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阜新市婦產醫院)神經內科一病房,遼寧 阜新 123000)
帕金森又稱震顫麻痹,屬于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1]。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肌強直、動作緩慢、靜止性震顫、走路姿態障礙等運動癥狀,同時,還可伴有睡眠行為異常、嗅覺障礙、便秘、抑郁等非運動癥狀,對患者產生機體多系統損傷,甚至誘發腦部疾病,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2]。臨床治療帕金森的首選藥物為多巴絲肼,該藥物可有效緩解癥狀,但因疾病具有持續性進展的特點,患者腦部黑質多巴胺神經元可能因長期服用多巴絲肼引起壞死,一定程度上影響療效。普拉可索可刺激多巴胺受體,避免因多巴絲肼造成的神經元損傷,進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3]?;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懫绽怂髀摵隙喟徒z肼對帕金森患者運動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104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例 。 對 照 組 男 31 例 ,女 21 例 ;年 齡 46~74 歲 ,平 均(60.22±8.53)歲;病程 2~9 年,平均病程(4.36±1.58)年。觀察組男 29 例,女 23 例;年齡 43~75 歲,平均(61.28±8.17)歲;病程2~10 年,平均(4.51±1.36)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 版)》[4]中的診斷標準;均經影像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均伴有明顯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伴有顱內惡性腫瘤或病變者;伴有傳染性疾病者;伴有腦出血、腦梗死病史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多巴絲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98,規格:0.25 g)治療,每次0.125 g,每天3 次;若治療第2 周癥狀無改善可增加劑量至每次0.25 g,每天3次,持續治療6個月。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普拉克索片(Boehringer IngelheimInternational GmbH,國藥準字H20140916,規格:0.125 mg)治療,起始劑量為每次0.125 g,每天3次;第2周增加劑量為每次0.25 g,每天3次,持續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為患者肌張力及運動功能有明顯改善,可進行日常活動;有效為患者肌張力及運動功能有所改善,可輔助進行日?;顒?;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均無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運動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借助帕金森運動功能評分量表(MDRSPD)評估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量表包括語言、走路以及寫字動手能力3方面內容,共13項目,4級評分,每個項目0~4分,總分52分,分數越高,表明運動功能越差。③血清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晨血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運動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MDRSP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DRSPD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DRSP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DRSPD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DRSP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組別對照組(n=52)觀察組(n=52)t值P值治療前38.94±4.52 39.14±4.45 0.227 0.821治療后26.47±4.14 21.56±4.27 5.953 0.000 t值14.671 20.555 P值0.000 0.000
2.3 兩組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Hcy、IGF-1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Hcy 均降低,IGF-1 均升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cy、IGF-1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ion of serum Hcy,IGF-1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cy、IGF-1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ion of serum Hcy,IGF-1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注:Hcy,同型半胱氨酸;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IGF-1(nmmol/L)8.57±2.19 8.61±2.25 0.092 0.927 9.08±2.18a 9.97±2.26a 2.090 0.039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52)觀察組(n=52)t值P值對照組(n=52)觀察組(n=52)t值P值Hcy(μmmol/L)18.24±4.57 18.63±4.39 0.444 0.658 14.91±4.57a 12.17±4.10a 3.218 0.002
帕金森多發于老年人群,且因老年人機體功能隨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化,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5]。左旋多巴類藥物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患者均存在不同系統功能障礙,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對家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運動功能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多巴絲肼是治療帕金森的常用藥,但長期服用后,可導致療效降低,加重運動功能障礙[6-7]。普拉克索具有興奮紋狀體多巴胺受體的作用,且具有靶向性疏松多巴胺物質,基層神經節受到多巴胺作用后,神經元放低頻率降低,進而達到改善運動功能的作用,兩種藥物聯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8-9]。Hcy 作為一種具有毒性的氨基酸,為蛋氨酸的代謝產物,機體Hcy水平較高時,會導致炎癥因子釋放,促進血栓形成,并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相關研究顯示,帕金森的發展與Hcy水平升高密切相關,氧化應激受Hcy 誘導后損傷神經元細胞,使神經元細胞DNA 受損死亡,引發黑質受損等運動障礙癥狀[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Hcy水平低于對照組,主要因普拉克索可起到保護神經的作用,藥物作用與機體可降低氧化應激受Hcy 誘導神經元的損傷,且可提高細胞營養,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IGF-1的功能與胰島素相似,在細胞分化增殖、代謝及神經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對細胞內型號通路的刺激,使細胞內營養水平達到可調節細胞生長分化的目的,且可避免細胞因神經毒性物質造成的凋亡,進而達到保護神經元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IGF-1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可降低帕金森患者神經細胞的損傷程度,改善癥狀,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普拉克索聯合多巴絲肼治療帕金森患者,可降低機體Hcy水平,提高IGF-1水平,從而減輕神經元損傷,改善運動功能,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