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富爭,王永濤,劉 攀,田 浩
(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目前,很多汽車廠家新車型投產之前,都具備新車型的Cubing模型,為了驗證零件的生產狀態,確定零件改進方向,以及零件實際裝車效果,整車廠都會要求零件供應商,在試生產階段,集中所有的內外飾件進行零件匹配的Cubing workshop,經過多次的匹配試裝,達到提升零件質量的效果。所以Cubing在車型投產初期的應用尤為重要,Cubing的應用縮短了零件優化的周期,為零件優化提供準確的方向,驗證了零件裝車狀態,對于汽車零部件的匹配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車零件出現問題,第一要找的就是問題出在哪里,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對手件問題。分析問題需要借助標準樣件,而Cubing的應用就是要解決零件之間的相互匹配問題,所以Cubing在汽車廠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Cubing是根據車身數模按照“零”偏差制作的綜合檢具,精度高,模塊化,易于拆卸,對于零件匹配安裝有高度模擬性,Cubing是用來發現車身本身的制造偏差和零件本身的匹配情況,從而達到精確匹配測量的效果。
Cubing早期主要應用于零件的匹配試裝,零件優化,矯正設計缺陷,前期的工藝調整,工裝調試等。用標準來檢驗生產加工中出現的零件偏差,這就是標準車身的作用,Cubing的出現就是為了實現零件的實際匹配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結合測量數據給出零件偏差方向,對零件的初期修改起到很大幫助。零件優化完成后模具也定了,對于零部件供應來說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1]。
因目前生產線上有些裝配還是手動安裝,雖然安裝工藝是一樣的,但是與人員培訓效果,熟練程度有關,這就涉及每個人的安裝手法,對零件裝車質量有一定要求,也相當于解決人、機、料、法、環中的人,由于操作人員的安裝手法導致的平順度和間隙問題,是我們要控制的。如流水槽蓋板,在車身上會有與前端翼子板間隙大,左右流水槽蓋板與側圍平順度高低不一致,與后風擋玻璃間隙不一致等問題。經過與安裝人員了解,發現當加工人安裝零件時,都是后面先對齊,在往前按壓安裝,由于流水槽蓋板是個比較長的零件,在按壓過程中發現會有竄動的情況,這是導致流水槽蓋板與后風擋間隙不一致的原因。因為車身上安裝零件找不到定位的點,我們可以借助Cubing和三坐標測量機,達到精準安裝的效果,對熟練性安裝進行測量調整,安排安裝人多次安裝,多次測量,記點安裝,直到安裝操作人員能熟練安裝到合適的位置,安裝零件到公差范圍內,這也是側面培訓操作人員的方法。
零件驗證目前已經不是簡單的安裝上,然后查看狀態,要有對零件的安裝過程可行性,靈活性驗證過程。主要模仿在線零件安裝過程,在安裝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降低零件供應商的優化成本。
新車型投產前期,會分幾個階段,如:BF,WF,ET,Lot1,Lot2,Lot3,PT1,PT2,PT3,SOP等。零件驗證是早期完成,也就是LOT1—3階段。因為要在零件的模具成型之前把零件和模具都要調整好,避免后期調整模具帶來巨大損失。
Cubing workshop是由多方面配合完成,邀請供應商對零件進行評價,零件投產前的手工樣件測試,三個階段的Cubing workshop 是一個零件逐步優化提升的過程。我們要在每一個Cubing workshop后對零件狀態進行評價,明確目的后再推動跟蹤零件優化進度。
為了解決零件安裝上的問題,集中所有部門進行零件的安裝與評價,根據零件本身的狀態,并重點對零件的自身尺寸狀態進行評價,零件與零件之間的匹配間隙平順度,按照不同的區域和功能狀態進行劃分,涉及A面的里零件評判要有針對性,質量問題客觀評價,根據內、外飾件劃分兩大部分,然后再分為四個程度,分別為:(1)buildability;(2)quality;(3)gap and flushness;(4)other risks。
在這四項的基礎上,對每項進行紅色、黃色、綠色、評價。綠色項為合格項,黃色項為建議改進項,紅色項為不合格項。在整個的workshop過程中要對70多個零件進行評價。評價完成后,還要對零件改進狀態進行跟蹤,與供應商工程師探討每個零件的具體優化改進方案,要從哪個區域改進。敲定時間節點等。

