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常德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湖南 常德 415000)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主要由于女性在圍絕經期出現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紊亂等原因所致,該病可引發患者出現潮紅、潮熱、月經改變、焦慮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常通過服用對癥藥物或采取激素替代的方式進行治療,可一定程度上調節患者體內雌激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研究表明長期的激素治療會增加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惡性疾病的風險,因而采用小劑量雌激素替代療法對改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及緩解患臨床癥狀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分析運用小劑量雌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100 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對照組年齡43~58 歲,平均(51.38±3.46)歲;閉經時間10~37 個月,平均(15.48±3.08)個月;病程6~17 個月,平均(11.67±3.14)個月。觀察組年齡44~56 歲,平均(50.86±3.37)歲;閉經時間11~36 個月,平均(14.92±3.15)個月;病程6~18 個月,平均(12.54±3.04)個月。兩組患者年齡、閉經時間、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存在月經周期延長、不規律、突然停止等月經改變癥狀;符合《中華婦產科學》[3]中關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診斷標準,并經血清檢查發現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30 mU/mL、孕酮水平或雌二醇(E2)下降<30 ng/mL,確診為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者;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性疾病者;存在內分泌系統疾病者;有嚴重精神疾病或存在認知理解障礙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對癥治療,根據患者多汗、心慌、失眠、腹脹、惡心等臨床癥狀針對性地給藥治療。存在多汗心慌的患者采用心得安(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768;規格:10 mg×100 片)治療,飯前口服,每次10 mg,每天3次;存在惡心、腹脹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5,規格:5 mg×24 s)、胃復安(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61,規格:5 mg)治療,莫沙必利飯前口服,每次5 mg,每天3 次,胃復安飯前口服,每次5~10 mg,每天3 次;存在嚴重失眠的患者給予地西泮片(山西昂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4021559,規格:25 mg)治療,每次2.5 mg,每天2~4次。
對照組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醋酸甲羥孕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715;規格:2 mg×100 s)治療,口服,每次4 mg。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小劑量雌激素進行治療,給予倍美力(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72;規格:0.625 mg×28片)治療,口服,每次0.625 mg,每天1次,28 d為1個療程,連續用藥22 d后停用6 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依照Kupperman改良評分法評估患者月經改變、心慌多汗、腹瀉惡心等臨床癥狀。療效評價標準:痊愈,總評分降低程度為>80%;顯效:總評分降低程度為51%~80%;有效,總評分降低程度為20%~50%;無效,總評分降低程度為<20%。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變化情況,包括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LH、E2、F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LH、FSH水平均低于治療前,E2水平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LH、FSH水平低于對照組,E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LH,促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FSH,促卵泡刺激素。與對照組比較,aP<0.05
FSH(mIU/mL)76.43±6.22 46.23±4.73 19.32<0.05 76.58±6.34 34.69±3.25a 29.40<0.05組別對照組(n=50)觀察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LH(mIU/mL)46.25±4.26 31.88±3.03 13.74<0.05 46.37±4.19 24.67±2.64a 21.91<0.05 E2(pg/mL)8.21±1.71 17.18±2.16 16.28<0.05 8.19±1.63 25.67±3.24a 24.10<0.05
女性在圍絕經期前后,往往會因生理機能逐漸下降而導致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異常,產生退行性病變,從而影響心血管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等功能,導致圍絕經期綜合征[4]。圍絕經期綜合征常發于≥45歲的女性人群,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社會環境的變化,圍絕經期綜合征在女性群體中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5]。目前,臨床上常通過藥物對圍絕經期女性患者進行治療,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的激素水平恢復正常。
有研究表明,外源性激素的補充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長時間采用此類方法,會導致體內激素波動性較大,因而會產生病理性變化,后期可能出現子宮內膜癌等風險性較高的疾病[6]。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因卵巢功能弱化,機體內的LH、E2、FSH 等雌激素會出現分泌紊亂,長期使用雌激素雖然會增加疾病癌變風險,但小劑量雌激素替代治療在嚴格控制藥物用量的情況下,能有效維持體內的激素平衡,且不會產生惡性病變,對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作用[7]。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小劑量激素替代療法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機體內E2水平逐漸降低,LH、FSH 等指標水平升高,因而會導致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孕酮功能逐漸喪失,機體內多個功能系統均會受到影響。LH 具有促進女性黃體生成、排卵、調節月經等作用,通常情況下,該指標在月經周期的中期具有較高水平,能對女性排卵時間作出相應預測,女性在出現卵巢功能衰退等內分泌疾病時,該指標會升高,具有評估月經周期是否正常以及激素替代治療效果的作用[8]。E2為雌激素,對維持性功能以及促進生殖器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卵巢出現病變、卵巢功能障礙、絕經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該指標降低。FSH作為一種糖蛋白,對機體生長發育具有調控作用,與生殖生理過程密切相關,在女性機體內,FSH 水平可隨月經周期發生變化,閉經后血液、尿液中的FSH指標升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LH、FSH水平均顯著下降,E2水平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LH、FS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E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小劑量雌激素替代療法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各項激素水平。采用小劑量雌激素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具有保護患者心血管系統、調節血脂代謝、減少骨質中有益成分流失、防止骨質疏松的作用;此外,小劑量雌激素對于部分出現陰道炎癥、性交困難等癥狀的患者,還可治療炎癥,增厚子宮內膜,增加泌尿系統生殖道的上皮組織,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效果[10]。
綜上所述,采用小劑量雌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患者的各項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