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內部審計工作者應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貫徹落實中央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全面履行監督職責,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堅持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最本質、最鮮明的特征。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充分體現政治導向和政治要求,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不斷錘煉政治眼光,堅持從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有效促進組織目標與黨和國家經濟工作重點相銜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內部審計人員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把講政治貫穿內部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
內部審計機構應在部門單位黨組織直接領導下向其負責并報告工作,堅持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問題,在經濟監督中體現政治導向、政治要求,把部門單位黨組織的要求貫穿謀劃內部審計工作、履行內部審計職責、實施內部審計項目全過程,轉化為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的具體舉措。
建立總審計師制度,設立總審計師,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是部門單位黨組織加強內部審計領導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符合企業治理的內在需要。應在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總審計師制度、設立總審計師,發揮總審計師制度在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完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有效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準確把握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和應當發揮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內部審計應當主動適應新時代、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推動內部審計由側重于“有沒有”向與“好不好”“優不優”相結合發展,由查錯糾弊傳統職能向與推動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相結合發展,由部門單位內部監督力量向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形成監督合力發展。
按照《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部門單位黨組織部署要求,內部審計工作應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將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管理使用者及其相關活動全部納入審計監督范圍,形成常態化、動態化震懾。準確明晰內部審計監督、評價、建議三項職能關系,把握內部審計職責范圍和業務邊界,堅持內部審計的首要職責是監督,是揭示單位內部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隱患和管理漏洞與薄弱環節。從事內部審計工作,要敢于碰硬,牢固樹立“有問題沒有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是瀆職”的理念,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完整履行內部審計職責。
經濟責任審計是實現內部審計綜合監督與專業監督、全面監督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的良好途徑。內部審計應強化協作統籌,健全保障機制,準確把握定責原則,科學確定評價標準,深化結果運用,注重總結交流,認真貫徹落實《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整體效能。
內部審計應當建立健全境外審計制度,明確開展境外機構、資產和經濟活動審計的規則、制度和方法,穩步推進境外機構、資產和經濟活動審計,維護境外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內部審計應當充分發揮離得近、看得清、反應快的優勢,深入開展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審計,立足部門單位職責和管理實際,切實提高風險預判能力,全面梳理內部控制脈絡,聚焦關鍵業務和重點環節的內部控制,及時揭示部門單位運行風險隱患,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原則,系統評價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
進一步創新管理機制,嚴格質量控制,持續提升內部審計規范化水平
堅持底線思維,嚴格把握審計質量“生命線”,落實審計質量控制措施,嚴格規范審計取證、結果文書出具等程序。加強審計現場質量控制,優化組織管理流程,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強化報告質量的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精準客觀反映問題、問題證據充分適當。
堅持揭示問題與推動解決問題相統一,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提出針對性的審計建議,提升審計成果的質量、層次和水平,發揮內部審計建設性作用。
督促內部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實現審計工作目標、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重要職責,要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壓緊壓實督促問題整改責任。強化跟蹤審計,對“屢審屢犯”的問題,用“屢犯屢審”的勁頭抓住不放,督促追責問責,建立完善問題整改臺賬管理和銷號制度,對長期未整改的問題開展跟蹤審計和整改回頭看;明確整改責任,落實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整改第一責任人、被審計單位是問題整改主體、職能部門負責業務領域內相關問題整改落實“三位一體”責任體系,內部審計機構應履行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監督檢查責任。
提升內部審計成果及其利用水平,建立內部審計成果運用機制,加大成果綜合利用力度,將內部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對審計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按照程序移送相關部門或者紀檢監察機構處理。對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分析查找問題背后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督促被審計部門單位通過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才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寶貴財富。內部審計人才隊伍是內部審計事業的基礎,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的要求,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內部審計隊伍。把“兩個維護”體現在推動內部審計工作中,堅決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促進黨中央政令在部門單位暢通執行;提升專業能力,增強宏觀政策、經濟社會發展、現代管理理論、大數據分析運用能力,努力完善知識結構,注重鍛煉內部審計人員能查、能說、能寫的能力,不斷提升職業勝任能力;加強作風建設,堅持“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杜絕當“甩手掌柜”、外包了事,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本文作者為中國審計學會理事 審計署內部審計指導監督司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