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圖書館虛擬空間是近年來圖書館綜合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構建的一種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成為了讀者數字閱讀之新選擇,在國內外已經有了一定的建設實踐。圖書館虛擬空間由場景空間、虛構空間與社會空間所組成,在服務導向、服務方式、服務效果等方面與傳統的圖書館數字空間及圖書館實體空間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人機交互技術將在未來的圖書館虛擬空間建設及服務中得到廣泛應用。
關鍵詞:圖書館;虛擬空間;人機交互;服務場景
Abstract Library virtual space is a kind of library innovation service space constructed by the library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become a new choice for readers' digital reading, and already had som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Library virtual space is composed of scene space, fictional space and social space, which has some differences with traditional library digital space and library physical space in service orientation, service mode and service effec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will be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library virtual spa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ibrary; virtual spac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ervice scene
虛擬空間是一種綜合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化信息技術等技術手段所構建的一個集數字資源獲取與利用、知識共享、在線閱讀、交流學習等服務于一體的圖書館服務空間,是近年來圖書館空間建設和事業發展的一個熱點,圖書館虛擬空間也是傳統虛擬圖書館和在線學習平臺的擴展與延伸,呈現出面向大眾化、實現可持續性終身學習和泛化移動式閱讀等特點。在實踐領域已有如加拿大的Manitoba大學圖書館的虛擬空間、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的“學乎”虛擬空間系統[1]等。發展至今,虛擬圖書館受到了圖書館界的關注,但還存在著認識上和傳統的網絡學習空間、虛擬游戲空間相等同,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的智慧圖書館空間建設相混淆等問題。本文從學理探究的視角,探究了圖書館虛擬空間為什么是數字閱讀之新選擇,從虛擬空間組成的理論劃分、虛擬空間特征的理論比較兩個方面對虛擬空間進行了理論描述,隨后對國內外典型的兩個圖書館虛擬空間進行了介紹,最后從人機交互技術的應用出發對圖書館虛擬空間的創新服務進行了展望。
1? ?圖書館虛擬空間是數字閱讀之新選擇
數字化時代到來導致的讀者閱讀行為數字化發展趨勢,使得圖書館讀者流失問題持續放大,圖書館界對圖書館事業發展危機的討論不絕于耳,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則進一步對圖書服務方式、內容和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圖書館在智能時代如何重新定位、重構服務,引發了圖書館界的新一輪思考、探索及研究。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創新圖書館服務,吸引和留住圖書館讀者,進而引領和推動圖書館在“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2021年圖書館學術界的主要研究熱點。
圖書館讀者流失問題的出現以及關于圖書館是否會滅亡的焦慮,其主要原因在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閱讀、數字閱讀、移動閱讀逐漸取代傳統閱讀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虛擬社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迅速成長,己經成為聯結并整合互聯網用戶的最強大平臺。網絡虛擬社區作為重要的網絡應用之一,對于網絡閱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虛擬閱讀社區中包含著了豐富的多媒體閱讀資源,社區成員隨著技術的介入應用而出現的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行為,更加使得虛擬閱讀社區成為了人們網絡生活的重要空間和根據地[2]。
