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杰
(長江航運總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高血脂癥是機體因各種因素導致脂肪代謝異常或脂肪運轉異常,從而引發血漿某種或多種脂質增高的癥狀[1]。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身體疲乏、心慌氣短、胸悶胸痛、肢體麻木等,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有必要對高血脂癥對生化檢驗的干擾具有全面、準確認知,并積極尋找有效消除干擾、降低影響的措施,以提高生化檢驗在高血脂癥患者臨床診斷中應用的有效性、準確性。鑒于此,本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就高脂血癥對臨床生化檢驗造成的干擾與消除措施進行了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脂癥患者200 例納入觀察組,從同期接受健康體格檢查且指標正常的健康者100 名納入對照組。同時根據觀察組血液樣本送檢前處理情況,將其均分成A 組與B 組各100 例。對照組中男性54 名,女性46 名,年齡26 ~64 歲,平均年齡(41.02±9.89)歲,受教育年限6 ~15 年,平均(13.32±3.47)年。觀察組中男性112 例,女性88 例,年齡26 ~65 歲,平均年齡(41.11±9.74)歲,受教育年限6 ~16 年,平均(13.41±3.55)年,高血脂病程2 ~8 年,平均(4.54±1.0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觀察組中A 組與B 組患者均隨機來自觀察組,故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觀察組經檢查均確診為高脂血癥;(2)對照組各項檢查指標均正常;(3)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同時參與其他研究;(2)對臨床生化檢驗行為依從性差。
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生化指標檢驗。在檢驗工作開展之前,工作人員對其飲食方式、作息時間進行指導,使其能夠于清晨空腹狀態下完成靜脈血液標本采集。對照組3 mL,觀察組6 mL(3 mL 置于A 試管保存,3 mL 置于B 試管保存),對照組與觀察組A 組在采集后直接送入檢驗科檢驗,觀察組B 組則在采集完成后進行冷藏、高速離心(2 ~8℃下以12 000 r/min 速度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或乙醚提純(血液標本和提純試劑充分混合后抽出脂血)等處理之后,再送入檢驗科進行檢驗。用日立76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移酶(GGT)、血清總蛋白(TP)、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酐(Cr)、血紅蛋白(HGB)等生化指標測定。
統計所有研究對象ALT(正常參考0 ~40 U/L)、AST(正常參考0 ~40 U/L)、GGT(正常參考:男性<64 U/L;女性<45 U/L)、TP(正常參考60 ~80 g/L)、TBIL(正常參考5.1 ~19μmol/L)、DBIL(正常參考0 ~6μmol/L)、CK(正常參考18 ~198 U/L)、Cr(正常參考男性44 ~133μmol/L;女性70 ~106μmol/L)、HGB( 正 常 參 考 男 性120 ~165 g/L; 女 性110 ~150 g/L)等測定值。對比測定值與正常參考值評價觀察組A 組與B 組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90%以上符合正常參考值視為準確,反之視為不準確。
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A 組ALT、AST、GGT、TP、TBIL、DBIL、CK、Cr、HGB 等指標水平和對照組比較,差異較大(t=22.937、20.878、28.272、53.127、45.166、13.868、3.322、4.410、60.888,P<0.05)。觀察組B 組ALT、AST、TBIL、DBIL、CK、TP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較大(t=3.065、4.832、5.435、2.463、2.721、48.259);GGT、HGB、Cr 與 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18、1.876、0.335,P>0.05)。觀察組A 組與B 組比較,除TP、CK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25、0.428,P>0.05),其他指標均有統計學意義(t=21.159、19.253、2.882、33.564、12.822、4.234,47.200,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生化指標檢驗結果比較(x- ± s)
B 組檢驗結果準確率達到96.00%,明顯高于A 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A 組與B 組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比較(例)
臨床生化檢驗是臨床常規檢查項目,主要是運用物理學、化學、病理學、免疫學等理論和技術對人體體液(血液、尿液、唾液、腦髓液等)、組織等樣本含有的化學物質進行測量,從而為疾病診療(疾病類型診斷、治療效果觀察、健康水平評價、病情變化監測等)或疾病研究(病因病機、治療方法等)提供可靠參考信息。目前,臨床生化檢驗有肝功能檢驗(TBIL、DBIL、TP、ALB 等)、血糖檢驗(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脂檢驗(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磷脂等)、腎功能檢驗(血清尿素、尿酸、Cr)、心肌酶檢驗(乳酸脫氫酶、肌紅蛋白、CK 等)、電解質(鉀、鈉、氯、鈣等)檢驗等眾多內容[2]。因此,保證臨床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有效性、可靠性至關重要。姚炯濤[3]研究發現高血脂癥患者血液樣本采集完成后直接送檢所得到的ALT、AST、TP、TB、GGT、Cr、CK 等指標水平與高血脂癥患者血液樣本采集后離心處理、乙醚提純護理后的結果存在顯著差異,而離心處理后的檢驗結果和乙醚提純護理后的檢驗結果則無較大差異[4]。
在本結果中,觀察組A 組與對照組各指標水平差異顯著,觀察組B 組除GGT、HGB、Cr 水平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外,其他觀察指標差異顯著。說明高血脂癥對臨床生化檢驗存在干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檢測準確性[5]。與此同時,觀察組B 組測定值更接近對照組,且檢驗準確率達到96.00%,說明采用適當手段在檢驗前對血液樣本進行處理利于干擾控制。
綜上所述,高血脂癥影響血生化檢驗結果,為降低影響,應加強血液樣本管理,積極探尋行之有效處理血液樣本檢驗前處理方案,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