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
粘連性腸梗阻是一種腸道疾病,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患者腹腔內腸壁出現粘連,從而使腸道內的內容物無法在腸道當中順利通過且運行所引發的一系列病變癥狀。當腸道內的內容物在運行過程中遭受阻礙時,則會不斷地在腸道當中積攢,從而導致腹脹、腹痛、惡心嘔吐及排便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出現。臨床醫師在鑒別疾病時,會根據患者病情發作的速度將其分為急性腸梗阻及慢性腸梗阻。下面,我們來了解下粘連性腸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粘連性腸梗阻發病因素
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腸梗阻患者當中的常見類型,從統計數據來看,這一類型的發生率大約占到所有腸梗阻患者的50%左右。探究其原因,腸粘連的出現或腹腔內粘連的出現,可能與先天性因素有關,也有可能是后天造成的。但在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當中,由于先天性因素所導致的情況比較少見,大多都與發育異常有關,存在胎糞性腹膜炎也易誘發粘連性腸梗阻。
而由于后天因素所引發的粘連性腸梗阻,大多都是與腹腔內手術、炎癥、創傷、出血及存在異物等因素有關。絕大部分由后天因素所導致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都是在接受了腹部手術之后才出現的,與這一因素關聯最為密切。
大多數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病部位在于小腸。處于間歇期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并不表現出明顯癥狀,但當患者有其他附加因素同時存在時,則會出現相應臨床癥狀,譬如當患者的腸腔已由于水腫問題而逐漸變窄時,則會導致腸腔完全阻塞不通;又或者是腸腔內的內容物過多導致腸道向外膨脹;腸道在蠕動過程中或是由于體位的劇烈變動而發生了扭轉。
2腹腔內手術與粘連性腸梗阻的關聯
其實從整體上來說,任何一種能夠導致腹腔內臟器漿膜以及腹膜完整性被破壞的有關因素,都可以被視作粘連性腸梗阻的致病因素。而那些必須要借助于手術的方式才能得以治療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一般在臨床上除了比較常見的感染問題、腹腔內出血以及由于先天性因素所導致的疾病之外,大多都為曾經有過腹部手術的患者,而最常見的即是闌尾切除術及腸破裂修補術。
進一步分析為何腹部手術會導致粘連性腸梗阻這一問題,臨床醫師總結了以下幾大因素:(1)手術操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到徹底性的止血或者是受傷創面容易出現滲血問題,滲出的血液則容易積聚,從而形成血腫。然后這一部分血液被組織重新吸收、機化就容易導致局部粘連問題的產生。(2)手術過程中若有大塊組織結痂操作,那么在術后容易出現組織壞死液化,從而形成無菌性的炎癥,在炎癥的刺激下,組織出現增生機化,進而形成粘連。(3)腹膜處的任何一種損傷都會導致腹膜完整性和光滑性遭到破壞,譬如腹膜撕裂、腹膜缺損以及內翻縫合等。此種情況下,腸管比較容易與腹壁產生粘連。(4)腹腔內引流物若存在不合理的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腸粘連狀況的形成。(5)此外,一些不當的手術操作也會誘導腸粘連出現,譬如使腸管在腹腔外暴露過久、縫合線頭的時間過長等。
所以為了避免腹部手術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出現這一問題,應該要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警惕上述問題的發生。從臨床研究數據來看,患者無論進行多少次的腹腔內手術,都不會對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產生明顯的影響。從分析來看,第二次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并不會普遍高于第一次手術后的發生率,所以手術本身其實是不會對于粘連問題的出現造成決定性影響的,而手術過程中的諸多大小細節其實更是決定患者術后是否會出現粘連性腸梗阻的關鍵因素。其實患者在術后早期階段出現的粘連問題,大部分都能在幾日之內被機體自行吸收,只有一少部分會形成纖維性的粘連進而表現出對應的臨床癥狀。
3預防腹部手術所導致的粘連性腸梗阻
由于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是接受腹部手術患者常出現的一類并發癥,所以為了預防腸粘連問題的出現,應該要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和預防方案。
通常來說臨床醫師會建議那些非必要的手術患者先接受非手術治療,若保守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則無需進行腹部手術。但如果在保守治療期間存在絞窄或者是腹膜炎,或者是無法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那必須選擇接受手術治療。考慮到由于腹部手術引起的腸梗阻粘連極具多樣性,所以必須要對于手術過程中容易導致梗阻的因素一一分析并盡力克服。
總的來說,腹腔手術后的腸梗阻問題是臨床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但患者也不必因此而抗拒腹腔手術治療,在了解了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的原因后,我們應積極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