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雪,鄭涵予,劉春
(遼陽市中心醫院口腔科,遼寧 遼陽 111000)
阻生智齒在口腔科較常見,據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的阻生智齒發生率約為20%[1]?;颊叱霈F阻生智齒后,可引起鄰牙損傷、冠周炎、頜面間隙感染、骨髓炎等諸多并發癥,因此,一般建議拔除處理。在阻生智齒中,下頜阻生智齒較為常見,其生長位置特殊,與重要解剖結構毗鄰,且軟組織關系復雜,在拔牙時,受到的骨組織、鄰牙阻力較大,增加拔除難度[2]。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骨鑿劈冠去除阻力,雖然可達到拔除智齒的目的,但操作時間較長,創傷較大,患者抵觸心理較強,容易出現牙齦撕裂、舌側骨板骨折等并發癥[3]。近年來,微創設備及技術廣泛應用于阻生智齒拔除中,如微創拔牙刀、高速渦輪牙鉆等,不僅降低了拔牙的創傷性,且在減少并發癥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高速渦輪鉆微創拔牙法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本院接受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治療的9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7例。觀察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19~37歲,平均(27.89±2.63)歲;體質量42~91 kg,平均(62.39±6.38)kg。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0~38歲,平均(28.05±2.57)歲;體質量43~90 kg,平均(61.67±6.12)kg。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確診為下頜近中阻生智齒;擬進行智齒拔除治療;依從性良好,可配合治療及隨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牙齦炎患者;鄰牙缺失患者;腫脹化膿期的急性冠周炎患者;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鑿骨劈冠法拔牙,觀察組患者采取高速渦輪鉆微創拔牙法。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X線片檢查,確認阻生智齒的位置、形態、骨密度、鄰近組織關系及阻力情況,尤其應注意下齒槽神經管、根尖關系。使用1%碘伏進行口腔消毒,使用阿替卡因腎上腺素進行舌神經、下齒槽神經、頰神經阻滯。切開相關軟組織,使牙體、骨組織充分顯露。對照組:去除阻生智齒周圍阻力,在牙根部、牙槽骨間插入牙挺,利用拔牙錘敲擊,確定牙挺進入足夠深度后,緩緩撬動,挺松智齒,并將其拔除;仔細清理牙窩,縫合周圍軟組織;術后3 d常規使用抗生素。觀察組:去除牙體表面骨組織,將阻力牙冠磨除,操作時應根據手有無落空感,判斷是否鉆透牙體,應盡量避免超出牙體,減少對神經、骨組織的損傷;分離牙根、牙冠,在牙根部、牙槽骨間插入微創拔牙刀,將牙周膜切斷,輕輕旋轉患牙,拔出患牙,清理拔牙窩,沖洗后縫合周圍軟組織;術后3 d 常規使用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后拔牙窩完整性、腫脹度、張口受限度。拔牙窩完整性采取5 級評分法,完整記1 分,輕度損傷記2 分,中度損傷記3分,較重損傷記4分,嚴重損傷記5分。②使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3 d 的疼痛程度,分為無疼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及重度疼痛(7~10分)。③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牙齦撕裂、舌側骨板骨折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拔牙窩完整性評分低于對照組,腫脹度、張口受限度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張口受限度(mm)3.72±1.34 9.20±2.33 13.98<0.05例數47 47手術時間(min)13.33±1.67 25.05±2.16 29.43<0.05拔牙窩完整性(分)1.82±0.37 3.66±0.78 14.77<0.05腫脹度(mm)13.91±1.65 18.46±1.79 12.81<0.05
2.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中度、重度疼痛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無疼痛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n(%)]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低于對照組的25.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口腔解剖結構復雜,操作空間有限,在進行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時難度較大。以往臨床上在拔除下頜阻生智齒時主要利用杠桿原理及楔的原理,進行劈冠鑿骨、錘擊增隙等操作,松動阻生智齒并拔除,治療效果顯著[5]。但該治療方案局限性較大,首先,在進行劈冠、鑿骨、錘擊等操作時,很難準確控制力度,若杠桿力過大,則會造成舌側骨板骨折、牙齦撕裂,在方向控制方面,若劈開方向控制不準確,無法完全解除阻力,則需要進行二次劈冠,導致手術時間延長[6]。在進行二次劈冠時,由于支點不穩定,操作難度更大。同時,在使用拔牙錘敲擊牙挺時,聲音及震動較大,可引起患者恐懼、抵觸情緒,降低其治療依從性,增加周圍軟硬組織損傷、下頜關節脫位風險[7]。此外,患者術后疼痛、腫脹明顯,可能出現嚴重的張口受限,影響其生活質量。
近年來,隨著微創理念的深入,微創拔牙也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并逐漸替代了傳統拔牙法。微創拔牙不僅是指生理微創,降低拔牙創傷,同時也涉及心理微創,可緩解患者畏懼、緊張等情緒,提高其治療滿意度。以往有研究顯示,在拔除下頜阻生智齒時應用高速渦輪鉆微創拔牙技術后,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顯著下降,且術中不良反應及術后并發癥情況明顯減少,優于傳統拔牙法[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拔牙窩完整性評分低于對照組,腫脹度、張口受限度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中度、重度疼痛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無疼痛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低于對照組的25.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高速渦輪鉆微創拔牙法的優勢明顯,能降低患者術后疼痛、腫脹、張口受限程度,且拔牙窩完整性更好,相關并發癥更少。分析其應用優勢,首先,高速渦輪牙鉆具有較強的切割力,且切割角度、范圍均能精準調控,可實現任意角度、任意部位切割,在去除阻生智齒阻力方面效果顯著,可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同時,高速渦輪機兩側分流或向上氣流設計,可實現冷卻切割,能防止組織氣腫及感染物進入深部組織,減輕其術后疼痛及腫脹[9]。而微創拔牙刀的設計符合人體解剖解構,可緊貼患牙牙根輕松完成牙周膜切斷,無需錘擊增隙,可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緩解患者的畏懼、抵觸情緒。
綜上所述,高速渦輪鉆微創拔牙法可降低拔牙創傷,縮短治療時間,減輕術后疼痛及腫脹,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是治療下頜阻生智齒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