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華 汪海彬
【摘 要】為了解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續研究提供啟示,采用CiteSpace軟件對中國知網的512篇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該領域發文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幼兒園和師范院校是主要研究力量但缺乏核心作者;該領域研究形成九大研究熱點,二孩家庭中大孩的心理健康維護是該領域最新的研究趨勢。針對當前研究現狀,可以通過加強“校-園”協同,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質量;通過加強“園-園”和“家-園”協同,豐富和強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途徑和家庭支持途徑。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9-0110-03
【作者簡介】1.曹美華,安徽省黃山市屯溪示范幼兒園(安徽黃山,245099)園長,高級教師;2.汪海彬,安徽省黃山學院(安徽黃山,245041)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后,碩士生導師。
幼兒期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期是幼兒安全感等積極心理形成的重要階段。為此,來自高校的理論工作者和來自一線的幼兒園教育實踐者,開展了大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本文采用CiteSpace軟件分析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維護與教育的相關研究,呈現該領域研究的概況、熱點和趨勢,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為平臺,以“幼兒”“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進行2020年12月31日以前的文獻檢索工作,共檢索到文獻648條題錄。在剔除書評、廣告及與主題不相關的題錄后共獲得有效題錄512條,其中期刊496條、碩士學位論文15條、博士學位論文1條。
2.分析工具。
本研究采用由陳超美等人研制的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 5.7.R1版本進行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1.研究概況分析。
分別從年代、機構、作者和期刊四個分析單元對檢索到的512條題錄進行分析,結果如下:第一,在年代分布上,該領域研究始于1996年,發文量大體呈現階梯式上升的趨勢,其中2020年發文55篇,達到歷史頂峰,這表明研究者越來越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第二,在機構分布上,發文量最多的為南京師范大學,共發文8篇,排名前十的機構中有8所為師范院校。另外,對發文機構的類型進行分析發現,幼兒園發文239篇,占50.1%,師范院校發文126篇,占28.2%。第三,在作者分布上,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王星(4篇),隨后是姚本先(3篇),其余發文排名前十的作者發文量均為2篇。進一步分析發現,24人發表論文2篇,503人僅發表論文1篇,這表明該領域缺乏核心作者及合作群。第四,在期刊分布上,載文量最多的期刊為《甘肅教育》,在發文排名前十的期刊中僅兩個期刊為核心期刊,即《學前教育研究》和《教育導刊》。
2.研究熱點分析。
第一,在關鍵詞的詞頻分析上,在剔除與檢索主題密切相關的關鍵詞后,詞頻最高的5個關鍵詞分別為:心理健康(118)、策略(43)、對策(30)、問題(30)和家庭教育(12)。這初步表明,該領域研究主要集中于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以及家庭教育在維護幼兒心理健康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在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上,結果表明此次聚類結果較好,當前該領域研究主要涉及九大研究熱點,分別為: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心理環境的創設;家園合作;二孩家庭中大孩的心理維護;美術教育活動;家庭教育;音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和途徑。
3.發展趨勢分析。
采用時序分析探索該領域研究的發展趨勢,結果發現:1996~2000年研究的關鍵詞為心理健康、問題、家庭教育、影響;2001~2005年研究的關鍵詞為幼兒園、策略、對策、現狀、途徑;2006~2010年研究的關鍵詞為學前教育、心理素質、健康教育;2011~2015年研究的關鍵詞為幼兒心理健康、開展、意義;2016~2020年研究的關鍵詞為二孩。
三、啟示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發現,隨著國家日益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素質,高校理論工作者和一線的幼兒園教師都積極圍繞幼兒心理健康這一主題開展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表現出年發文量逐年上升的趨勢,并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形成九大研究熱點。筆者結合該領域的研究現狀,依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論,提出構建“校-園”“園-園”和“家-園”三項協同的策略,以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1.加強“校-園”協同,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質量。
研究發現,師范院校和幼兒園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但這兩支研究力量在具體研究過程中處于孤軍奮戰、單打獨斗的狀態,缺乏核心作者及合作群。這不僅導致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缺乏深入性、系統性,還導致研究質量參差不齊。為此,該領域的兩大研究主力——高校理論工作者和幼兒園教師應加強“校-園”協同,選擇一線幼兒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為研究主題,以高校教師豐富的理論為指導,開展深入的合作研究,為科學開展幼兒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導。
2.加強“園-園”協同,豐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途徑。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論指出,學??梢酝ㄟ^專門和滲透兩條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專門途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課或心理咨詢,而滲透途徑是指教師通過其他學科、班級管理、活動和環境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當前的九大研究熱點來看,研究者已經探索了部分學校途徑,如心理健康教育課,音樂、美術教育活動的滲透和心理環境的創設等。研究者進一步指出,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這些有效途徑僅在部分幼兒園實施,并且部分途徑僅從教師視角出發而非全園布局。為此,幼兒園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途徑時,要加強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取得成效的幼兒園協作,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論為指導進行全園布局,不僅重視專門途徑,更要豐富滲透途徑,尤其是活動滲透,如在勞動教育、研學等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達成實踐育人功能。
3.加強“家-園”協同,強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途徑。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論指出,家庭和社會是重要的支持途徑。以往研究者已認識到家庭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開展家園合作,這表明家園合作研究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以往研究中家園合作的策略比較籠統和宏觀,尤其沒有針對幼兒心理健康最新問題的研究。為此,今后的家園合作要結合當前幼兒心理研究的最新發展趨勢來開展,如時序圖譜分析結果發現,大孩心理是最新的研究趨勢,這表明大孩的心理健康不僅是研究者所關心的,更是家庭和社會所關注的。針對這一問題開展家園合作可以極大地提升幼兒家長的積極性,減少家園合作阻礙,還能促進今后的“家-園”協同,強化家庭這一重要支持途徑。
【參考文獻】
[1]郭鐵成,曾凡梅,劉忠義.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0(9):112-114.
[2]姚本先,鄧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與途徑[J].教育科學研究,2004(1):44-46.
[3]郭鐵成,陳慧.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8):29-32.
[4]何燕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園合作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37.
[5]王紅軍.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6):33-34.
[6]陳海燕.試論幼兒園良好心理環境及其創設[J].基礎教育研究,2002(3):38-39.
[7]劉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53.
[8]鐘洪敏,鄒聯克,辛均庚.“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8):79-80.
[9]劉國祥.談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甘肅教育,2019(13):56.
[10]楊淑云.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