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鑫,黃斌,侯磊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麻醉科,遼寧 沈陽 110024)
目前,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方法,而麻醉效果直接影響手術效果,良好的鎮痛措施不僅有利于手術開展,而且能在減少患者痛苦的同時促進其快速康復。舒芬太尼是臨床用于麻醉鎮痛的常用藥,為μ 阿片受體激動劑,有較好的鎮靜、鎮痛效果,但易引發呼吸抑制、心動過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1]。羥考酮與舒芬太尼的起效時間相同,但其作用時間優于舒芬太尼,且短期應用蓄積性小[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羥考酮對乳腺癌手術患者麻醉效果及對S100β、BDNF、Aβ-42/tau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手術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參照組年齡31~65歲,平均(43.8±5.8)歲;病灶位置:左乳21例,右乳 24 例;臨床分期:Ⅰ期 8 例,Ⅱ期 27 例,Ⅲ期 10 例。研究組年齡32~66歲,平均(44.2±5.7)歲;病灶位置:左乳20例、右乳25例;臨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29例,Ⅲ期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版)》中相關診斷標準[2];均為單側患病且行乳腺根治切除術;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者;合并嚴重精神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心腦血管以及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術室后均全程實施常規監測,同時開通外周靜脈通路,均在全麻狀態下完成手術。參照組患者全麻誘導采用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0.2 μ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68)2 mg/kg和順式阿曲庫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02)0.15 mg/kg。研究組全麻誘導采用靜脈注射羥考酮(HAMOL LIMITED,批號:20130314)0.2 mg/kg,丙泊酚2 mg/kg和順式阿曲庫銨0.15 mg/kg。兩組均在完成順式阿曲庫銨注射30 min 后給予插喉罩進行機械通氣;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進行麻醉維持,間斷性應用順式阿曲庫銨。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①通過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價兩組術后解除機械通氣后2、6、12、24 h的疼痛情況,總分10 分,得分越低表明疼痛越低[3]。②分別于術前和術后24 h抽取兩組靜脈血檢測血清S100β水平、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和Aβ-42/tau水平,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檢測。③比較兩組頭暈、心慌、嘔吐和瘙癢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各時段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2、6、12、24 h,研究組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各時段疼痛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1 兩組術后各時段疼痛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別研究組(n=45)參照組(n=45)t值P值術后24 h 1.5±0.3 2.1±0.4 8.050<0.05術后2 h 4.1±0.6 4.9±0.8 5.367<0.05術后6 h 3.5±0.4 4.0±0.6 4.651<0.05術后12 h 2.7±0.5 3.4±0.7 5.459<0.05
2.2 兩組手術前后血清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血清S100β、BDNF 和Aβ-42/tau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24 h,研究組S100β水平低于參照組,BDNF和Aβ-42/tau水平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清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清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S100β,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Aβ-42/tau,β淀粉樣蛋白42與神經元內微管蛋白比值
組別研究組參照組t值P值術后24 h 2.4±0.6 1.8±0.5 5.153<0.05 S100β(pg/mL)術前191.5±28.3 192.1±28.6 0.100>0.05術后24 h 236.4±48.2 285.9±51.7 4.698<0.05 BDNF((pg/mL)術前30.5±3.9 30.2±4.1 0.356>0.05術后24 h 24.5±2.6 21.6±1.8 6.152<0.05 Aβ-42/tau術前3.3±0.6 3.2±0.5 0.859>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發生頭暈4例,心慌3例,嘔吐3例,瘙癢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27%;參照組發生嘔吐4例,頭暈2例,心慌2例,瘙癢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0,P>0.05)。
乳腺癌是腫瘤內科較常見和多發的惡性疾病之一,好發于40~50歲的中年女性,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以及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增加,導致乳腺癌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4]。目前,臨床對于乳腺癌的首選治療方式為通過手術切除乳房,而在手術治療中,安全性高以及蘇醒快的麻醉措施是確保手術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目前,臨床應用于全麻手術的麻醉藥物較多,各種藥物均有其優勢及劣勢。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各時段鎮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羥考酮更能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原因可能與舒芬太尼只作用于μ受體有關,而羥考酮可同時作用于μ和К受體,因此,鎮痛效果更佳[5],與王曉娟等[6]研究結果相符。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術后24 h,研究組血清S100β 水平低于參照組,DNF 和Aβ-42/tau 水平均高于參照組(P<0.05),提示,羥考酮可保護患者神經系統,降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S100β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密切相關,為臨床判斷顱腦損傷的標志物之一;BDNF 水平是判斷神經是否存在病理狀態的指標,其表達上升有利于快速修復受損神經,下降提示神經功能損傷[7];Aβ-42/tau中Aβ-42水平過低可增加神經毒性,tau為神經元內微管蛋白,其與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當其水平越低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因此,Aβ-42/tau水平與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密切相關[8]。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羥考酮在提高鎮痛效果及改善血清 S100β、BDNF 和 Aβ-42/tau 水平的同時安全性較高,進一步證實了其應用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羥考酮應用于乳腺癌手術患者鎮痛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其術后血清S100β、BDNF、Aβ-42/tau水平,進而避免或減少認知功能障礙發生,且安全性較高,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