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強
一、巨峰葡萄落花落果的原因
(一)品種特性
部分胚珠發育異常,花粉不育,授粉受精不良,導致落花落果。
(二)花期天氣異常
日溫25~30 ℃,夜溫15 ℃,生長正常。日溫低于20 ℃時或高于30 ℃時,花期遇陰雨、干旱,皆不利于坐果。
(三)營養問題
上一年負載過重,產量過高,葉片受害早落,架面郁閉,通風透光性差,光和效率低,有機營養積累差,樹體營養儲藏不足,花芽分化不良,落花落果。
(四)綜合技術管理不到位
1.抹芽、定枝、摘心、副梢處理不及時,樹勢過旺,營養生長強于生殖生長。
2.微量元素B、Zn、Ga缺乏,造成落花落果與大小粒。
3.花期病蟲害,如灰霉病、穗軸褐枯病、綠盲蝽、薊馬等。
二、提高自然著果率的措施
自然著果的管理核心是培養中庸健壯的樹勢,肥水前控后促。
(一)樹勢參考標準
1.中庸健壯樹勢,生長點小、直、白。新枝腺珠少。葉片邊緣上翹。花穗、雙穗較多,穗形較小,鮮綠色,穗梗稍細而充實。同時,開花前花穗對應的葉片大小和成人手掌大小相當,花穗上下兩節長度和成人拳頭大小相當,結果枝基部粗度在1 cm左右。
2.旺長樹勢,梢頭勾頭前伸,腺珠多。花穗過大,副穗呈卷須狀,穗梗、穗軸粗大,色澤濃綠,腺珠多。尤其在開花天氣異常時,落花落果嚴重。穗小而呈紅色,是過弱的表現,則需促進生長。
(二)具體管理措施
1.控制產量,儲備營養。每667 m2產量控制在1500~2000 kg,保證果實、枝條正常生長,充分成熟,花芽分化良好。樹體營養積累充足,滿足生長、開花、授粉受精等對養分的需求。
2.增施全營養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生長期內,實行水肥一體化管理,及時補肥。采收后及時施基肥,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5~10 m3或商品有機肥300 kg,氮磷鉀復合肥100~150 kg,微量元素肥15~20 kg+生物菌劑1 kg,改善土壤結構,創造良好的根系生長環境。落葉前噴施2次葉面肥,即0.3%硼酸+0.3%鋅肥。
3.架形。巨峰葡萄大多偏旺,因此,生產上多采用小棚架與Y形架栽培。不建議籬架栽培。
4.保護好葉片,控制旺長。中后期可噴施葉面肥多效唑500~1000 mg/kg。
5.枝葉調整。果實膨大期架下花影直徑10 cm,且分布均勻,說明葉幕結構合理。花影過大、過多,則表明葉面積小,葉片數量不足,在處理副梢時應多保留些葉片。如花影過少、過小,說明葉幕層太厚,應摘除老葉,回縮或疏除副梢,通風透光,提高漿果品質和產量。
6.冬季管護。落葉后15 d進行修剪,4~6芽雙枝更新。采取及時澆封凍水、樹干幫草、噴防凍劑等,防止干旱、低溫,保證樹體安全越冬。
7.花期前后管理
(1)抹芽定梢。2葉晚定梢,去除最早最晚、最大最小的枝梢,保留早晚一致、發育中庸的枝梢。
(2)新梢摘心。新梢摘心共進行3次。第1次,開花前7~10 d,6葉摘心(花穗以上保留2~3片葉)。摘心后,保留頂端1個副梢。副梢摘心與主梢相同,進行2次。第2次副梢摘心后,萌發副梢均保留1片葉。反復摘心或葉面噴多效唑代替摘心控制長勢,保證立秋前后停長。同時,根據負載量疏去多余果枝、營養枝和果穗,留下的果穗去掉穗尖的1/5~1/4,并去掉副穗。有效葉片和果穗比例為15:1~20:1。另外,花期溫度異常、陰雨天,必須摘心。
(3)微量元素補充。萌芽期、蕾期、初花期各噴1次硼鋅肥,濃度為0.3%硼酸+0.3%鋅肥。
(4)氮肥后移。幼果坐穩后追施氮肥。采果后,每667 m2可施氮磷鉀復合肥10~ 20 kg,恢復樹勢。
(5)使用抑制劑。花前15 d每667 m2噴施500~800 mg/kg縮節胺。旺長初期每667 m2可葉面噴施100~150 kg磷酸二氫鉀,兌水15kg。多效唑對幼果有抑制作用,不宜在生長前期使用。
(6)花期病害防治。花期病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花前5~6 d,防治灰霉病和穗軸褐枯病,可用嘧霉胺、異菌脲、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胺、嘧菌酯、唑醚·代森聯等噴霧防治。
(7)蟲害防治。以綠盲蝽為主,兼防薊馬、斑衣蠟蟬,堅持治早治小。早春及時清除果園內外雜草,防止越冬卵孵化。化學防治時,由四周向中間包圍式進行。選用螺蟲乙酯或吡蟲啉+菊酯類等農藥,從萌芽開始,直到果粒花生粒大小時,連噴4次,雨后必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