在上述事業發展和技術迭代的驅動下,強調網絡資源、網絡技術、網絡空間人員之間的交流以及虛擬環境情境的圖書館虛擬空間便得到了快速發展,虛擬空間也不再只是一個為讀者提供學習閱讀資源及實現信息數據集成的數字化平臺,還承擔了信息公開、網絡宣傳、學習平臺、預約平臺、網絡培訓、數據管理等多個職能。同時,一些圖書館虛擬平臺也通過對收集的大數據進行讀者行為分析,以為讀者精準化信息推送提供了大數據分析基礎保障。兼顧了信息集成、讀者服務、行為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虛擬空間,已發展成為Web時代繼在線閱讀、數字閱讀、移動閱讀之后的圖書館讀者閱讀場景之變革選擇。
2? ?圖書館虛擬空間架構描述
2.1? ? 圖書館虛擬空間的組成劃分
圖書館虛擬空間是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圖書館延伸服務、提升價值,讀者獲取信息、實現虛擬閱讀學習的重要場所。具體而言,圖書館虛擬空間可以劃分為場景空間、虛構空間、社會空間(見表1)。其中:場景空間可以理解為圖書館的“物理”空間,但在虛擬場景當中這個空間是在讀者學習閱讀的同時被現場渲染出的;虛構空間則是讀者所閱讀資源的故事設計等所表達的敘事空間;社會空間則是一個讀者可以通過學習閱讀的虛擬空間操作影響整個空間,也可能影響到其他虛擬閱讀者行為的場景結果。
2.2? ? 圖書館虛擬空間特征的相關比較
圖書館虛擬空間重塑了圖書館的服務特性、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內涵。與圖書館實體物理空間及傳統數字技術支撐的網絡空間相比,圖書館虛擬空間在服務導向、服務方式、服務效果等方面上存在差異(見表2)。其中,在資源建設導向上,圖書館虛擬空間通過智能式互動、智慧化方案解決表明了圖書館虛擬空間以讀者需求和讀者體驗為中心,重在構建智能型、智能型在線學習環境;圖書館實體空間只能以紙質館藏資源為基礎,即以有限的紙質資源為中心;圖書館網絡空間則以館藏數字資源為支撐,特別是商業數字資源,保證了資源的豐富性,但海量數字資源難以解決的數據關聯決定了難以保證以用戶為中心。在服務模式上,虛擬空間基于智能技術而建立,因而其讀者服務模式是借助服務場景和智能技術的互動式、智能化服務,并能通過主動推送增強讀者與空間之間的聯系,使服務更具自動化和智慧化,更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實體空間中的讀者和圖書館員則只能是一種固定、被動的服務者與服務對象關系;圖書館網絡空間的讀者則是相較實體空間服務實現了數字化服務。在服務資源形式方面,圖書館虛擬空間以服務場景、視頻、音頻等多元信息實現了動態、立體的多維信息呈現;實體空間以館藏資源為主,主要呈靜態點狀分布形式;網絡空間的資源來源渠道多元、種類豐富,但即使經過數字化處理,但還未能實現全部數據關聯的實時語義化。在讀者角色方面,虛擬空間中讀者可以自主選擇閱讀的時間、地點、方式、內容及場景,學習和獲取信息的過程更具彈性,不再受時空和實體空間規則的限制,是空間的真正主導者;實體空間則時時受制于時空限制;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則決定了讀者盡管具有選擇資源、方式和時間等靈活性,但在主體地位的主導方面明顯不足,讀者更接近于一個網絡探索者的角色來挖掘無盡的網絡資源。在學習閱讀方式方面,圖書館虛擬空間以游戲、互動等方式實現了非正式學習;實體空間只能以正式閱讀學習為主;網絡空間較為靈活,以正式學習為主,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非正式學習。在讀者使用體驗上,沉浸式空間是一種以沉浸體驗為主的自由主動行為方式;實體空間是一種時空固定的真實體驗;網絡空間則是一種面向浩瀚信息的網上沖浪體驗。
3? ?國內外圖書館虛擬空間構建的典型實踐
3.1? ? 卡耐基梅隆大學圖書館的IDeATe創客虛擬空間
全球著名高校卡耐基梅隆大學圖書館的IDeATe[3]是一個集輔助學習、空間管理、作品展示、互動交流、信息公開、對外宣傳等多個功能于一體的創客虛擬空間,其功能定位主要有通過調用資料庫中的知識單元如創客基礎知識、設備使用技能知識等為讀者實現輔助學習;通過注冊平臺、預約平臺、設備外借平臺等實現空間管理;通過創客作品的數字化展示、評論、討論、留言等進行交流與展示;通過公告欄目、資訊信息實現信息公開與對外宣傳[4]。為了建立IDeATe創客虛擬空間,卡耐基梅隆大學在將原來傳統的閱讀空間改造成數字化制造間、媒體實驗室等7個不同的創造空間,配備3D打印設備、VR 游戲等軟硬件的基礎上,構建了虛擬空間門戶網站,使實體物理空間與網絡虛擬空間相結合,實現了資源、技術與工具、人員和情境的協同統一。其中,資源部分主要包括課程(courses)、 資源庫(pools)、 項目庫(projects)和創客人員(people)等4個部分[5];工具主要有3D打印機等硬件工具以及 VR 軟件,且通過創客課程、相關資源庫來傳播相關的知識與技術;IDeAT人員構成有包括圖書館員在內的創客導師、學生咨詢委員會和學校顧問委員會[6]。IDeATe虛擬空間中與情境相關的內容包括創客課程、創客項目、講座與活動、新聞與公告等[7]。
3.2? ? 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新生空間”
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新生空間”由不同院系學生助理及圖書館員共同參與完成,囊括了圖書館概況、開放時間、書山有路、新生指南、新手速成、達人進階和學科導航等版塊內容。新生空間的信息載體既有介紹圖書館綜合情況以及設置、館藏等情況的靜態網頁,也有如信息公告、3D平面圖等圖片,還有視頻、動畫、智能導航等多媒體資源,并通過這些信息載體把新生想知道的所有信息進行了集中加載和多維呈現。為了減少網絡空間中查找信息的繁瑣步驟,新生空間構建了內容完善、層級清晰的知識網絡,且針對不同的用戶層次提供不同的研究內容,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資助培訓來獲取知識和相關資訊。同時,針對中山大學圖書館復雜的館舍結構,新生空間還提供3D平面圖和視頻導航兩種方式來呈現可視化立體空間。從應用效果來看,新生空間不但有效緩解了圖書館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強度、提高了培訓的趣味性[8],更是從通過技術的創新應用延伸了圖書館服務、提升了用戶體驗。
