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曉喻,宋蓮軍,張秋會,李 瑜,李 睿,趙秋艷,崔文明,喬明武,王 凡,黃現青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食品分析與檢驗”作為食品專業的核心必修課之一,課程本身特點決定了其內容有枯燥的一面。課堂上缺少樂趣,經常會出現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興趣寡淡,除了前幾排學生在聽課,后排常有睡覺、讀課外書、玩手游、交頭接耳等現象。針對青年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不佳現狀,趣味教學能夠很好解決這些問題[1-2]。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的“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經過教學團隊幾十年的教學實踐與改革,課程基礎建設已經完成,現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如MOOC 線上教學、“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全面性的教學考核和評價機制等[3-4]。在此基礎上,還將繼續探索基于多元化教學手段的趣味課堂模式的創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建設。
2018 年9 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校要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因課制宜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是高校亟待攻克的重要課題。趣味教學法就是把興趣作為教學的手段和動力,借助于講故事、看影片、做實驗、多媒體等多種充滿趣味性方法進行教學,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在小、初、高中課堂上被大量探索、研究并實施;隨著學生成年進入高校課堂,趣味教學便很少被關注。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小、初、高中”“趣味課堂”等關鍵詞,有大量的相關的教研論文[5-6];但是,搜“高校”“趣味課堂”等關鍵詞,只有寥寥數篇。大學生雖然已經脫離了高中時期的稚嫩好動,但是依然還處于將立未立的年紀,高校教學依然需要創建趣味課堂,吸引其注意力,做到寓教于樂,快樂學習,避免傳統教學方法中因被動學習或缺乏興趣而出現的玩手機、睡覺、看課外書等現象。
新時代,新要求,新標準,無不沖擊和考驗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催生出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活動[7-8]。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培養學習的興趣是推進復雜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因此,結合多種教學手段,構建“食品分析與檢驗”趣味課堂,將趣味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接受型教育”向“創新型教育”轉變,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食品分析與檢驗”的趣味課堂的創建進行探索。
基于多教學手段相結合的趣味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建見圖1。

圖1 基于多教學手段相結合的趣味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其自身的態度和知識水平會對趣味課堂的構建產生很大影響,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從教學態度和業務能力上認識和提高自己。例如,教師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不斷學習和提升對興趣課堂的知識和認知:閱讀相關的書籍(《在歡樂中成長名師講述:活力的課堂愉快教學》 《優秀教師課堂掌控的藝術》 《班主任幽默施教100 篇》 《歡樂課堂》及其他);積極參加各種趣味課堂的培訓(線上+線下)和教學會議;觀摩學習優秀教師講課等。教師通過挖掘自身的幽默潛質,高效掌控課堂藝術,創造一個充滿信任、創造力、積極性、好奇和快樂的學習環境。
趣味課堂亟需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藝術,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見圖2。

圖2 趣味課堂亟需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藝術,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花時間和精力充分準備教材,包括在課堂中融入現下的熱門的食品分析與檢驗案例,這是傳統教學的基礎。此外,還要做到“備學生”,通過調查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節目、B 站置頂、微博熱門、小紅書、Keep 等,充分了解青年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熱門、渴望需求。然后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信息,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在教學活動的環境交互中進行及時有效地動態性調整,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識。
在河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采用“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的視頻囊括了該課程多個重要的理論大綱和實驗大綱,可以使學生更加明晰這些食品類的分析方法和檢測技術。在此基礎上,仔細比較教材和線上視頻脫聯的零碎,深入理解的關鍵知識點,結合大學生的興趣元素及身邊素材,繼續制作一些趣味性實驗或教學視頻。用動態化、立體化的微視頻輔助教學來深化學生對“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內容的理解。在編寫微視頻的腳本內容時,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兩者缺一不可,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擁有對知識的渴求,更加樂于學習。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游戲或小競賽等互動環節,如翻轉課堂、游戲接龍、PPT 講授、恰到好處的雙語問答、“學習通”進行點名和課堂搶答、課堂簡易小實驗、學生分組錄制課程視頻,在復雜的理論知識中穿插簡單可行的趣味游戲等。關于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每學時按45 min 進行劃分,其中微視頻觀看約10 min,學生參與10 min,教師講授15~20 min,學生知識沉淀15 min。其中,第二和第三環節可根據情況互換順序。學生通過參與、協作來促進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從而有效解決課堂上的枯燥性,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相關書籍學習、線上+線下培訓、相關教學會議交流、觀摩優秀教師授課等方式,提高教師創建趣味課堂的能力;在備教材的同時做到“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熱門關注和興趣愛好;制作與課堂內容緊密相扣的微視頻;設計師生互動環節等游戲,爭取打造“有內容、有趣味、有效果”的高質量課堂。趣味課堂的構建,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解決填鴨式、枯燥式學習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等課堂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