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學,蔡金玲,保成英,程芬蘭
(1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手術麻醉科 青海 西寧 810012)
(2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 青海 西寧 810012)
(3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護理部 青海 西寧 810012)
手術部位感染(SSI)是外科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其發生不但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心外科手術時間長、手術創傷大,其中SSI 發病率高達15%~30%不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術后恢復,并易誘發其他相關并發癥,嚴重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及死亡[1]。造成心外科術后SSI 的因素較為復雜,為進一步明確高危因素,本文對我院心臟直視術后SSI 發生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分析,為臨床醫護人員預防心臟直視術后SSI 發生提供科學依據,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195 例心外科手術患者,依據手術部位感染診斷標準分為兩組:SSI 組65 例,非SSI 組130 例。SSI 組男36 例,女29 例;平均年齡(44.60±17.89)歲。非SSI 組男69 例,女61 例;平均年齡(43.70±19.83)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納入標準:均行擇期手術,手術前4周未有感染史者;在千級凈化手術室內全麻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經胸骨正中切口患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次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調查,且嚴格遵循醫囑要求。排除標準:急診手術患者;存在其他疾病影響結果判斷患者;未獲得知情同意,未簽署同意書,不嚴格執行醫囑要求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術后7 d 內死亡患者。
診斷標準:手術部位感染診斷標準參照2001 年《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2]和2010 年《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3]。經術后切口引流、分泌物等檢查明確存在病原菌,且醫院感染為術后1年內發生的感染。
資料統計:制訂心外科術后SSI 患者調查表,抽取符合納入標準病例的臨床資料,統計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二次開胸發生例數、有無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基礎疾病、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規范、是否接臺手術、引流管留置時間、術中失血量和血液制品用量、平均醫療費用及轉歸情況,將其歸類填寫調查表并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SI 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醫療費用均高于非SSI 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死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轉歸比較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二次開胸發生率、有無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規范、是否接臺手術、術中失血量和血液制品用量、引流管留置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SSI 是心外科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可增加患者的住院費用和延長住院時間,嚴重患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4]。研究發現[5],手術后發生SSI 源于患者內源性感染和醫源性感染。而醫務人員首先應明確SSI 相關危險因素,從而進一步掌握SSI 的發病特點、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及時發現、提前干預、積極治療可有效降低手術患者SSI 的發生率和病死率[6]。本文結果顯示,手術時間、二次開胸發生率、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礎疾病、抗生素預防治療不規范、接臺手術、術中失血量和輸入血液制品用量等是造成SSI 的相關危險因素。有研究報道[7-8],手術過程中胸骨未直線鋸開;過多使用電刀止血可加重局部組織損傷壞死,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條件;術中胸骨鋼絲固定不牢固和術后患者活動量過大均可增加SSI 發生率。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間,機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胰島素拮抗激素水平會大幅增高,繼而易影響傷口愈合,增加手術部位感染風險;而住院時間越長,手術部位感染風險越高,分析是由于醫院病種繁雜,細菌種類較多,致使交叉感染的風險也會增高,致使手術部位易發生感染[9];因此,術前合理規劃手術流程,以縮短手術時間。待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后,及早開展康復訓練,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連臺手術應嚴格控制手術間工作人員人數,同時避免不必要的走動并嚴格完成手術間的自凈時間和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尤其應加強醫護人員無菌觀念,防止交叉感染,確保手術安全。王飛燕等[10]術前2 h 應用抗生素是為了讓機體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引起機體正常菌群失調,加之術后免疫功能低下,因而易引起手術切口感染;因此,應嚴格按照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11]要求,根據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藥品目錄,選擇抗菌藥物在手術前0.5 ~2 h 內給予預防性用藥,并根據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再次追加抗菌藥物,特殊情況可延長至48 h,可進一步降低心臟外科SSI 發病率。
綜上所述,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SSI 發生的相關風險因素,在加強嚴格無菌操作和提高無菌觀念的同時,還需根據上述相關危險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干預對策,術前嚴格控制血糖、改善心肺功能,規范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和手術醫生應密切配合,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對手術醫生加強訓練,熟練掌握手術方法和技巧,術中準確進行正中胸骨切開并嚴格止血,加強胸骨鋼絲固定,術后患者應佩戴胸部固定裝置至少1 年并避免劇烈活動和咳嗽等都是降低心外科SSI 發病率有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