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韓波妮
摘要:目的:觀察手術室兒童手術護理中安全隱患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減少術中的安全隱患,保證兒童安全,保證家長滿意。
關鍵詞:手術室兒童;手術護理;安全隱患
兒童與成年人不同,在手術的過程中,通常伴有更大的恐懼感以及焦慮感,加之其難以理解手術的重要性,故依從性較差,如未予以妥善干預,可導致安全隱患增加,從而影響手術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對術中安全隱患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術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孩38例,女孩12例;平均年齡(6.23±2.11)歲。觀察組男孩34例,女孩16例;平均年齡(6.40±1.9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1)術前:護士與患兒做好溝通,使患兒產生信任感;采用術前宣教彩頁,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宣教講解。(2)術中:患兒進入手術室后,護士牽起患兒的手走向手術臺,并幫助患兒擺正體位,動作輕柔,保證患兒舒適。麻醉開始時,護士對患兒進行安撫,利用鼓勵的語言,使其能夠依從。麻醉起效后,護士為患兒蓋好被子,只暴露手術區域,避免發生低體溫。落實手術過程中的三查七對,以減少意外。護士盡可能按照醫生的要求,精準快速地傳遞器械進行,避免手術操作時間過長,導致患兒耐受度下降。針對體位特殊者,護士需要在骨突的部位墊好軟墊,避免產生皮膚損傷。術中所輸入的液體要保證溫度適宜,減少患兒損傷。(3)術后:囑咐患兒家屬做好家庭護理,告知其常見的護理手段,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確保家長在發現異常時能夠及時通知護士,及早對患兒進行處理。針對術后伴有疼痛的患兒,可以通過陪伴其做游戲或者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的方式,緩解疼痛。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家長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兒童手術過程中的常見風險以低體溫、術中感染、給藥錯誤、皮膚損傷等為主。上述風險的發生與患兒本身體溫調節能力差、麻醉藥物的使用、未嚴格落實無菌操作等因素有關。患兒的常規護理未注重上述因素,僅關注疾病本身,導致患兒其他方面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不僅考慮到患兒的圍手術期需求,同時對患兒進行了護理,通過蓋被子的方式,預防低體溫;通過謹慎操作的方式,減少感染;通過三查七對等方式,預防給藥錯誤等風險。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減少術中安全隱患,保證兒童安全,保證家長滿意。
參考文獻
[1]李霞.安全隱患干預在手術室兒童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1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