圖1 零件狀態評價
以前白車身報告,查看報告只是指導裝焊工裝夾具調整,這只是初層次報告的應用,我們從更深層次的去利用測量報告,以點看面,從分析問題角度也可以提前預警,可以分析出來如果這些點超差了會引起哪些件的變化,偏差多大后才能趨近危險區域,這也是未來白車身報告預警的方向,研究好這些方向才能更好的做好質量預防,質量控制。
2.3.1 極限預警
目前整車零件安裝會發現有的零件在白車身報告中有偏差,但是在安裝Cubing上時會發現有一定的容量,但是這各容量是多少時會對零件安裝有影響,這是零件安裝的極限值,這個極限值不是零件的公差范圍,所以在考慮零件安裝極限上對零件進行偏差容量的限制。如圖2中,如果翼子板的安裝孔位置發生偏差,那么偏差多大會對安裝有影響,或者是零件的極限在哪,如果長期這樣會造成怎么樣的后果,對于裝配會有多大的影響,導致什么樣的風險,這樣我們對零件安裝狀態有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問題預警的前提。

圖2 尺寸分析圖
翼子板孔位向里偏,導致翼子板與機蓋間隙大,無法調整回來,安裝過程中會有間隙偏大的風險。對總裝和裝焊不利,這就要求我們在控制單個零件偏差時的最大偏差量是多少,也就是多少的偏差量是我們能容忍的,超過這個值就會有風險,風險類型是什么,這是我們預警所要做到的。因為裝配是多個零件裝配在一起,偏差累計會導致裝配困難,或者調整無容量。
2.3.2 裝配間隙容量預警
零件安裝在Cubing上后多大的偏差會導致零件在車身上的風險。各個零件的控制量是多少,尺寸鏈的計算。反向基準算出零件的活動范圍。這就涉及到尺寸鏈的計算。
(1)尺寸鏈的概念。
1)裝配尺寸鏈,在零件裝配過程中,零件與周圍相關零件之間間隙,公差的控制范圍。
2)封閉環,在零件裝配過程中,最后自然形成的尺寸,稱為封閉環。一個尺寸鏈只有一個封閉環,用A△、 B△、 C△表示。
3)組成環,尺寸鏈中除了封閉環外的其余尺寸,稱為組成環。同一尺寸鏈的組成環用同一字母表示。如A1、A2、A3或者B1、B2、B3等。
4)增環,在其他組成環不變的情況下,當某組成環增大時,封閉環也隨之增大,那么該組成環為增環。
5)減環,在其他組成環不變的情況下,當某組成環增大時,封閉環隨之減小,那么該組成環稱為減環。
在一個零件或一臺機器的結構中,總有一些相互聯系的尺寸,這些尺寸按一定順序連接成一個封閉的尺寸組,稱為尺寸鏈。
尺寸鏈按應用場合分為:裝配尺寸鏈,零件尺寸鏈,工藝尺寸鏈。

圖3 尺寸鏈計算
(2)確定封閉環。
裝配尺寸鏈的封閉環是在裝配之后形成的,往往Cubing上裝配要求的尺寸,Cubing上“零”偏差基準,零件安裝后考慮零件在Cubing上的相對運動間隙,也就是多大的間隙量是允許零件偏差范圍。
解算尺寸鏈的方法有以下兩種方法:1)完全互換法(極值法)[2];2)不完全互換法(概率法)。
完全互換法是尺寸鏈計算中最基本的方法。概率法,不是在全部產品中,而是在絕大多數產品中,裝配時不需要挑選或修配,就能滿足封閉環的公差要求,即保證大多數互換。與完全互換法相比,在封閉環公差相等的情況下,不完全互換法可使用組成環的公差擴大,從而獲得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也比較科學合理,常用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
完全互換法:
封閉環基本尺寸=所有增環基本尺寸之和-所有減環基本尺寸之和。
對于任何一個總數為N的獨立尺寸鏈,若其中增環數為m,由于其封閉環只有一個,則減環數n為n=N-m。
基本尺寸計算:

上式說明:尺寸鏈封閉環的基本尺寸,等于各增環基本尺寸之和,減去各減環基本尺寸之和。
(3)Cubing上零件裝配尺寸鏈的計算公式[3]。

An服從正態分布的尺寸鏈鏈環,常見的有:面輪廓度,孔位制度,直線度,平行度,孔銷直徑偏差,其他類型的尺寸公差。
Bn服從均勻分布的尺寸鏈鏈環,常見的有:工裝定位面輪廓度,定位銷的位置度。
Cn服從極值分布的尺寸鏈鏈環,常見的有:孔銷之間的間隙,焊接變形補償等。
(4)三維公差分析的遵循條件
零件公差的設定應遵循如下流程:
1)裝配順序嚴格服從于產品及工藝設計;
2)定位系統嚴格服從于定位設計及工裝設計;
3)各種公差設定嚴格服從于現有制造水平;
4)除非特別指出,零件的公差均服從正態分布;
5)大部分零件均被認為是剛體不存在變形;
6)除非特別指出,重力變形的影響不考慮在內;
7)單件在總成裝配中的磨損不考慮在內;
8)裝配夾具和檢具的熱變形不考慮在內;
9)焊接變形、搬運變形,人工調整,過定位變形不考慮在內。
(5)Cubing上裝配零件的尺寸分析步驟
1)區域確定,明確分析區域;
2)找準目標,找準基準;
3)系統邊界分析,要控制哪些區域;
4)定位分析,以誰為基準,零部件到總成的定位可行性,穩定性,正確性,統一性;
5)尺寸鏈分析,找出鏈環,優化尺寸鏈;
6)公差計算,尺寸鏈分析進行精確判斷;
7)預警機制,判斷超出公差零件,預警風險點,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

圖4 Audit 評價標準
在測量薄壁零件時,平時測量的零件是在支具上,對零件進行夾持,對RPS點也進行矯正,測量出來的結果是經過矯正后的,如果零件取下來就會有回彈,這樣在安裝在車上時會發現,零件自然狀態下是超差的,因受安裝點的影響,零件安裝在車上會發生形變,與測量狀態不一樣,這樣就導致我們誤判零件的狀態,認為是沒有問題的,結果裝車狀態又不好。
零件安裝在Cubing上后,經過調整,原先在支具上的夾持點釋放,零件型面處于自由狀態,導致零件與周邊件間隙平順度超差的現象,這也是零件安裝在Cubing上反推其RPS點偏差的過程,如:鋁制翼子板件,我們在椅子板測量報告中發現邊都在公差范圍內,但是在Cubing上測量就會發現回彈變形。

圖5 翼子板支具和Cubing測量結果
在Cubing應用過程中,也是對Cubing本體應用不斷提高要求的過程,模塊逐漸精細化過程,不斷提高零件匹配的實用性。為了模擬車身鈑金厚度,Cubing上固定塑料卡扣的位置是安裝襯套的,這就要求鑲嵌的襯套壁厚,達到和車身鈑金一樣的厚度0.7 mm,要求襯套的強度和耐磨性高,襯套抗拉拽性能也要非常高,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每次匹配后拆卸零件時都有襯套被零件一起帶下來,導致每次安裝后都要再次把襯套安裝重新定好,而且根據涂膠時效,等涂膠干了后再次使用,至少要兩小時后,或者更長時間,不 能連續使用,這樣影響零件測量的精度和重復性,影響了零件匹配安裝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對Cubing上鑲嵌的襯套進行設計調整,把原有的結構上進行改革,增加兩個固定頂針銷,這樣的加固作用要比之前的打膠粘貼固定要好很多,強度也有所增強,而且拆卸重復安裝也很方便。

圖6 鑲套固定方式轉變
在Cubing的使用過程中,零件的安裝與拆卸對Cubing的考驗較大,尤其是易損件的拆卸,幾乎是破壞性的拆卸,每次都有報廢很多零件,增加了零件匹配的成本,為了減少零件安裝的破壞,對Cubing在使用過程中的不易拆卸部分進行調整,調整設計機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要拆卸區域設計成可滑動機構。

圖7 活動機構優化設計
目前Cubing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大主機廠和零部件廠,主要為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矯正設計缺陷,模擬零件和車身匹配狀態,日常零件尺寸控制檢查,問題分析等。Cubing的模塊化設計讓零件安裝更方便快捷,查找問題零件更準確。有利于白車身和零件的尺寸控制,尺寸風險提示,前期風險點預警等,現階段北京奔馳每個車型都有一款Cubing車身,用于日常質量監測,查找問題點等。Cubing的靈活應用提高了整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