4? ?人機交互技術在圖書館虛擬空間的創新服務應用
人機交互式技術是實現圖書館與用戶之間進行人機知識交互的通道,人機交互理論與技術的發展過程也是圖書館的人機交互服務發展過程。數字圖書館與用戶的人機交互從早期無交互到中期命令語言交互,到后期關鍵詞與文本交互,再發展到現在以文本、圖像與音視頻等為主的視覺交互,進而在未來可能會誕生思維與心理的智能交互,從而為用戶提供可感知、沉浸式、自然的人機交互體驗。同時,圖書館虛擬空間的建設興起和發展,其對用戶的最大吸引力已經從早期的資源集成、專題服務發展到了當前人工智能時代知識服務情境下的人機交互體驗,因此可以預見,人機交互技術將在圖書館虛擬空間得到廣泛推行,并催生出諸多創新服務。
(1)人機交互用戶界面技術的圖書館虛擬空間應用及服務。在技術的驅動下,圖書館虛擬空間的用戶界面技術在人工智能時代將向著實體交互、觸控交互、虛實交互、多通道交互與混合交互等用戶界面形態發展,從而使得圖書館虛擬空間以讀者為中心的全新人機交互技術應用逐漸得以實現。用戶界面技術的應用除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行為、心理與生理特征進行融合,體現出智能人機交互的靜態特性外,也在交互過程中與讀者所處的環境與情境進行融合,體現出智能人機交互的動態特性,幫助讀者與虛擬空間之間搭建文本、圖像、音視頻、動作等輸入方法與視覺、聽覺、觸覺與嗅覺等感知通道,從而在虛擬空間中讓用戶獲得知識推送、虛擬漫游、搜索與導航等知識服務。
(2)人機交互智能設施的圖書館虛擬空間應用及服務。圖書館虛擬空間與讀者的人機交互就是一個“輸入←→響應←→輸出”的過程。其中,輸出服務與其相應的感知器官相匹配,除了適應其視覺器官之外,還能夠適應特殊讀者群體如盲人、聾啞人、殘疾人的輸出需求,如聲音輸出的主要包括簡單音元、圖標式音元、自然聲音和混合聲音等類型,但借助于人機交互智能輸出設施可充分利用用戶聲音獲取和聽覺定位能力,根據聲波內容、位置與形式等將其轉換成特殊群體可以識別的聽覺(如立體聲、環繞聲與3D音頻等)、視覺(如文本、圖像、內容、視頻與模型等)等被特殊讀者群體所獲取到。
(3)人機交互智能技術的圖書館虛擬空間應用及服務。人機交互智能技術主要是通過人機交互用戶界面與智能設施來滿足圖書館虛擬空間讀者的多元化知識服務需求的具體技術與方法。如視覺交互技術借助文本、圖像、視頻與模型等視覺資源載體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輸入智能處理(如視覺搜索、草圖檢索與多媒體檢索等)和輸出智能展示(如知識地圖、知識圖譜與語義網絡等);語音交互技術借助短文本(如字、詞語、短語等)語音交互、非規范化(如方言、壯語、蒙語、藏語等)語音交互和完整文本語音交互等三種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完善、自然和連貫的人機交互服務;虛擬融合交互技術通過對圖書館虛擬空間所擁有的知識資源與服務機制進行抽象或隱喻,在復雜繁瑣的交互任務中為用戶提供更多自然、高效的虛擬機械手臂、虛擬博物館、觸控虛擬手套等服務[9]。
5? ?結語
互聯網的發明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網絡及數字空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則全面開啟了虛擬空間發展的歷史進程。在當前低延時、高帶寬的5G技術加持下,人類正式進入了虛實結合的數字可視化生存模式。在可見的未來,虛擬空間將成為圖書館當下正在開啟的第二輪智慧圖書館建設載體,融合了虛擬創意內容和數字信息技術應用的圖書館虛擬空間將與數字互聯網空間、實體物理空間相互促進,成為圖書館一種創新的空間建設生態。
參考文獻:
[1]? 杜開敏.高校圖書館虛擬閱讀社區模型構建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2]? 宋凱,楊鳳.虛擬學習空間在數字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3):60-66.
[3]? IDeATe[EB/OL].[2021-03-20].https://ideate.cmu.edu/.
[4]? 梁煒,盧章平,劉桂鋒,等.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虛擬空間構建研究——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IDeATe創客空間的虛擬空間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9,38(11):66-71.
[5]? Gallery[EB/OL].[2021-03-20].http://ideate.xsead.cmu.edu/gallery/.
[6]? People of IDeATe[EB/OL].[2021-03-20].https://ideate.cmu.edu/about/people/index.html.
[7]? Events[EB/OL].[2021-03-20].https://ideate.cmu.edu/about/index.html.
[8]? 王晗,蔡筱青.高校圖書館用戶自主培訓虛擬空間的構建——以中山大學圖書館"新生空間"的設計與應用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5,36(4):106-109.
[9]? 張興旺,趙樂,葛夢蘭.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圖書館智能化人機交互技術分析——以古代南海海圖數字圖書館為例[J]. 圖書與情報,2018,183(5):56-64.
作者簡介:喬華,男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