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萍,汪曉霞,郭麗格,孫杰,李潤潔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康復科,遼寧 大連 116033)
矮小癥是兒科常見疾病,近年來在我國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兒正常身心發育。矮小癥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臨床表現為代謝異常、身材矮小、神經系統異常等癥狀[1]。研究發現,生長激素缺乏是造成矮小癥的重要原因,以往臨床針對矮小癥通常采用運動、營養支持等手段進行治療,但效果不佳[2]。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重組人生長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逐漸應用于矮小癥的治療中,效果顯著[3]。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兒科矮小癥中應用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6 例矮小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3 例。對照組男 25 例,女 18 例,年齡 6~12 歲,平均年齡(8.98±2.36)歲;身高75~135 cm,平均身高(108.47±5.31)cm;體質量25~36 kg,平均體質量(32.68±6.47)kg;骨齡4~10歲,平均骨齡(7.01±1.24)歲。實驗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7~11 歲,平均年齡(8.74±2.45)歲;身高78~138 cm,平均身高(109.52±5.24)cm;體質量27~37 kg,平均體質量(33.14±6.25)kg;骨齡5~9歲,平均骨齡(6.89±1.03)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測量身高低于同年齡、同種族、同性別兒童2個標準差;每年生長速率<5 cm,生長發育緩慢,骨齡延遲。排除標準:合并慢性疾病或其他內分泌疾病者;染色體異常者;營養不良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運動鍛煉、飲食指導、保持充足睡眠等,并適當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鈣質等。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rhGH(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24)治療,每天睡前30 min采取皮下注射方式,每次0.15 IU/kg,每天1次,連續治療12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包括身高、體質量、骨齡、生長速率、總甲狀腺素及空腹血糖。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總甲狀腺素,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測定空腹血糖。②血清指標:抽取患兒5 mL清晨空腹靜脈血,2 5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冰箱保存待檢。血清饑餓激素(Ghrelin)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通過免疫化學發光法測定。③不良反應,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注射部位紅腫、過敏性皮疹、谷丙轉氨酶升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體質量、骨齡、總甲狀腺素及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身高及生長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對照組(n=43)實驗組(n=43)t值P值體質量(kg)34.68±9.54 35.03±9.38 0.172 0.864骨齡(歲)10.45±1.81 10.51±1.78 0.155 0.877總甲狀腺素(mmol/L)105.38±9.25 104.97±9.34 0.205 0.838空腹血糖(mmol/L)4.69±0.38 4.72±0.39 0.361 0.719身高(cm)112.64±7.86 121.87±10.36 4.654 0.000生長速率(cm/年)7.91±3.06 9.35±3.51 2.028 0.046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IGF-1均高于治療前,Ghrelin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Ghrelin低于對照組,IGF-1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g/m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g/mL)
注:Ghrelin,血清饑餓激素;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43)實驗組(n=43)t值P值治療后245.67±21.64a 368.34±42.61a 16.832 0.000 Ghrelin治療前6.44±0.75 6.43±0.78 0.061 0.952治療后4.69±0.71a 2.87±0.54a 13.379 0.000 IGF-1治療前97.48±12.64 98.47±12.14 0.370 0.71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人體生長發育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包括遺傳基因表達和細胞的增殖、分裂[4]。兒童生長發育潛力由遺傳基因決定,同時又受生活環境、營養、母體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兒童矮小癥的發生與遺傳、外部環境、宮內發育、心理狀況、身體疾病、IGF-1 生長軸功能障礙等因素密切相關[5]。矮小癥嚴重阻礙兒童身心發育。有研究表明,生長激素分泌異常是矮小癥的主要病因[6]。生長激素主要通過腺垂體分泌,能調節機體內分泌系統,同時加快肌肉和骨骼組織發育,從而提高身體生長速率。常規治療矮小癥改善效果不理想,近年來rhGH療效得到臨床廣泛認可。
rhGH 屬于一類外源性生長激素,具有與生長激素相同的作用,治療由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疾病效果良好[7]。晏文華等[8]研究發現,合理劑量的rhGH 能顯著改變患兒最終身高,與血清IGF-1和Ghrelin水平變化密切相關。Ghrelin屬于胃黏膜細胞分泌的一類腦-腸肽,包含28個氨基酸,主要作用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同時維持機體能量平衡,改善腸胃系統,促進生長發育[9]。IGF-1屬于胰島素多肽,與胰島素功能基本一致,肝臟是主要分泌細胞,能促進細胞生長、分化。陳韻等[10]研究結果顯示,均存在IGF-1水平偏低的情況,造成生長動力下降,阻礙生長發育,從而引發矮小癥。提示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此類血清指標,盡早實施治療干預。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實驗組Ghrelin低于對照組,IGF-1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rhGH能有效改善矮小癥患兒血清指標,促進生長發育。原因可能為矮小癥患兒體內Ghrelin升高后無法刺激生長激素分泌,通過rhGH治療后促進Ghrelin 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調節機體營養狀況。同時生長激素刺激IGF-1后,充分發揮骨骼生長、機體代謝、蛋白質合成等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身高及生長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rhGH 可明顯提高患兒生長速率。原因可能為,rhGH 進入機體后對細胞形成刺激,產生IGF-1 促進骨骼生長,且IGF-1 具有負調節效應,增加垂體生長激素分泌,從而加快骨骼發育。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體質量、骨齡、總甲狀腺素、空腹血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矮小癥患兒應用rhGH 治療后對身體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rhGH應用于兒科矮小癥的治療中,能提高患兒生長速率,有效改善血清指標,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