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初中學生在參與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具有一定的自身發展前瞻性和拓展性,在鄉土地理教學和社會發展相聯系的過程中,逐漸滲透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可以通過本土地域特色以及文化教育內涵形成重要的自我發展方向。教師在進行鄉土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讓學生在感受家鄉特色形成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形成遠大志向。在探索生涯規劃教育有效策略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為家鄉建設,為社會發展不斷制定規劃目標,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生涯規劃教育的積極性。
關鍵詞:鄉土地理教學;初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策略
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指引學生正確的發展方向,有效地滲透生涯規劃教育,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規劃以及自我發展方向。在與鄉土地理教學中有機融合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讓學生可以將鄉土地理知識以及地理特征、人文環境轉變為自身規劃的開端。學生在不斷與生活相聯系,形成生動形象的地理學習情境時,深化情感體驗,在鄉土地理學科的探索中,將自身的實際發展融入鄉土人情中,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學習內涵。
一、鄉土地理教學
初中階段學生應當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在進行生涯規劃中對地理知識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進而認識自我,保護環境,形成全面的發展趨勢,也可以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創新。教師應當通過教育實踐探索與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相聯系,從而形成鄉土地理教學的全新教學模式,以期學生能在未來的發展中為家鄉建設貢獻一分力量,在地理知識多元思考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地理教學實踐活動。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創新思考
鄉村地理教學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能積極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生在學習的探索中,需要了解家鄉的自然面貌,了解當地人文地理的獨有特征,從而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產生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在開展實踐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更應該讓學生積極地說家鄉、愛家鄉,形成自身對未來發展的有效規劃,讓學生接受教師的引導建議,形成有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綜合能力。
(二)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機融合
鄉土地理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生相聯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通過探索鄉土地理來學習知識,將生涯規劃教育與鄉土地理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鄉土地理學習進行地理特征總結。學生身邊的生活將成為學生學習鄉土地理的重要資源,可以聯系家鄉發展優劣背景,形成對生活的不斷感悟,全面地制定自身的生涯規劃目標。
二、在鄉土地理教學中滲透初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
教師在開展鄉土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從而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鄉土地理教學,通過宏觀的教學把握,也可以延伸到初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層面上。在進行教育融合以及鄉土地理教育環境探索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鄉土地理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解決已有的生涯規劃教育問題,進行校本課程挖掘
在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初中學生準確定位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成長以及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具有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生涯規劃目標。在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己,重視生涯規劃教育,形成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和教育實踐活動,在進行鄉土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校本課程的不斷挖掘,形成有效的教學實踐。
(二)教師運用情境教學,剖析區域地理特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找到未來自身發展的方向,需要創造現代化的教育環境,形成有效的人才需求分析和地理經濟文化的不同背景分析,在構建直觀生活化情境教學的同時,通過剖析區域地理特色,形成自身發展的規劃環節。教師應該不斷地完善自我,在鄉土地理教學中,延伸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自身優勢形成校本生涯規劃的教育內容,也可以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不斷總結和完成情況的評價,在動態化生涯規劃教育調整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組織實踐教育活動,在評價中引入生涯規劃教育
鄉土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有效地滲透生涯規劃教育,教師需要組織實踐教育活動,根據本地區特色經濟文化以及地理特征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應當讓學生敢于創新,不斷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人生方向做出正確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教師在不斷評價中,使學生形成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框架。
三、總結
鄉土地理教學中滲透初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創新途徑,也讓學生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有明確的目標,從而在地理特色以及人文環境的分析和探索中,提高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創新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君政.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3):87-88.
[2]錢懌暉,湯葉飛.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職業,202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