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山

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并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作出了戰略部署,凸顯了法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地位。這次會議最為重大的成果就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并明確了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邏輯嚴密,體系完整,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科學定位法治、統籌布局法治、堅定厲行法治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科學定位法治,彰顯法治價值
法律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證明,法治是最為穩定且最為可靠的治理方式。近現代世界各國治亂興衰的歷史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的深刻道理。在新中國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逐漸深化了對制度之治的認識,越來越強調法治在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法治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進入新時代,面對國情世情復雜深刻變化帶來的發展與安全、改革與穩定的繁重任務和嚴峻挑戰,習近平總書記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科學闡釋了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多角度闡明法治的重要性。明確了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定位,提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需要從法治上提供可靠的保障,作出總體部署,提供制度化方案”;確立了法治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定位,提出“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了法治在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中的定位,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確立了法治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定位,提出“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而最為核心、最具統領性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將法治從治國理政的領域性基本方略上升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性基本方略。
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定位法治,更加突出了法治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地位,使法治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基礎性、引領性、支撐性、驅動性作用進一步凸顯,使全面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發展中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
二、統籌布局法治,擘畫法治藍圖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的法治建設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中可以發現,能否在國家發展的全局中來布局法治,能否讓法治適應國家發展的大局,是法治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經濟社會關系極其復雜的大國穩步推進法治建設,就必然要更加注重法治建設的系統布局、整體謀劃、協同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運用整體聯系、統籌協調、辯證統一的科學方法高位謀劃、統籌布局法治建設。科學指明了黨的領導是法治建設的根本保證,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國題中應有之義。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建設根本立場,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明確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強調“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明確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為法治建設的工作布局和支點,強調“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
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建設的統籌布局,科學系統地回答了我國法治建設由誰領導、為了誰、依靠誰、走什么路、達到什么目標、如何推進、如何建設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具有理論原創性和鮮明時代性,彰顯了法治建設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智慧,為我國法治建設實踐指明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提供了系統方案和路線圖施工圖,擘畫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開創了大國法治的新篇章。
三、堅定厲行法治,創新法治實踐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在自主探索、內生演變中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展現出勃勃生機和活力,同時也迫切需要先進思想理論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秉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以迎難而上的勇氣破解法治實踐難點和痛點,以壯士斷腕的魄力革除制約法治發展的體制機制頑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厲行法治,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有力地推動法治建設實踐的創新發展。突出強調憲法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將全面貫徹憲法實施作為法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明確指出“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時代法治建設“十六字”方針,強調以良法促進善治,以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權力監督,以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全民守法樹立法治信仰;提出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的新要求,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強調抓住領導干部這個法治建設中的“關鍵少數”,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厲行法治,開創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嶄新局面,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些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有力地展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實踐品格和磅礴的實踐偉力。
責任編輯/雷? ?博