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李堃宜,鐘志鵬,李舸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內分泌科,廣東 佛山 528305)
糖尿病為高發代謝性疾病,受飲食結構變化等影響,近年來,發病率持續升高且趨于年輕化,據統計,25%左右糖尿病高危人群可進展為糖尿病,如何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轉歸成為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1-3]。有研究指出,早期確診、科學干預對降低糖尿病發生率、延緩糖尿病進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臨床多采取常規宣教,單一的飲食、生活指導無法滿足患者認知需求,為此需尋求更有效的管理方案[4-5]。本研究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高危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糖尿病高危人群選用自我健康管理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高危患者10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47.24±2.14)歲;高中以下學歷12 例,高中學歷20 例,高中以上學歷18 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7.82±2.34)歲;高中以下學歷13 例,高中學歷21 例,高中以上學歷16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存在三多一少癥狀者。排除標準:認知、意識、聽力障礙者;自愿退出本研究者;臨床資料丟失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宣教,由護理人員通過電話、短信等通知上課時間、地點,然后集中宣教。
觀察組采用強化宣教方案:由護理人員在上課前3天通過電話、短信等通知上課時間、地點,于上課前1天通過電話與患者確認上課時間,并進行現場簽到,然后通過電話隨訪了解其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宣教內容:①心理干預。糖尿病高危人群多為老年人,普遍具有認知不足、恐懼等負性情緒,針對認知不足者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受教育水平、具體認知程度,采用視頻宣教簡單講解糖尿病預防相關知識,而后采用面對面宣教方式系統、深入講解糖尿病發生原因、治療方案、預防措施,最后通過定期開展專題講座為患者解決疾病預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其疾病認知程度[6-8]。針對恐懼者,護理人員可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針對誘發恐懼因素進行干預,同時,告知患者負性情緒對病情的影響,亦可指導其掌握自我情緒管理方法,避免生活中情緒波動較大影響血糖控制效果[9]。②飲食干預。由護理人員對患者日常飲食結構、經濟條件、活動方式、體質量等制定科學合理飲食方案(少糖、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素),在滿足患者所需熱量、營養同時,指導其自由選取食物,保證膳食多樣性,若體質量較大可指導其合理減重,亦可口服益生元促進胃腸道蠕動。③運動干預。由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有氧運動方式,指導其選擇喜好運動,根據患者身體情況指導其合理運動,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改善基礎代謝。建議在三餐后1 h進行運動,并于運動前5~10 min進行熱身運動,確保運動科學性。④生活干預。為患者講解健康生活方式對病情控制效果的影響,醫囑其戒煙、戒酒,避免熬夜,同時指導其自制血糖記錄表,定時監測、記錄血糖變化,若血糖波動較大需即刻入院進行系統檢查及治療[10]。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管理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②根據兩組患者血脂、血壓、體質量水平評價自我管理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血糖控制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糖化血紅蛋白(%)5.02±0.41 5.51±0.42 5.903 2 0.000 0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5.61±0.52 6.11±1.02 3.088 1 0.002 6餐后2 h血糖(mmol/L)7.62±1.35 8.61±1.51 3.456 1 0.000 8
2.2 兩組血脂、血壓及體質量比較 觀察組血脂、血壓、體質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血壓水平及體質量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血脂、血壓水平及體質量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體質量(kg)53.61±2.52 57.82±1.42 2.681 2 0.012 4 TG(mmol/L)1.14±0.18 4.83±0.35 8.302 5 0.000 0 TC(mmol/L)4.24±0.31 4.83±0.35 8.660 2 0.000 0 HDL-C(mmol/L)1.49±0.41 1.27±0.38 10.265 1 0.000 0 LDL-C(mmol/L)2.38±0.55 2.72±0.71 5.914 3 0.000 0舒張壓(mmHg)77.72±3.52 86.04±2.52 12.155 1 0.000 0收縮壓(mmHg)131.08±21.14 142.08±17.82 2.516 2 0.013 9
糖尿病為全球公共衛生疾病,不僅威脅患者身體健康,而且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若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可繼發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糖尿病危害認知逐漸升高,但對該病具體作用機制、預防措施了解尚不足,為此需加強自我管理指導,避免糖尿病高危人群進展為糖尿病[11]。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血糖3項低于對照組,血脂、血壓、體質量均優于對照組,說明自我健康管理強化宣教在糖尿病高危人群認知宣教中具有優勢,原因為:①自我健康管理為糖尿病風險評估為前提,根據其實際病情采取有效自我健康管理方案,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對個體健康程度認知,改善其不良生活行為、飲食習慣,維持身體健康[12-15]。②臨床認為糖尿病的預防在于我國居民對健康知識的掌握、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對待疾病的態度,自我健康管理針對性較強,可根據患者認知、心理情況指導其系統認識糖尿病對機體的危害,規避生活、飲食中影響血糖水平的因素,且本研究認為自我健康管理中可通過微信、電話隨訪等方式及時糾正行為習慣,使患者逐漸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機體血糖水平,避免其受其他因素影響進一步發展,導致糖尿病發病率升高。③強化宣教可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參與度,宣教后隨訪可評估其掌握程度,以便后期調整宣教方案,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
綜上所述,自我健康管理強化宣教對控制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