成IgE,并介導1 型變態反應,進而造成1 s 用力呼氣容積下降,導致氣道高反應性,最終引發哮喘[6]。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兒童哮喘和非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哮喘在臨床用藥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有必要正確判斷哮喘的類型,對臨床用藥具有重要意義[7]。
從本結果看出,觀察組患兒發熱和肺炎例數顯著多于對照組,同時發熱時長、喘息時長、咳嗽時長多于對照組,可見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哮喘患兒肺炎和發熱癥狀更為嚴重,并且發熱、喘息、咳嗽等癥狀持續時間更久。從肺功能檢測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MEF 75%、PEF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哮喘對患兒肺功影響較大,肺功能下降更為嚴重。CRP 屬于機體內肝臟形成的急性時相蛋白,當人體受到外部創傷、感染以及炎性傷害時,會導致血清CRP 含量大幅上升,可有效反映機體炎性程度[8]。而WBC 是體現細菌感染的有效指標[9]。IgA、IgE 屬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在黏膜局部免疫反應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夠切斷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實現抗感染的效果[10]。IgG 通過激活補體等途徑可起到有效的抗感染作用。本次顯示,觀察組CR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WBC、IgA、IgE、IgG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哮喘患兒機體內具有更嚴重的炎癥反應,和肺炎支原體感染有關,但肺炎支原體感染不會造成WBC 指標的變化。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免疫應答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免疫球蛋白含量未明顯變化。觀察組肺紋理增強出現率少于對照組,斑片影出現率多于對照組,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哮喘患兒肺組織受損程度更重,肺部影像學特征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誘發的兒童哮喘其臨床特征存在明顯區別,對肺功能影響較大,可為肺炎的臨床鑒別診斷提供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